點選上方藍色字型“
騰訊創業
” 選擇關注公眾號
創投圈大小事,你都能盡在掌握

騰訊創業 | ID:qqchuangye
“’極限生存挑戰’教給他們什麼?”
本文來源 “虎嗅APP”(ID:huxiu_com),騰訊創業經授權後轉載。
文/張博文 張晉源 苗正卿
上海CEO們,在過去兩個多月經歷了一場極限生存挑戰。
有CEO告訴虎嗅,他面臨的困境是“門店關了、沒有業務、員工閒著、不敢裁員、不敢退租”;有創始人發現命運被“運力”拿捏,社群團購維繫著他僅有的現金流;還有投資人直言,過去六十多天很多專案只能“死撐”“硬熬”:“2021下半年以為環境好了擴張開店,疫情突然來了,賬面現金很快見底。”
壓力傳遞在公司的毛細血管裡。多家上海公司在疫情期間給員工增設心理輔助熱線或諮詢專員,甚至有CEO每天“下場”安撫抑鬱員工按時吃飯。有創始人告訴虎嗅,2022年的衝擊和2019年“迥異”,“時間如此長、力度如此強、影響力如此深,始料未及。”
但這又像是一堂“生存教學課”。為了生存,上海的CEO們想方設法求活,兩個多月的極限生存倒逼企業轉型:加速線上協同、嘗試社群團購、發力私域引流、改變績效模型……“能讓人跌倒後又原地爬起的城市,上海必列榜上。”5月31日晚,一位身在上海的投資人士在朋友圈感慨。
過去幾天,虎嗅與疫情下身處上海的多位CEO對話,他們來自汽車、科技、消費多個領域。面對虎嗅,他們分享乾貨,把自己在疫情下的覆盤、洞察傾囊而出。
1
“沒必要強制考核”
禾賽科技CEO李一帆
四月時,禾賽科技CEO李一帆結束隔離,他意識到疫情可能還會持續,就認真訪談了下自己在美國的朋友們,因為全美甚至目前整個西方社會,都已經習慣了居家辦公,李一帆試圖從中學習到一些經驗。
收集到一些經驗後,李一帆對公司的溝通和管理方式做了一些調整:
第一,需要有更強制的溝通方式。之前他格外討厭例會,但現在公司把例會的時間和開會內容都逐漸固定穩定下來,加強溝通。
第二,需要用合適的通訊工具來降低溝通難度和成本。目前禾賽正在用飛書,疫情的居家隔離加強了公司對於這類辦公工具的依賴,很多原本需要見面的事情,其實線上透過電子手段,完全都可以滿足。
第三,發起了全公司每週五下午的培訓,每次兩到三個小時,講一些公司業務的硬核技術,線上辦公工具的使用培訓等等,但並不是強制的培訓,員工們願意參加就參加,來了也可以早退。
李一帆覺得這樣的培訓一方面是沒必要強制考核,畢竟強制的事情大部分也沒有效果,另一方面也是倒逼自己去更好的準備培訓素材。

實際操作下來,李一帆的感受是:“疫情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我們用更先進的工具,而更先進的工具帶來的溝通理念,會讓資訊更通暢,這相當於對組織結構進行一次升級,因為大家的關係變得不一樣了。我在培訓會上回答問題時,感覺自己就是一個直播網紅。但是這樣挺好的,就是說你看到它線上開大會的成本很低,而它的淨價值也不是那麼低。”
雖然線上工具能解決一部分居家辦公帶來的困難,但有的事情是禾賽無法迴避的困難。
作為國內領先且具有生產製造能力的雷射雷達公司,禾賽的工廠需要在閉環生產中保證交付,這意味著需要做大量的閉環工作員工的心理安撫工作。因為雷射雷達還在大規模運用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更多的客戶,線下的交流也是極其必要的。
李一帆說:“我的邏輯是在絕對清晰的環境裡——資訊絕對透明,並且沒有中間地帶,並且就是0和1的決策——你是不需要見面的。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你手上有個蘋果手機,我要買你的全新的iPhone,咱倆不需要見面,你說8000我說7500定個數就完了,對不對?但是如果你手上有幅畫,我要買你那幅畫對吧?這就都麻煩了,就是說我得見面看畫,你也需要觀察我看畫時的表情對吧?”
“有一些我們成熟的業務,比如說我們已經拿下的自動駕駛行業,我們公司全球份額最大,這些也就更接近於你買一個蘋果手機,客戶已經非常瞭解禾賽的品牌了,已經非常清楚他買的是什麼東西了,甚至很多時候我都不需要見他,也能成交。
但是還有一些業務,比如說我們現在做了好多這種整車廠的業務,汽車行業很多週期特別長,資訊又不透明,這意味著客戶能拿到的資訊和實際差得非常的遠,在這類的業務裡面見面我覺得就很重要。
我說就跟買畫一樣,你得能夠看著對方表情掂一掂畫多重,這些都很重要,你們發張圖沒用。我認為最難的銷售工作肯定是賣畫對不對?沒有人說賣蘋果手機難對不對?”
即便因為疫情,節奏慢下來了、不可避免的工作效率降低、業務拓展困難,但李一帆還是覺得,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其實也有樂觀的部分。
“你真的問現在的這一代企業家,誰每年能拿出三整天來做這事(深度思考),我認為今天絕大多數企業家——起碼我絕對是這樣的——深度思考是做的太少了。公司和自己都特別忙的時候,確實沒時間去研究長期戰略,也確實沒時間去更深度的跟人交流。當然,因為疫情見不到面,跟人深度交流估計還是不容易,但確實給了我們的一些機會去思考長期戰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也就有更多的理論依據與大家一起討論,也讓你大概知道大方向上哪些事還是別做。”
至於會不會因為過度思考,矯枉過正,做出一些看似理性但並不合理的決策,李一帆說:“我之前確實深度思考做的少了,所以現在我覺得挺好的,有這麼個機會。但是你說有沒有一天因為我每天瞎琢磨,好好的業務第一曲線不認真幹,新琢磨出的第二曲線把公司搞死了?我覺得今天還不至於有人能幹出這事兒。”
2
“重新審視私域”
Seesaw咖啡CEO吳曉梅
“我們絕不躺平。”Seesaw咖啡創始人、CEO Sally(吳曉梅)告訴虎嗅:面對疫情,需要思考的關鍵問題是,如何以此“契機”讓組織長出更好的能力。
疫情襲來之際,恰逢Seesaw擴張階段,這給Seesaw帶來了較大壓力:為了擴張,Seesaw囤積了很多人才、部分優質點位,而疫情讓Seesaw的現金流承壓。一開始的“恐慌”並未持續很久,Sally意識到需要儘快解決問題,當務之急是讓公司的業務保持運轉。
“物流、生產、運營都面臨很多挑戰,但先決條件是要有貨可賣。”
讓她感覺幸運的是,幾年前Seesaw供應鏈團隊,就在聚焦數字化供應鏈搭建——在疫情下,數字化供應鏈讓Seesaw有了更快的響應能力並加速了供應鏈的線上協同。Seesaw的合同需求,補貨需求可以即刻傳遞和執行,這讓Seesaw成為上海第一批開放團購業務並提供穩定供貨保障的咖啡連鎖企業。
有貨之後,便要考慮怎麼“賣”的問題。
疫情對上海“連鎖咖啡門店”的最大沖擊之一是:既有的使用者觸達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在失去“門店”這一埠後,“私域”流量成為了關鍵命脈——大量普通消費者演變為團長,線下咖啡門店在疫情下快速進化出了“社群團購”能力,但做好咖啡的社群團購絕非易事。
一開始 ,Seesaw採用了快團團等工具,這是在疫情期間很多咖啡和餐飲品牌入局“團購”的入門工具。但很快Sally等人發現,既有的工具並不能解決深層問題:使用者無法沉澱。
隱藏在背後的關鍵邏輯是:如果只是想短期單純賣貨,那麼既有的工具是足夠的;但如果思慮長遠,想借機佈局未來,那麼就需要更深層地改變與嘗試。
但深層轉變並不容易。在“基礎端”Seesaw緊急開發小程式,並搭建公眾號——企業微信引流——企業微信私域群的鏈路;而在“人力端”,Seesaw的線下運營團隊,開始從單店門店管理思路轉變為使用者運營思路。而兩端改變的核心邏輯是:縮短使用者和Seesaw的距離,並實現更為高效的溝通和觸達。
一個細節是,Sally和其他Seesaw高管都加入到了不同的“使用者私域群裡”,在這些群中,使用者可以直接吐槽或者分享感受,這些來自使用者端的“反饋”迅速被Sally等高管看到,演變為產品或服務端的“解決方案”。為了順應這樣的變化,Seesaw在一個月的時間內迅速補充了客服團隊,並確保每個私域微信群裡至少有5位專職客服。
“效率需要大幅度提高,對市場和使用者的反應速度要大幅度變快。”Sally覆盤後表示,效率是疫情下考驗公司的關鍵,對Seesaw而言效率體現在三個層面:首先是供應鏈端的效率,由於Seesaw的整個供應鏈環節無外包,在疫情下,公司對供應鏈可控;而在營銷端,整個4月期間Seesaw透過多篇官方公眾號內容將大量使用者沉澱到私域微信群,“精準”是營銷端效率提高的關鍵;在營運端,部門間的協同至關重要,在Seesaw組織架構高度扁平化,在較高的溝通效率外,Seesaw還隨時進行組織迭代。

“小步迭代是關鍵,相比於大公司,更快速的反應是、更高效的內部資訊流淌是我們的競爭力。”Sally認為,像“團購”這些方向、企業微信這些工具,其實是咖啡圈內大家都在嘗試的,此時比拼的就是運營效果、執行效果了。
相比於2019年的疫情,Sally感覺這一波可能會給公司和行業帶來更多“未來影響”。比如,隨著上海“咖啡團購”熱,以“企業微信”為關鍵埠的私域價值,正在被重新審視。“甚至可能會在未來成為新品首發或者獨家釋出的渠道,企業微信顯然已經是至關重要的私域陣地。”
3
“永遠要有Plan B”
小派科技CEO任攀
“事實表明,我們當初有些樂觀了。”在居家辦公的68天后,任攀發出了這樣的感概。
兩個月前,任攀所在的小派科技接到園區通知,應防疫政策要求,園區內企業全部實行居家辦公。作為公司的CEO,起初他對這則通知並沒有過度反應。
“之前上海疫情控制得很好,我們普遍認為一兩週後就會恢復正常辦公了。”但隨著新聞播報中確診病例的劇增,任攀逐漸意識到這次居家辦公可能完全不同於以往,公司即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成立於2015年的小派科技專注於VR硬體產品的開發,近兩年藉著“元宇宙”的東風快速成長。任攀坦承,“某種程度上,疫情對我們這個行業算是個利好,因為長期的居家生活讓大家都想嘗試下新的娛樂方式。”
小派科技可以看作是國內VR產業的一個縮影:一邊受益於疫情,一邊也受困於疫情。
不同於行業中的“下沉派”,小派科技主張的“深度定製”路線。按照計劃,小派科技今年將重點發力國內市場。但眼下,如何確保產品的研發週期卻成為擺在他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此,任攀決定在疫情封控期間,暫停部分輔助性產品的開發,以集中資源減保證核心產品的正常研發節奏,同時讓各業務部門透過每日“計劃+覆盤”的方式推動日常工作的進行。
“在研發方面,我們團隊的執行效率並沒有因為居家辦公而明顯降低。”但任攀也坦言,小派科技畢竟是一家硬體廠商,研發圖紙還是要落在實物產品上去呈現,這給研發工作帶來了一些困難。

正常情況下,當研發團隊完成畫圖、Lay板這些設計工作後,應當交給上海工廠進行打板,但上海的打板廠同樣處於停工狀態,任攀在與同事們討論後迅速協調外地的工廠解決了這一問題。
相比於研發這種線上能過完成的工作,物流的封鎖才是任攀需要面臨的真正挑戰。
“過去,上海作為公司的總部,承擔著貨物集散地的角色,在山東、江西的工廠產品下線後,會統一發往上海,再由上海報關發往海外。”任攀表示,隨著疫情對於物流和倉儲的影響日益加深,小派科技發往海外的渠道基本也被堵死。
如果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小派科技可能會面臨丟失海外潛在市場的風險。為此,任攀和管理團隊決定讓日照的工廠繞過上海倉庫直接發貨。當然,調整出貨地並不是項簡單的工作,涉及到出口申報到稽核、查驗等一系列流程,小派科技後續在4月中旬完成了這一備用物流渠道的打通,截至採訪時,任攀表示物流運作效率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的水平。
“疫情之下,我們的發貨時間被延長了許多,但鮮有消費者取消訂單,這是令我們非常感動和欣慰的一點。”在任攀看來,小派科技的今天離不開極客玩家們。小派科技自成立之初就是一家“使用者參與度”較高的公司。2017年,小派科技推出全球首款8K VR頭顯裝置,該產品在海外眾籌平臺Kickstarter以423萬美元的眾籌額一舉打破VR眾籌世界記錄,而這項記錄的此前的保持者是Oculus。
“從2015年籌備公司開始,我從未體驗過眼下的‘歸零’狀態,這讓我有時間去陪伴家人,也讓我有時間思考,我們對使用者的初心是什麼?”任攀說小派科技是幸運的,身處疫情的風暴眼,它依然能保住基本盤,並且有餘力維持產品的研發和市場的拓展。
但任攀認為,幸運與災禍從來是一體兩面的,關鍵還是在於能否發揮主觀能動性。自2020年初疫情開始,小派科技的管理層就意識到彼時的公司架構可能存在“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因此在山東青島建立了分支研發中心,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在上海疫情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作為企業管理者,一定要留有Plan B,可能這個B計劃永遠都用不到,但在關鍵時刻就是企業的救命稻草。”這是任攀對於上海疫情最大的感悟。
4
“不讓員工有壓力”
鍾薛高聯合創始人周兵
“這代年輕人成長在安穩平靜的環境,一些突發挑戰,對他們是一種磨鍊。”鍾薛高聯合創始人周兵認為疫情讓“年輕人”獲得了成長。據他透露,在上海鍾薛高總部員工有700多人,其中以90後、95後、00後居多。
自3月中旬,鍾薛高上海員工便開始居家辦公,當時公司發現一些員工出現了心態上的變化,於是鍾薛高組織了多種員工活動並匹配了員工心理熱線。“我們在為解封以後打更大的仗去做準備。”周兵說,鍾薛高在疫情期間非常注重的細節是“不讓員工無事可做”。公司層和部門層都會頻繁跟員工討論溝通,並不斷調整員工心態,以及持續滲透公司核心價值觀。
“過去四年我們發展太快了,一家企業飛速成長過程中,總會有一些不周全的地方。”周兵告訴虎嗅,疫情給了他冷靜思考的時機,他覆盤思考了很多基礎問題:供應鏈、使用者體驗、消費者感知……
周兵舉了一個細節,在疫情中他思考並著手最佳化的事情之一是“部門間高效溝通”。周兵感覺,經過4年多飛速發展,公司內的一些條框需要最佳化。他坦承,一些繁瑣的流程、既有的模組已經教條化,喪失活力。
內部溝通效率直接影響到的是使用者體驗。在周兵看來,內功是一家公司的底層,只有底層更為牢固的公司,才能被消費者更為喜歡,比如來自市場的反饋能否即時變為產品和服務端的調整,而這些關鍵反饋在公司內部的流淌效率至關重要。“今天的消費者變得更為挑剔、選擇更多,你需要不斷最佳化使用者觸達的方式並改善使用者體驗。”

疫情下,做好使用者體驗很難。“我們要去思考怎麼面對問題,並基於此建立一些原則。”周兵講述了一個細節,當時因為合作方物流問題,部分鐘薛高延後到貨,此時鐘薛高可以將責任歸於第三方,但經過內部討論,鍾薛高選擇先做賠付:允許使用者全額退款,並賠償禮券;或在延期收貨的同時,獲得禮物。“關鍵是要去解決消費者的實際問題。”
另一個細節則關乎選擇。當時有經銷商找到鍾薛高,並建議鍾薛高嘗試社群團購。周兵說,鍾薛高的高管為此特意嚴肅地開會討論,在權衡各種因素後,最終放棄團購。“我們意識到,在運力緊缺階段,生活必需品更重要。我們跟所有經銷商打了招呼,希望大家疫情下不在上海做鍾薛高的社群團購。”
周兵說,在新消費圈,人們總喜歡說“網紅死得快”,而曲折、波動是品牌成長的必經之路。疫情期間,雖然上海市場受到影響,但鍾薛高在二三線城市銷量增長明顯,周兵透露來自“三個月時間內下沉市場的銷量已經超過了同地區2021年全年銷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誕生的4年中,鍾薛高在“基礎建設”上持續投入,而這些前期投入讓他們在疫情下可以“維持運轉”:採購供應鏈、生產裝置、研發、自建倉……當疫情讓鍾薛高總部所在地上海陷入“停滯”時,鍾薛高遍佈全國的“基建”保障了公司的運營。“回過頭看,這些基礎投入給公司造成了很大經濟負擔,但疫情下鍾薛高憑藉這些基礎件抗住壓力,這讓我們對未來基礎端的投入更為堅定。”
周兵認為,這種投入會讓鍾薛高感覺更踏實:“以前,是大家更追求銷量的時代,但今天比拼的是供應鏈、是細枝末節,疫情教會企業更紮實地存活。”
END
上海疫情下,許多企業應對危機的辦法你怎麼看?
歡迎評論區留言,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
咖啡
門店
市場
產品
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