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手作 · 藝術字畫 · 日用生活良品

在瓷器方面,雍正時期官窯瓷器的藝術成就,達到了清朝的高峰。
據《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案》記載,雍正對造辦處送樣的瓷器,從原料的配製、畫樣的人員到圖案、造型,其皆親自審閱,事無鉅細。
這使得雍正朝官窯瓷以胎薄釉潔、工藝講究卻不流於繁瑣揚名於世。

▲
陳瀏《陶雅》
陳瀏《陶雅》中提到,“粉彩以雍正朝最美,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鮮豔奪目。”

粉彩瓷,是在五彩瓷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直接影響而創燒的新品種。
據《飲流齋說瓷》記載,“軟彩又名粉彩,謂彩色稍淡,有粉勻之也,硬彩華貴而深凝,粉彩豔麗而清逸。”

粉彩瓷與青花瓷、顏色釉瓷和玲瓏瓷,並稱為“清代四大名瓷”。
在幾百年的歷史傳承中,它以色彩豐富,畫工精細,生動形象,集中國文化之大成,被譽為“東方藝術珍寶”。
這般器物原是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御用案頭瓷器,像是把千年文脈凝成了釉彩,教人看了直嘆匠人心力。

古人對自然山川的本質感悟,以形寫神,筆墨於明秀中見古拙,境界於平實中見變化。
中國人眼中的山水,是展現對天地萬物的認知與思考,是體悟與哲思。
山水畫,在其發源之初便是以青綠山水的面貌出現的。

▲
千里江山圖(區域性)
北宋 王希孟 故宮博物院
2012年,北京保利“中國古董珍玩夜場”專場春季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 粉彩四季山水長條瓷板掛屏(四屏)”以人民幣2070萬元的高價成交,引起了眾多藏家的關注。

作粉彩青綠山水瓷畫作品,要比在宣紙上畫難的多!
青綠山水需要幾十種同色系的顏料調配,然後畫於光滑的陶瓷上,陶瓷上的天然礦物顏料在高溫下極難控制,要使前後景物呈現宣紙所沒有立體感,對釉料調配與用量要求非常高。

俗話說,“泥為骨,釉如膚”。泥坯是瓷器的骨架,釉料像是瓷器的皮膚。

粉彩青綠山水瓷,在清亮的粉彩水顏色與打底油顏色的交相輝映中,展現著紙本青綠無法匹及之光澤與水潤。
觀之觸之,皆令人心曠神怡。

今天,一條生活館特別聯合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傳統粉彩瓷非遺傳承人——吳志明先生,為大家帶來了大師親工出品的粉彩青綠山水系列茶器,併為之發起眾籌。
本次眾籌共有5檔可選:
青綠山水 品茗杯
青綠山水 如意缸杯
青綠山水 馬蹄三才蓋碗
青綠山水 馬蹄三才蓋碗套組(一蓋碗+二品茗杯)
居山 青綠山水瓷板畫
(注:瓷畫為匠人手工精心描繪,每件器物上的青綠山水都略有不同,這便是手作的魅力。)

匠心親工 潛心造物

“景鎮產佳瓷,產瓷不產手。工匠來八方,器成天下走。”
時至今日,景德鎮依然是瓷器造作繁盛之地,然如吳志明這般,國畫科班出身的90後卻在少數。

吳志明,雲馥居主理人,江西省工藝美術師,景德鎮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景德鎮傳統粉彩瓷製作 技藝一粉彩山水繪製”代表性傳承人。

出生於陶瓷世家的吳志明,是踩著碎瓷片長大的,他對景德鎮,對瓷器的執念也源於此。

吳志明畢業於華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國畫系,進修於中國輕工業陶瓷研究所,班禪因明佛學院。師從著名書畫家李春源和朱繼武先生,後又拜入河北省工藝美術大師、瓷畫名家楊世得老先生門下,獲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文斌指導。

其所作瓷藝山水、花鳥、師古人兼師造化,並漸入陶瓷繪畫,將傳統與現代的繪畫手法融為一體,著重於“工”的同時也流露出“小寫意”,獨具個人風格。潛心造物,不爭朝夕。
2019年.參加陶瓷界百花獎、金葵花獎展覽;
2020年.瓷畫入選王志林誕辰80週年華北理工大學桃李滿天下作品展;
2020年.入展第五屆金葵花原創獎;
2020年.作品《魚戲蓮塘》瓷畫獲第九屆大地獎“中國陶瓷創新與設計大賽”金獎……

吳志明老師親工出品的青綠粉彩山水作品,既承古韻,又融今風。
保持傳統特色的同時將現代繪畫之透視妙法巧妙融入,從而使青綠之色層次愈顯分明,蔚為壯觀。

制藝獨特,採用“落地彩”工藝(不用玻璃白,用打底罩色法),營造出空靈與留白之境,使山水之趣躍然瓷上,更添幾分深邃與悠遠,青綠之色亦因此盎然勃發,生機無限。
更兼採用原礦之色,石青、石綠、赭色等交相施用,錯綜而不雜亂,盡顯青綠山水之氣韻。

山石樹木、雲霧縹緲間,彷彿能引觀者之心,穿越古今,遨遊於那青山綠水之間,領略天地之大美。

青綠山水 如意缸杯

▲
容量:約75ml
尺寸:約6,4×4.6cm(口徑×高)
其形斂口、深腹、頗似缸,但體小,故名“缸杯”。
器型雋永耐看,有“聚福聚財”的佳寓。


畫面上峰巒起伏綿延,江河煙波浩淼,氣象萬千,壯麗恢弘。
山間高崖飛瀑,曲徑通幽,房舍屋宇點綴其間,綠柳紅花,長松修竹,景色秀麗。

山水間野渡漁村、水榭樓臺、茅屋草舍、水磨長橋各依地勢、環境而設,與山川湖泊相輝映。
青綠重色氣勢恢宏,冷暖色調相得益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底款落匠人名“志明作”,珍藏價值盡顯。

青綠山水 品茗杯

▲
容量:約70ml
尺寸:約5.8×5.5cm(口徑×高)
中國茶道講究一聞、二嗅、三品味。
此杯圓唇敞口,杯身輪廓線柔韌,端握自在,其深底故而更能聚茶香,茶香散發慢,既宜聞香又可品茗,堪稱好看又實用的典範。


青山蒼蒼,碧水泱泱,天高飛鳥,千萬氣象,均在茶器的咫尺之間。
器物之上構圖疏密有致、大氣磅礴,青綠色調清雅細膩,重巒疊嶂,山石陡峭。

萬綠叢中一點紅,高士登高望遠,一派生機勃勃之景象。
匠人狀摹形意,將青綠本質,山石草木在瓷器之上表現的淋漓盡致。

青綠山水 馬蹄三才蓋碗

▲
容量:約110ml
尺寸:約8.5×7.5cm(口徑×高)
盞託丨尺寸:約11.4×2.6cm(長×高)
魯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寫道,“喝好茶,是要用蓋碗的。”

三才蓋碗,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寓意天、地、人,整套蓋碗為天地人和之意。
以蓋碗泡茶,利於察色和觀形,利於調節茶湯濃淡,直至泡出的茶“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直達妙處。

清代王翬說:“凡設青綠,體要嚴重,氣要輕清,得力全在渲暈。”
清代畫家惲壽平也說:“青綠重色,為穠厚易,為淺淡難,為淺澹矣,而愈見穠厚為尤難……”
足可見青綠設色難度之高。

吳志明青綠山水瓷多一分則過,少一分不及,既繪山川之錦繡恢弘,又有文人之清麗秀美。
而比色調更難的是山石筋骨的描繪,這才是山水畫的精氣。

志明畫作山石輪廓勁道有力,脈絡中鉤自然流暢,皴法峰攢直上青天,山的傲氣與堅韌盡顯其中。

景德鎮陶瓷作品一般落“景德鎮制”、“甲辰年制”等常規款,但吳志明鐘意落“志明快意”四字。
這一作法源於民國時期陳巨來、張大千等人,表創作時酣暢淋漓的過癮之感,他亦有此感受,尤其是把自己的心思一一呈現於畫作時,任筆墨在瓷器上揮灑,好不暢快。

青綠山水 馬蹄三才蓋碗套組
(一蓋碗+二品茗杯)

青綠山水·馬蹄三才蓋碗套組,含一蓋碗二品茗杯,可用、可觀、可賞、可玩、可珍藏。
色美者成套陳設,頗感震撼。
明月清風,友人對坐,持杯輕飲,閒談歲月,好不愜意。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
正如蘇東坡所言,天地之間物各有主,唯有山水江河,清風明月人人皆可享有。

居山 青綠山水瓷板畫

▲
外框尺寸:58×58cm
瓷板畫尺寸:40×40cm
吳志明用筆率性灑脫,章法富於變化而染渲得法。
畫面發端林巒,迤邐而進,青山疏影,雲氣沉山,屋角半露,屋後高峰削立,川流直下。


一高士行走於小徑間,溪迴路曲,意境空靈,清雅雋永,好一派妙境天開的桃源勝境!


文房案頭,清玩雅趣,乃吾國人之性靈樂土,古今皆重之。
記掛之處是歷史蒼茫的情韻,文房清供之物,處處是樂趣。

古代文人所塑造的空間,在於雅人有深致的無言之美,在於器物表現形式的豐富變化 ,在於器物美學的內涵與外延。
那方瓷板畫,於無聲中彰顯中華文化的力量,於器物中凝練審美意韻之禪心。案頭之樂,古意頓生。
溫馨提示
1、瓷畫為匠人手工精心描繪,每件單杯、蓋碗之上皆有青綠山水,卻又都略有不同,這便是手作的魅力。
2、產品圖片為實物拍攝,但由於燈光、拍攝角度、顯示器色彩偏差及個人對顏色理解的不同等因素,會導致實物與照片存在色差,請以實物為準。
3、器物為手工拉坯成形,規格稍有誤差,屬正常現象。

▼
關注我們
本文為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