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在剛剛,IBO官網更新了5月大考的平均分:30.58。(2024月5月平均分30.32,2024年11月為29.2)

IB出分,捷報頻傳的歡呼聲中,一定少不了新加坡的學校。經常有身邊的家長髮出感嘆:
去年,新加坡考生的均分高達38左右,超過全球平均分8分之多!在全球IB40分+學生佔比不到20%的情況下,新加坡40分+學生佔比能達到三分之一!
而在國內,廣州新僑學校(以下簡稱新僑)因為濃厚的“新加坡基因”自2021年創校以來備受關注。

這次IB考試,新僑的首屆IB學子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
-
最高分42分,全校平均38.8分,高出全球平均分8分,和新加坡一樣是頂尖水平;
-
60%學生獲40+高分,75%學生達38+

作為一所十二年制國際化學校,新僑設有小學、初中和國際高中課程。高中階段,設有IBDP、A-Level和HKDSE三門課程,今年迎來了第二屆畢業生,成績堪稱驚豔:
-
G5大學率突破50%!每2位申請英國方向的學生,就有1個被G5錄取;
-
世界第二的帝國理工錄了!新僑連續第二年有帝國理工錄取;
-
最新QS上殺到第11的香港大學也錄了!而且是文理不同專業都有斬獲;
-
三門課程全面開花:IB有港大和UCL等,A-Level有UCL和曼大等,DSE有帝國理工和UCL等……
👇滑動看錄取詳情👇

帶著對新僑的好奇,我採訪了學校的老師和學生,其中包括一位這次IB41分、拿到港大offer的同學:
因為喜歡“小班教學”的環境而來到新僑,IB拓寬了她對法律專業的認知,用一篇談及香港“無意識偏見”的文書,打動了招生官。
怎麼樣才能學好IB?什麼樣的學生適合哪種課程?新僑又是如何多個課程全面開花結果的?在採訪中,問題的答案逐漸清晰了起來……
想了解更多學校資訊及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7月9日晚19:30👇
新僑學校獨家作客“爸爸真棒”直播間

閱讀美國大法官原著,
談論法律體系打動招生官,
IB課程拓寬了我對學科的認知
在Esther身上,可以看到新僑的IB課程,如何讓她從一名對未來迷茫的學生,找到未來方向。
她之前就讀的學校,老師講課節奏飛快,舉手提問的勇氣總被淹沒在嘈雜中。而來到新僑之後,小班教育的環境讓她立馬找到了學習的節奏,不僅可以隨時提問,下課後有不懂的地方,老師也非常樂於答疑。
新僑的IB課程不僅幫她鎖定了法律專業的方向,更賦予她超越學科邊界的洞察力。
“很多人有一個誤區,認為律師就是記憶力超群,但律師上法庭是可以帶檔案的。我覺得更重要的,可能是批判性思維,這個技能在我學習IB的過程中不斷被提到,我也因此有機會反覆去運用和強化。”

透過經濟、英語和商務課程的學習,Esther對法律和經濟的相互作用有了新的認知。深入思考並與老師探討之後,她撰寫了《成功商人賺錢時是否造福他人》的論文並參加了約翰・洛克競賽。
而TOK(知識論)課堂則成為她思維躍升的催化劑。這是一門探討學科本質的課程,很多問題沒有標準答案,但需要動用跨學科思維自圓其說。看似“玄學”的議題(比如《經濟地位與兩性平等的關係》《消費主義浪潮下的語言狂歡與迷失》)實則是培養跨學科思維的絕佳場域。

老師們則化身為思維的引路人——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用生活中的例子詮釋知識本質,啟發學生自己思考。從探究的問題也可以發現,它們都在鼓勵學以致用。
新僑注重的不是分數和評估,而是致力於培養學生們終生學習和思考的能力。這一點在Esther身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在閱讀了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魯思·巴德·金斯伯格的傳記《異見時刻》後,她對這位大法官肅然起敬,又找來金斯伯格撰寫的《My Own Words》研讀。無論是法官的生平還是著作,都讓她意識到了法律在保護女性權益上起到的關鍵作用。

■ 美國最高法院大法官魯思·巴德·金斯伯格
目睹一則“兩年婚姻16次家暴竟被當作‘家庭糾紛’而求助無門”的新聞後,Esther思考起了法律可能存在的系統性困境。為了進一步探究,她來到律所實習,向資深律師取經,還與經歷了家暴訴訟案件的女性受害者進行了對話。

■ Esther還發起了視障咖啡師工作坊,希望打破大家對視障人士職業的刻板印象
幾經思考和實踐的她,回答申請文書“why major”的問題時非常從容。回顧錄取港大的關鍵,她說可能是在文書中展現出對法學的理解和熱愛,打動了招生官。
“我在個人文書裡有寫到,自己閱讀了法學專業的一位教授撰寫的一篇論文,是關於香港無意識偏見,以及它對於香港現有法律體系的挑戰。然後我發表一些自己的觀點,提到我對論文的看法以及收穫,有可能是他正好看到了個人陳述,最後選擇了我。”
想了解更多學校資訊及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提前探索專業、諾貝爾獎得主成為“課外導師”,接觸IB之前,準備就很充分了
IB課程的全面性與課業強度早已聲名在外。若未做充分準備,衝著IB的聲譽貿然選擇,難免要經歷一番磨礪甚至苦頭。而新僑學校對IB的引導,自學生踏入學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
👉 首先,為了讓學生們充分探索興趣和專業,新僑在G9-G10設立了天賦課程(Talent Development Programme),讓IB理念下沉到了低年級。
分為了四個方向,採用專案制以及導師制,確保學術紮實的同時,也可以給予個性化的反饋和指導。

比如,生物化學方向的學生們,能夠帶著課題走進中新聯合研究院的實驗室。在學校老師(畢業於清華的生物學博士),以及專業研究院的指導下,體驗完整的研究週期,從梳理文獻到設計實驗,再到操作分析和撰寫報告。
👉 其次,融合中新教育沃土的新僑學校,為IB實踐提供了豐富的學術資源。
一面與當地研究院和高新技術領域企業進行合作,讓學生們“走出去”,一面把各行各業的大咖“請進來”,邀請他們為學生分享第一手經驗。
2022年,新僑連線了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教授。

來自IB體系的Shirley同學,也是本屆的畢業生之一,獲得了港大、UCL、倫敦國王學院等眾多世界名校的offer。對化學興趣濃厚的她,就在2022年作為學生代表和阿龍教授進行了直接對話。
她把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形容成為了“課外導師”,因為他的一番話始終激勵著自己:
“我問教授,在艱苦的科研道路上,科學家是如何面對過程中的挫折。阿龍教授說,科學研究中常常會遇到挫折,但是,‘we don't call it failure, we call it lesson’。有一次做實驗,我怎麼做都得不到結果,心情非常沮喪,但想到阿龍教授的話就又恢復平靜,重複實驗半個月,接連分析和改進後,終於獲得了成功。”
先是“天賦覺醒”,再是“與智者對話”,老師們耐心細緻的指導貫穿始終。在新僑的IB之旅中,這些珍貴的時刻和一次次的“lesson”,共同塑造起了學生們迎難而上的韌性。


“行走的IB學習者”是什麼樣的?
IB、A-Level和DSE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學生?
新僑的老師們對Esther的印象是“行走的IB學習者”。這個評價並非強調與生俱來的才能,而是對學習方法和執行力的肯定。
Esther自己也認為,她與小說《我的天才女友》中的女主埃萊娜頗為相似——比起“天賦”這樣自帶光環的詞彙,“努力”與“規劃”是對她更準確的描述。

■ 《我的天才女友》劇照
她分享了自己樸素而有效的學習方法:
-
“課後先把筆記複習一遍,鞏固知識點,然後再做作業”
-
“理科需要反覆練習,文科重在理解與記憶背誦。我能做的就是規劃好每一步。”
為什麼執行能力在IB課程中尤為重要?不同的學生,又該如何在選擇新僑的IB、A-Level和DSE?新僑的資深升學指導老師Mr. Gary結合具體的案例,向我做出瞭解釋。
👉 以全人教育為框架的IB,選課和考察是最全面的。
從選課數量和要求上來看,IB要求6門,並且覆蓋了人文、科學、語言和藝術等領域。與此同時,還有三門核心課程,分別是培養批判性思維的TOK(知識論 Theory of knowledge)、4000字研究論文EE拓展論文 Extend Essay)、以及培養社群服務和領導力的CAS(創造、行動、服務)。
如果要提煉幾個適合IB課程特質的關鍵詞短語,那麼應該是這樣的:
-
英語能力需要讀寫能力線上
-
不能偏科
-
擁有時間管理的能力和自律性
-
具有全球視野,關心人類的共同福祉

👉 A-Level具有“靈活選課”和“學科專精”的特點。
靈活的選課機制有助於揚長避短。如果一名學生擅長理科而文科弱,可以都選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經濟等),3-4門課就能夠叩開頂級學校的大門。
但不要認為A-Level是在逃避和討巧。它的專業性強,講求深度。因此,選擇A-Level的學生,要做好學術鑽研的準備。
拿到劍橋面邀、並錄取UCL和曼大數學專業的Jason,就是這樣的典型。
他也是一名轉軌生,以前對數學並沒有特別的興趣,甚至覺得學習簡單的方程和幾何是在浪費時間。來到新僑卻開了竅,因為英文的授課邏輯不太一樣。一方面,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串聯,讓他明白了公式背後的邏輯,另一方面,老師關於數學在生活中運用的演示,讓他發現原來這門課可以如此接地氣。

■ 在諾貝爾英雄論道中新知識城活動上,Jason與諾獎爺爺斯托達特教授交流
大部分人選擇3門A-Level就足夠,而Jason堅持選了四門(數學,高數,化學和經濟),就是為了多挑戰和鑽研。為了拓展數學應用知識,他找來了各種書籍(比如《Mathematical Statistics for Economics and Business》,《Mathematics of Finance: An Intuitive Introduction》)對數學與金融和經濟的聯絡有了新的認知。

雖然劍橋面邀沒有最終錄取,但已經是對他鑽研和努力的肯定,而雙G5的offer也為A-Level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 DSE可以簡單理解為“漢化版的A-Level”。
透過“4門必修和2-3門選修”的靈活模式,平衡學術深度和興趣。
四門核心分別是中文、數學、英語、公民與社會。與A-Level和IB相比,DSE的考點非常廣泛,但不會過於深入。
以數學為例,必修數學不包括微積分和線性代數這些複雜的運算,這些內容被放在了選修的數學科目中。而DSE的選修科目非常豐富,有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經濟、會計、視覺藝術、電子計算機等。
DSE的考試是國際課程中唯一可以用中文作答的考試,並且用中文並不會影響最後的分數考評。如果是港籍生,還可以透過JUPAS(香港的大學聯合招生辦法)的通道,以更高錄取率申請港八大。途徑與香港本地學生申請無異,使用香港本地生名額,享受學費優惠。
錄取帝國理工、UCL、悉尼大學等頂尖大學的Andrea,自認為是典型的“偏科王者”。擅長數學和化學的她,選擇DSE,就是為了放大優勢,她自然在選修時也帶上了數學。

不過,選修的科目自帶難度。拿化學來說,知識面涵蓋得很廣,一年之內有11本書要啃。一開始,Andrea也感到了不適應,測試中手忙腳亂,簡單的題目也會卡殼。化學老師發現了Andrea的困境後,一邊給她進行心靈按摩(Andrea稱其為“老師界的閨蜜”),一邊循循善誘,引導她理解了DSE化學的邏輯。
群策群力的幫助,則在面試階段給Andrea送上了“神助攻”。
得知Andrea要面試帝國理工和UCL後,A-Level學部的老師為她補充了知識點,還涉及了她尚未學到的高階問題,比如化學裡的核磁共振分析和分子晶體結構。DSE學部則安排了三場模擬面試,老師會從表達邏輯、語言流暢度以及自信表現等方面提出改進建議。

■ 面試過程Andrea做的筆記
同學們的經歷證明了那句老生常談:“合適才是最好的”。這句話背後,體現出的是新僑全力託舉和多元化升學路徑的功底:
為不同特質的學生提供精準的學術路徑;
打破學部和課程壁壘,同學們隨時可以找不同課程體系的老師探討問題並拓展知識點;
無論哪一種課程體系,都同樣注重 “批判性思維”和“領導力”等軟實力的培養。

■ 來自DSE老師們的學術面試反饋
想了解更多學校資訊及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 寫在後面的話 」
與幾位同學聊完之後,我有一個鮮明的感受:新僑對同學們的意義,不僅在於學術和成績,更讓他們獲得了蛻變和成長。
A-Level體系下的Jason,並不是在刷題中度過高中的。他作為學生代表,參與第一屆嘉庚論壇(新僑與華中國際聯合發起的一項學生交流專案)。這段經歷不僅拓寬了他的學術視野,更深化了他對全球化背景下科技創新與社會發展的理解。
七天六夜裡,他們不僅探訪了中新聯合研究院,親身感受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與華南理工大學在科研領域的創新合作模式;還先後走進小鵬汽車、廣州第三代半導體創新中心、泰和腫瘤醫院等知名機構,零距離接觸新能源汽車、半導體技術、腫瘤治療等領域的尖端科研成果。


■ Jason和Esther都參與了嘉庚論壇
Andrea最驕傲的事情便是和朋友一起創立的數學俱樂部“椰數Club”。考慮到同學們在不同的課程體系學習,Andrea有了把大家聚在一起學習的想法,“椰數Club”應運而生。這個“扶弱+拓展”,一面幫助學習吃力同學進步,一面組織競賽培訓拔尖的社團,成為了新僑最大的社團之一。

■ Andrea還作為志願者參與了牛津大學法律系的模擬面試
每一個學生,都在新僑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成長道路。可以預見,如此成長起來的新僑學子,在未來的大學和社會生活中,也能取得長足的發展。
7月9日,新僑學校的學術總監和升學指導,將透過直播詳解新僑學校的三大課程、特色多元的升學路徑、以及學校如何結合中新教育的特長。歡迎感興趣的家長掃碼預約。

想了解更多學校資訊及最新活動
👇可以掃碼新增招生老師瞭解👇

招生年級:小學G1-G6,中學G7-G10
班型:小學、初中、高中26人/班
學費(國際升學方向):
小學 G1-G6:¥201800/學年
初中 G7-G9:¥211800/學年
國際高中 G10:¥241800/學年
*住宿、餐飲、校車、校服等學雜費,按實收取。
課程體系:
小學:以中國國家課程為本,秉持國際化教育理念,對標新加坡小學教育水平研發的中新融合校本課程。
初中:以國家課程為基礎,在國際化課程理念框架指導下進行課程設定和教學組織。同時為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術需求,提供雙語教學、全英教學,允許學生在人文、科學、數學方向根據個人學習方向、語言能力選擇授課語言。
國際高中:提供A-Level、IBDP和HKDSE三門國際課程體系。初高中過渡階段,提供IGCSE及Pre-IBDP、Pre A-Level、Pre-DSE銜接課程體系。
電話:
+86 18924222855(小學部遲老師)
+86 18024508129(初中部楊老師)
+86 16602012303(國際高中部梁老師)
地址:廣州市黃埔區中新知識城廣州新僑學校北禮門(知明路招商雍景灣西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