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學院報告:中華藝術品價格年增長率長期跑贏標普500

中華藝術品大幅跑贏全球印象派及當代藝術品指數。
2024年12月20日下午,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在上海舉行“藝術品價格指數”釋出會,會上不僅首度釋出MM全球印象派價格指數及全球當代藝術品價格指數報告,同時釋出了中華藝術品2024年度指數報告。報告發現,在過去25年間,中華藝術品出現9.3%的不俗的年價格增長率,不僅大幅跑贏全球印象派價格指數(2.8%)及當代藝術品價格指數(5.0%),同時曾長期跑贏標普500指數及黃金這兩大備受全球投資者和藏家青睞的資產。儘管經歷了從2020-2024四年的深度調整期,中華藝術品市場目前仍然處於盤整階段,但下跌趨勢已有所減緩。

長江商學院金融學教授梅建平在上海舉行“藝術品價格指數”釋出會
全球兩大藝術品價格指數近三年跌幅明顯
MM全球印象派價格指數資料來源於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大拍賣行在上海、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米蘭、迪拜、阿姆斯特丹、科隆等九地的拍賣記錄,其樣本取自全球1873至2024年全球共1793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複上拍的作品,作品數量為36642幅,平均成交率為77.8%。
MM全球當代藝術品價格指數資料來源於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普斯三大拍賣行在上海、北京、紐約、倫敦、巴黎、香港、米蘭、迪拜、阿姆斯特丹、科隆、洛杉磯、悉尼、羅馬、墨爾本、多哈、蘇黎世等16地的拍賣記錄,其樣本取自全球1913至2024年全球3389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複上拍的作品,作品數量為29850幅,平均成交率為80.0%。全球當代藝術品指數涵蓋部分中華當代藝術家的成交記錄。兩大指數的理論模型和編制方法是基於2002年《美國經濟評論》發表的文章及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圖1:全球兩大藝術品價格指數
根據兩大藝術品價格指數,印象派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4年底的1.9,年複合增長率為2.8%。指數顯示其2024年跌幅為3.2%。當代藝術品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4年底的3.2,年複合增長率為5.0%。指數同時顯示2024年其跌幅為19.5%。從圖1可見,印象派指數於2007-2018年間幾乎持平,但當代指數08年金融危機後有大幅增長。兩大指數分別於2021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然後於最近三年分別累計下跌了17.5%和32.3%。
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大幅跑贏全球印象派及當代藝術品
中華藝術品指數資料來源於蘇富比、佳士得和菲利浦斯三大拍賣行在北京、上海、香港、新加坡、巴黎、倫敦及紐約等七地的拍賣紀錄。其樣本取自1988至2024年大中華地區及旅居海外華人共400多位藝術家在三大拍賣行有重複上拍的作品,平均成交率為85%。

圖2:中華藝術品與兩大全球藝術品指數的比較
根據剛釋出的MM中華藝術品價格指數,指數從2000年底的1漲到2024年底的8.4,年複合增長率為9.3%。指數顯示2024年市場跌幅為12.3%,幅度與2023年持平。從圖2可見,在2000-2024年間,中華藝術品大幅跑贏全球印象派及當代藝術品指數。
中華藝術品於2020年達到歷史最高點,然後受世界藝術品市場特別是當代藝術品市場熊市的影響,再疊加疫情和經濟轉型等因素的影響,中華藝術品市場在2020年見頂後進入調整期,從最高點下跌了48.4%,顯示了新興市場高增長和高波動的特性。未來幾年,隨著中國房地產和股票等大類資產的重新定價,中華藝術品的定價預計將隨之調整,其恢復並再創新高需要一定的時間。
現當代藝術家作品及油畫作品備受藏家青睞
中華藝術品的特色是有相當一部分藝術家從事中國傳統水墨畫的創作。因此,MM中華藝術品指數建立了水墨和油畫兩項分類指數。水墨指數涵蓋以水墨為主的畫家,油畫指數涵蓋以油畫為主的畫家。為了研究藝術家所處時代和藝術市場的關係,MM中華藝術品指數同時建立了近代和現代兩項分類指數。近代指數涵蓋出生在1920年之前的畫家,現代指數涵蓋1920年之後出生的畫家。根據過去25年的拍賣紀錄,油畫指數和現代指數跑贏了市場大勢,分別取得10.8%和11.5%的年化增長率,水墨指數和近代指數則分別取得8.6%和8.5%的年化增長率,略遜於中華藝術品指數的9.3%(見圖3)。這表明過去25年中藏家日益青睞現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並對市場較為廣闊、流動性較好的油畫作品有所偏好。

圖3:MM中華藝術品水墨油畫與近現代指數
2024年中華藝術品秋拍市場景氣仍較低迷
MM中華藝術品景氣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整個市場的熱度,均值定義為零。由於景氣指數對資料要求沒有像價格指數那麼苛刻,故可細分春秋兩季。根據圖4所示,中華藝術品市場景氣可分為三個階段,2000春季-2008春季,2008秋季-2014春季,2014秋季-2024秋季。在第一階段,許多年份景氣指數超過0.5,意味著市場競拍非常激烈,作品平均按高於估價50%成交。在第二階段,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景氣指數急劇下跌,然後市場熱度逐漸恢復。第三階段,受多種因素影響,景氣指數分別於2020年春季和2023年春季跌至新低。雖然2024年春拍顯示藏家信心有所恢復,但秋拍市場景氣仍較低迷。(見圖4)

圖4:MM中華藝術品景氣指數
趙無極、吳冠中及常玉作品過去25年流動性最佳
MM中華藝術品流動性指數構建的目的是用來衡量藝術家作品的流動性,其有三個指標構成:上拍年數、成交率和流動性。上拍年數統計在2000-2024年期間該藝術家作品有多少年有上拍,成交率統計該藝術家作品上拍作品的成交率,而流動性則是上拍年數和成交率的綜合。根據表1流動性指數排名,2000-2024期間,作品流動性最佳的三位中華藝術家分別為趙無極,吳冠中和常玉。

表1:MM中華藝術家流動性指數(最佳10)
中華藝術品價格年增長率曾長期跑贏標普500與黃金
全球投資者和藏家在資產配置時常用的兩大資產分別是標普500指數和黃金。圖5給出了2000-2024期間中華藝術品指數和兩大資產的比較(2024年資料截至12月17日),可見中華藝術品曾長期遠遠跑贏兩大指數。儘管中華藝術品今年被黃金超越,但仍跑贏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指數基金標普500. 在2000-2024期間,中華藝術品、標普500和黃金的年增長率分別為9.3%、8.5%和9.9%。

圖5:中華藝術品與兩大資產的收益比較
最後,梅建平教授總結稱,儘管中華藝術品市場目前仍然處於盤整階段,但下跌趨勢有所減緩。經歷了從2020-2024四年的深度調整,在下跌了48%之後,中華藝術品在過去25年間,仍有9.3%的不俗的年價格增長率。圖5也進一步表明,中華藝術品是具有長期投資價值的。作為實物資產,它在全球流動性氾濫的今天,具有一定的抗通脹性。而且,名家名作還有不錯的流動性和市場熱度。因此,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華人財富的增長,相信中華藝術品會受到藏家和投資者的持續關注。
中華藝術品指數編制的目的是為中華藝術品市場提供科學、系統、可比的指數體系,更好地追蹤中華藝術品市場的走勢,科學理性地進行中華藝術品的定價,促進中華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的發展。紐約大學退休教授摩西和上海社科院退休研究員姜國麟共同參與了指數的研究和編制工作。
文 | 長江商學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