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像中國歷史上的哪個人物?

作者:此瓦不自由
來源:藍色塔希提
文章已獲授權
有網民把特朗普叫做“川建國”,“川”取自臺灣的譯法“川普”,“建國”則指他對大陸的各種打壓遏制,其實是反讓大陸獲利的神助攻。
最近由於特朗普領導下的美國正與俄羅斯就烏克蘭問題展開和談,全力改善與俄羅斯的關係,中國有部分網民則戲稱特朗普是俄羅斯間諜,代號:克拉斯諾夫。
這實在太搞笑了。
從來沒有一任美國總統像特朗普一樣,在中國網民中有如此大的討論度。特朗普在中國網路上的“聲量”超過任何一位外國領導人,當然也包括他的前任。這既跟當前中美激烈競爭的態勢有關,恐怕也跟特朗普的行事風格有關。
特朗普的行事風格可概括為:“以對抗性言論強化個人權威,透過民粹主義動員底層支援,用實用主義交易打破傳統規則,並始終以爭議為槓桿維持輿論焦點。”
這樣的人,像中國歷史上哪個歷史人物?
一、商鞅VS特朗普
商鞅以雷霆手段推行變法,打破貴族特權,如廢除世襲爵位,強調法律至上——“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特朗普則以“反建制派”自居,挑戰美國政治傳統(如退出國際協議、攻擊媒體為“假新聞”),透過行政令繞開國會推動政策,如限制移民。
二、曹操VS特朗普
曹操以“寧教我負天下人”的實用主義著稱,善於權術與輿論操控,如挾天子以令諸侯。
特朗普同樣擅長利用社交媒體(以前的推特,現在叫X,還有美國版抖音)直接動員支持者,並常以“受害者”姿態反擊批評,如聲稱選舉被“竊取”。
三、洪秀全VS特朗普
洪秀全以“拜上帝教”吸引底層民眾(如承諾“均田免賦”),挑戰清朝統治合法性。
特朗普的“讓美國再次偉大”同樣訴諸藍領白人群體,抨擊精英全球化損害本土利益。
四、袁世凱VS特朗普
袁世凱透過軍事強權上位,試圖恢復帝制(1915年稱帝),其統治依賴個人權威而非制度。
特朗普任內多次挑戰美國憲政慣例(如拒絕公佈稅單、試圖干預司法),被批評者視為“威權傾向”。
五、宋孝宗VS特朗普
宋孝宗繼位後急於擺脫高宗對金妥協的政策,在準備不足時啟用主戰派張浚北伐,初期小勝後遭金軍反撲,最終被迫簽訂“隆興和議”,以割地賠款收場。
特朗普的部分政策,如對華貿易戰、阿富汗撤軍被批評為“缺乏長期戰略設計”,更多依賴短期極限施壓,如關稅突襲,雖在輿論上製造聲勢,但實際效果存疑;任命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開啟轟轟烈烈的改革,不知到底能不能徹底推行下去。
你覺得特朗普像誰,歡迎交流。
圍繞特朗普的爭議遠未結束,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