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月香上桌,對國產片很重要

《向陽·花》讓我們看到了一群很特殊的女性。
在此之前,少有國產片會將鏡頭對準這個接近於“隱身”的群體。或許有人會將她們稱為“勞改犯”“壞女人”,也可能有不少人和我一樣,看完這部電影,才知道她們的名字叫做:刑滿釋放人員。

這也是清明這個檔期,尤其想要和大家聊聊這部電影的原因。

不僅僅在於電影本身,也因為有些人、有些事,值得被我們看到。
片中的女主角高月香之所以入獄,是因為窮。沒錢給女兒購買20萬的人工耳蝸,走投無路,只能鋌而走險。

但很諷刺的是,在她去坐牢之後,她丈夫就因為嫌棄女兒是聾啞人、是拖油瓶,直接將她給遺棄了。
高月香在監獄裡為了女兒跟人打架,想女兒想到流淚。她不知道女兒早就進了福利院,還被人取了新的名字。

在監獄裡,與高月香最親近的獄友是一名女賊,叫黑妹。
黑妹也是聾啞人,眼神倔倔的,只能比劃手語。因為這個原因,高月香對她有種天然的親近感。

高月香沒錢,黑妹的“家人”倒是時常寄錢過來。但這是因為黑妹從小在賊窩裡長大,坐了牢,外面的人還給她寄錢,就是為了告訴她:出獄了,就還得回去做賊。
出獄之後,兩人都想告別從前的生活,重新做人。但這並不容易。
高月香去酒店做保潔,客人丟了東西,不分青紅皂白就汙衊是她偷的。老闆搜她的隨身物品,搜出那張刑滿釋放證明,立刻就在心裡給她定了罪,即使後面證明不是她偷的東西,也要辭退她。
被逼搜身的那一刻,高月香不得不當著眾人的面,脫下工作服。
這個物理層面上的暴露動作,也可以被視為一種隱喻:很多時候,刑滿釋放人員,就是這樣被暴露在社會的冷眼、歧視和偏見裡。

更讓人覺得心疼的是,明明她們已經想要改變了:高月香決定靠勞動、靠雙手賺錢。黑妹寧可受傷、乞討、流落街頭,也要脫離那個賊窩。

生活還是沒有善待她們。
《向陽·花》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寫實。
影片的前半段,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向觀眾們展現了一段很真實的牢獄生活。
這部分的戲也不是搭的景,是在廢棄監獄裡實拍的,所以就更能讓你有那種身臨其境的逼仄感。

當主角們走出監獄之後,刑滿釋放的生活,也沒有太多被美化的部分。該被歧視還是被歧視。
好在,寫實並不意味著憋屈,《向陽·花》也並不是一部賣慘的電影。甚至可以這樣說,它不賣慘,只賣“強”。

之所以講述高月香的故事,不是為了讓你看到高月香有多麼委屈,而是為了讓你看到她的反抗。
面對平白無故的髒水,她沒有太多做什麼無意義的自我辯解,直接說,給你搜。
而當對方承認自己的確冤枉了她,她也沒有接受那些虛情假意的道歉,而是直接說:“拿錢對不起咯。”
這一刻,不知道你怎麼樣,反正我還是挺爽的。
高月香可以說是國產銀幕上比較罕見的一種女性形象。
她打破了傳統電影裡對於“母親”那種溫良、恭順的既定形象。
她是一個非常不好惹的母親。
要搞錢,她就想盡辦法、甚至於“不擇手段”地搞錢。她完全不會在乎這樣會不會丟臉、被人嘲笑。尊嚴對她來說不值一毛錢。
面對任何人的欺辱、傷害,她也絕對不會忍讓,有仇必報。這樣的她,當然沒有那麼完美,甚至可以說一身缺點和矛盾。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她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身上也有這股勁。不依靠任何人,更不懼怕任何人,她將自己變成了一塊鐵。
在黑妹身上,同樣也有著這種野蠻生長的生命力。很多時候,你甚至會覺得她像是一個“野獸”。她不說話,只會比手語。她也不懂什麼人情世故,思維方式很簡單,很直接。誰對她好,她就跟著誰。誰傷害她姐姐,她就要打那個人。

當她用那雙眼睛,直勾勾地看著你的時候,你甚至會覺得一種發自內心的震懾。那的確是一雙野性難馴的眼睛。
但這樣的她,也是讓人心疼的。
其實她也只是一個孩子。她本該擁有一個平淡的童年,一對保護她、教育她的父母。這些都被剝奪了。她被迫成長在賊窩裡,早早地領教到社會最險惡、最弱肉強食的一面。普通人的生活,對於她來說,是一種可望不可及的奢侈。
她從來沒有“選擇”過做一名女賊。她的悲劇性,就在於她從一開始,就不被允許選擇。
直到高月香出現。她給了黑妹一顆糖,也改變了黑妹的人生。
如果沒有遇到高月香,也許黑妹的人生將重複著一種沒有盡頭的迴圈,在賊窩和牢獄之間不斷遊走。
但高月香讓她看到了,她可以選擇做一個普通人,可以選擇一個真正的家庭。雖然平淡、清苦,但很幸福。
現實主義,是這部電影的基石。“高月香們”的堅韌源於一種邊緣人的生存本能。她的掙扎帶著市井生活的粗糲毛邊,她的強悍、狡黠、狼狽,都是一種對於底層人物生存邏輯的還原。
你知道,現實中一定會有許多個“高月香”和“黑妹”,她們受困於生活的激流,但也從未停止過掙脫。無論面對怎樣的“惡”,活下去,堅持下去。面對不公的命運,她們不會站在原地,等待被拯救。
她們只會選擇反抗。
《向陽·花》對於人物的塑造很真實,對於人物關係的塑造,同樣也很真實。
當我們感動於高月香和黑妹之間的情義時,也要看到,這其中最難能可貴的一點,就在於它的“真”。
影片沒有停留在一邊倒的敘事裡,而選擇深入去“灰色地帶”內探索——高月香與黑妹、與“向陽花”眾人的關係,其實都是既冷又暖的。這其中儘管有著困境中毫不吝嗇的暖意,卻也不乏利益糾葛、計較得失的冷硬。
然而,也正是藉由這些不加掩飾的撕扯、碰撞、磨合,影片才得以捕捉到了人物身上,最真實的生命肌理。

高月香之所以對別人狠,是因為她對自己更狠。高月香敢跟生活硬碰硬,所以她註定一身是刺。這讓她可能會傷害到她親近的人,甚至是她自己。然而這種矛盾性,正是其生命力所在。
也正是在衝突不斷顯現的過程裡,“向陽花”們才得以照見彼此,相互的情義才越發深厚。無論有過多少次爭吵、決裂,她們不會真正放棄任何一個人。每一次回頭、每一次和解,才顯得彌足珍貴。
“高月香們”是不幸的,因為她們都飽受生活困頓的傷害。但她們也是幸運的,因為她們選擇成為彼此的家人。她們的關係是相互保護,彼此託舉。
人性是非常複雜的多面體。正是因為《向陽·花》沒有迴避人物身上那些矛盾的、鋒利的一面,才拍出了她們真正閃閃發光的一面。
而最終,拋開所有的一切外在因素,人物的底色,還是“善良”。在每一個生死攸關的時刻,她們選擇的,也還是“善良”。不被善待的人,更能夠識別善良。不被善待的人,更願意去相信善良、捍衛善良。這也是這部電影真正的力量所在。
可能,這也是我們想向更多人推薦這部電影的原因。
《向陽·花》或許不夠完美,但它的意義不在於絕對正確,而在於一種可能性。
它像一面鏡子,照見了國產電影正在發生的某種變革:至少,“高月香們”終於被“看到”了。
長久以來,我們努力發聲,呼籲讓女演員們上桌、讓女性題材被賦予更多元的可能性。現在,這一切的確正在發生。
無論主動或是被動,當以馮小剛為代表的老一代創作者和其背後的行業資本,開始將鏡頭對準高月香——一個足夠複雜、足夠有生命力的女性角色時,行業的話語權已在悄然轉動。
不必追求絕對的“正確”或“進步”,只需讓每一位女性角色在銀幕上呼吸、掙扎、抉擇,發出自己最真實的聲音。這就是我們想要的。《向陽·花》也證明了這一點:女孩們,發聲有用,抗爭有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