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今天發文認為:最近,英國與印度簽署自由貿易協議,大幅降低商品關稅,在特朗普關稅政策衝擊的背景下,世界各國加速簽署雙邊協議成為全球貿易新常態。下面是他們的詳細觀點,立場不同,僅供參考借鑑,請注意甄別。#特朗普關稅戰#英印協議
特朗普衝擊下,世界各國加速雙邊協議
5月6日,英國與印度宣佈達成一項被雙方稱為“歷史性”的貿易協議。儘管英國首相斯塔默稱其為脫歐以來最重要的成果,印度方面也稱其為史上最具雄心的貿易協定,雖然英印雙方在政治宣傳上都極力誇大協議意義,但從更客觀的角度看,這些表述更多體現的是過去“基礎太低”,而不是協議內容本身具有“突破性革命”。
儘管如此,這項協議依然具有現實影響力。一方面,它將明顯擴大全球第五和第六大經濟體之間的商品貿易。另一方面,在特朗普關稅政策導致全球多邊貿易體系持續受挫的背景下,這份協議或許標誌著“多邊失靈、雙邊加速”的趨勢正在形成。對於其他國家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可複製的新模板。
協議的核心是關稅削減,覆蓋面和幅度都頗具突破性。最受關注的是,印度將進口英國威士忌和杜松子酒的關稅從150%降至75%;對英國汽車的關稅則從100%降至10%,儘管配額細節尚未公佈。印度整體上同意對90%的英國產品下調關稅,這在其貿易協定史上尚屬首次。作為交換,英國也降低了對印度服裝、鞋類和食品的關稅,並允許印度企業參與英國的政府採購專案。
根據英國政府的估算,這項協議將在未來15年內促成雙邊年度貿易額增長255億英鎊,約合34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增長將來自英國對印度的出口。這一規模遠超英國與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達成的協議,也反映了英國希望打入新興市場的戰略訴求。
然而,在服務貿易方面,協議幾乎沒有實質進展。英國本希望開啟印度法律、會計等領域的市場準入,同時在智慧財產權保護上獲得更大保障。但由於英方拒絕了印度提出的簽證配額要求,特別是在IT行業,相關議題未能達成共識。這一結果的背後,是英國日益趨緊的移民政策所限制。隨著內政部即將釋出新的移民白皮書,放寬簽證配額在當前政治氛圍中幾乎不可能實現。
協議中唯一觸及勞動力流動的內容,是給予被跨國公司派駐英國的印度員工三年內免繳國家保險金的待遇,以避免重複繳稅。類似安排在印度與法國、德國、荷蘭等國早已有先例,英國自身也有類似安排。但即便如此,仍引發英國右翼政客的不滿,擔心這會對本地勞動力市場構成衝擊。事實上,這一規定並不會擴大印度員工進入英國的規模,甚至可能出現收縮。
更具地緣政治意義的是,布魯塞爾方面正密切關注這份協議,尤其是關於碳邊境稅豁免問題——英國此次拒絕了印度的相關請求。歐盟與印度的貿易談判正因農業和新能源議題陷入僵局,而英印協議的部分內容可能被歐盟用作談判參考。
長期以來,印度與其他國家的高標準貿易協定極為稀少。但自莫迪去年連任後,印度的對外貿易政策明顯變得更為積極。在中美脫鉤背景下,印度被越來越多國際投資者視為替代性市場。與英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簽署貿易協議,不僅有助於穩定外資預期,也傳遞出“印度願意開放、值得佈局”的訊號。
對英國而言,簽署這項協議也具有強烈的戰略與象徵意義。在脫歐導致其與歐盟關係持續緊張的背景下,倫敦急需用實際行動證明自身具備獨立構建全球經貿網路的能力。英方目前還在推進與阿聯酋、瑞士及歐盟本身的談判,同時也與美國保持貿易接觸。
儘管特朗普的政策並非唯一推動因素,但他的關稅措施確實為全球貿易帶來了系統性不確定,迫使許多國家不再把多邊機制當作主要依賴。談判節奏變快,合作變得更務實,各方越來越傾向於“先簽下來再說”,這是當前國際貿易中一個不可忽視的趨勢。
正如印度駐英國高階專員所言:“我們現在的態度是,能談成多少就先談下來。”在多邊機制式微、貿易摩擦頻發的現實下,像英印這樣的雙邊協議,很可能成為未來國際經貿關係的新常態。

《改革開放的另類風險:大發展的反噬》(點選即可)
語音節目系列
歡迎大家加微信,方便交流。

點選二維碼加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