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消費方法論
作者 | 朱道義 編輯 | 張廣凱
自宗馥莉正式接棒後,關於娃哈哈的爭議訊息似乎就沒有停歇過,尤其是在改革方面。從最開始對集團的“宏勝化”改造,到多地工廠停工、薪資驟降、企業班車停運、老員工集體討要說法,娃哈哈的內部矛盾正在持續升級。
5月8日,華商報大風新聞的一篇《娃哈哈陝西公司乳品車間突停產,員工被迫停工待安置,多部門介入協調處理》報道,揭開了娃哈哈停工、停產的“冰山一角”。
資訊顯示,娃哈哈陝西公司多位一線職工反映,他們所在的乳品車間於今年2月16日停產,車間50餘名一線員工被迫停工,收入大幅縮減。但時隔近3個月,公司仍未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陝西娃哈哈已停工的生產線 來源:食品內參
“今年2月15號,我們乳品車間結束了最後一個班次的排班,後續的值班安排一直沒有更新。”一位在娃哈哈工作超過10個年頭的乳品車間工人周師傅向媒體透露,2月16日,他和其他工友像往常一樣來到車間準備工作,卻發現大門緊鎖,生產線也停了。“我們只是聽說這件事情跟公司上層的股權糾紛有關,要對生產部門進行調整,但公司始終沒有正面回應這件事情。”

微信維權群截圖 來源:華商報大風新聞
據悉事發之後,周師傅和工友們多次與公司方面溝通,希望公司能明確就停產停工的原因和期限、停產停工期間工資待遇、社保公積金繳納、崗位安排等問題給出妥善的解決方案,但最終未能如願。
乳品車間的員工們遂將此事反映至咸陽市三原縣勞動部門。在政府相關單位協調下,公司負責人給出的工作安排方案為:目前乳品公司因股東爭議問題,生產線暫時停產,希望員工能夠積極到外地分公司幫扶工作,爭取更多的收入保障。此外,方案也就無法外出工作的員工給出了相應解決措施。

陝西娃哈哈工作安排方案 來源:華商報大風新聞
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份工作安排方案並未提及任何公司名稱,僅用“乳品公司”代稱,檔案中也無落款及蓋章。“溝通了這麼久,最終給出這樣一份草率的答覆,讓我們無法接受。”周師傅說。
而事實上,早在今年2月末的“娃哈哈部分工廠陷停工風波”中,就有十餘家工廠同病相憐。企查查顯示,陝西娃哈哈乳品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法人是宗馥莉,第一大股東是榮泰企業有限公司。
此外,據“食品內參”報道,同樣是5月8日,遠在千里之外、擁有類似情況的杭州娃哈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精機公司),四五十名員工衝進宏勝集團相關領導的辦公室。

杭州娃哈哈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原因是,早先因為逐月降低的薪資,精機公司的相關領導承諾給員工們一個合理的解決方案,約好了5月15日答覆。“我們很天真,信了。可是五一小長假結束,精機公司給過我們承諾的領導突然換人,新領導說,集團並未有過相關承諾,且一切都需要重新梳理和了解……於是,我們只能被逼無奈地選擇和集團公司要說法。”一精機公司的員工說。
有知情人士稱,精機公司成立於1999年,專注於食品飲料行業生產線及裝備研發,20多年來其已成功為400餘條食品飲料生產線提供專業設計、佈局、安裝工作。
無獨有偶,5月9日,由宗馥莉實控的宏勝飲料集團也再次被上門討要說法的娃哈哈人“圍攻”。據悉,這種維權自今年春節之後已發生了不止兩三次。這裡的維權人大多來自生產中心、研發中心、海寧基地和下沙基地,雖然身份可能稍有別於上述兩家工廠的工人,但目的同樣是為了薪資。
“這就是要逼死員工!”這是不少員工的真實感受。不離職,月薪不能養家;離職,拿不到合理賠償……其實不管是停工停產,還是調崗降薪,最終目的都是逼員工主動離職。事實上,有關娃哈哈要裁員30%的訊息在內部傳播已久,但這種形式也實在不怎麼體面。
有媒體報道,從2024年下半年開始,想要捍衛自身權益的“娃哈哈”人逐漸走到了一起,“娃哈哈集團職工維權聯絡委員會”應運而生。據知情人士透露,即便不計入那些以廠為單位的維權員工,維權委員會的人員規模已經高達超過1500人次。
有知情人士稱,目前集團連“娃哈哈集團職工代表大會”都不放過。4月份,這個被叫停、改期,又召開的會議,甚至通過了以下決議——
“對員工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為嚴重違紀行為,可予以解除勞助合同,給公司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追繳或賠償;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處理。以口頭、書面、網路等形式組織、煽動、教唆、挑撥在職員工仲裁、訴訟公司的;以口頭、書面、網路等形式組織、煽動、教唆、挑撥在職員工透過激進方式對抗公司決策、維權、誹謗、散播不實資訊,嚴重妨礙公司正常業務開展、生產經營秩序或者對公司聲譽、公司高階管理人員名譽造成不良影響的。”
變相裁員的另一面,是宗馥莉接班後,宏盛集團新建的生產線數量在30條以上,並且在2025年有大量生產訂單給到了代加工廠。此前觀察者網就對娃哈哈商標轉讓、年終獎金風波、讓員工將勞動關係轉簽到宏勝集團或是宏勝集團控股的子公司中等問題有過報道,但宗馥莉最終將走向何方,如今仍然並不明晰。
有市場分析認為,一系列風波的根源,是母公司股權糾紛的“連鎖反應”,此外還有宗馥莉管理風格與企業文化的衝突。宗慶後時代,娃哈哈以“家族式管理+強人決策”著稱,員工雖待遇穩定但缺乏話語權;而當宗馥莉用“主動辭職”以退為進成功贏得娃哈哈的傳承博弈後,似乎有意用鐵腕改變“大鍋飯養懶人”的傳統現象。
不過,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娃哈哈集團的營業收入約為700億元。這意味著,在宗馥莉的帶領下,娃哈哈再次攀上了700億元的高峰,實現了業績的大幅回升。當然,在去年的輿論環境上,娃哈哈也是顯著的受益者。
5月12日下午,觀察者網就近期的一系列爭議事件向娃哈哈方面求證,截至發稿未獲回應。
一朝天子一朝臣,娃哈哈這家老牌民族企業,當下正迎來“新舊交替”的變革關鍵期。但僅內部改革的“陣痛”,似乎還將劇烈而久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