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858天
特朗普週六上午在Truth Social上發帖,宣佈美國將從8月1日起對歐盟和墨西哥徵收30%的關稅。他指責墨西哥未能有效遏制芬太尼流入美國,並責怪美國對歐盟的貿易逆差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威脅。據報道,美國與歐盟的貿易協議卡在了汽車和農業問題上,歐盟方面堅持要求關稅不應超過10%。

圖片來源於Truth Social
特朗普的懲罰性貿易政策起初被宣傳為“開啟外國市場”的手段,但三個月過去了,在他發出了幾十封關稅函件後,真正達成的協議卻只有兩個,且內容模糊,特朗普現在似乎準備讓關稅長期存在。與此同時,特朗普的重要盟友正在敦促他在8月1日最後期限到來前保持強硬態度,並讓那些TACO(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笑話逐漸消失。
與此同時,加拿大已推遲計劃對美國鋼鋁產品徵收的報復性關稅,以便繼續在新的期限內進行談判。
股市對上述情況反應平淡,投資者普遍認為特朗普最終會撤回威脅。

圖片來源於網路

特朗普的破壞性貿易政策正在疏遠他自己的重要選民群體,這對共和黨在2026年大選前是一個嚴重警訊。據POLITICO和Public First在上月進行的最新聯合民調顯示,在2024年大選中投票支援特朗普的選民中,約有四分之一的特朗普支持者表示關稅正在損害貿易談判,另有四分之一認為對華加徵的關稅將傷害美國企業。


圖片來源於POLITICO

昨天《華府圈內》提到,愛潑斯坦事件疑問重重,聯邦調查局副局長邦吉諾在相關問題上與司法部長邦迪(Pam Bondi)發生激烈衝突,因此考慮辭職。直言不諱的MAGA激進分子勞拉·盧默(Laura Loomer)試圖將邦迪趕出局。她在社交平臺X上釋出大量關於邦吉諾立場的帖子,並呼籲罷免邦迪——盧默稱其為“金髮女騙子”(“Scam Blondi”)。
盧默還在一篇帖文中聲稱,邦迪“威脅稱,如果卡什(Kash Patel,聯邦調查局局長)和邦吉諾不為她辯護,她就要阻礙其他調查和材料釋出”。她還提到了另一項MAGA圈密切關注的司法部備忘錄,問道:“巴特勒報告在哪?”她指的是對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遭遇暗殺未遂事件的調查,而本週日是該事件發生一週年。預計接下來幾天,外界還會聽到更多相關訊息。

圖片來源於網路
而在特朗普的白宮中,這場爭寵混戰正以不同方式上演。正如特朗普本人一樣,人們的注意力總是轉向下一場重大事件。本週,許多人把目光聚集在愛潑斯坦事件上,由此引發的MAGA派系混亂,現已威脅到邦吉諾的地位,他是特朗普親手挑選的聯邦政府改革執行者之一。邦吉諾尤其對邦迪感到沮喪。他們在週三的一場會議上發生了“激烈衝突”,與會者還包括卡什·帕特爾和白宮辦公廳主任蘇茜·威爾斯(Susie Wiles)。據報道,會議中有人質問邦吉諾和帕特爾是否是洩露一則新聞的幕後推手,聯邦調查局希望公開更多資訊,卻最終被司法部阻止。邦吉諾否認是他洩密。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POLITICO報道,特朗普正在考慮為烏克蘭提供一項價值數億美元的新軍事援助計劃。這筆資金可能來自拜登批准的一項特別基金,允許國防部從美國軍備庫存中直接提取武器提供給烏克蘭。這項擴大援助的計劃最快可能會在下週一公佈。
特朗普也可能宣佈對俄羅斯的新一輪制裁,但據瞭解,這項制裁法案仍在起草中,最早也要到下週才可能提交參議院審議。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群與特朗普緊密合作的MAGA派說客正在重塑華盛頓的遊說生態,將傳統國會為中心的遊說策略轉向爭取總統和白宮內部的影響力。這類MAGA說客建立在忠誠特朗普及其圈子的基礎上,所服務的客戶包括大型企業、外國政府,乃至請求特赦的個人。他們透過直通特朗普家族和白宮高層的人脈賺取高額回報。他們正在排擠傳統的“華盛頓說客”,唯獨忠於特朗普的說客才能贏得資源與機會。為維護地位,他們還積極收集反對派材料,用輿論手段打擊“沼澤中的掩護者”。 大量不需註冊的諮詢顧問也加入這一產業,共謀高額利潤,有顧問年收入達到幾千萬美元。但他們的“成功”也伴隨著風險,過於顯眼或得罪關鍵勢力,都可能導致他們被“清除”。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Axios援引知情人士報道,普京已向特朗普和伊朗官員表示,他支援一項伊朗“不得濃縮鈾”的核協議構想。多年來,俄羅斯一直是伊朗在核問題上的主要外交支持者,在公開場合主張伊朗有權進行鈾濃縮,但以伊戰爭爆發後,普京在私下采取了更為強硬的立場,鼓勵伊朗接受“零濃縮”協議。俄方還向以色列政府通報了普京在伊朗鈾濃縮問題上的立場。普京上週與特朗普和馬克龍通話時也表達了這一立場。
特朗普已明確表示他希望與伊朗達成一項新的核協議。據訊息人士透露,如果未來幾周開啟談判,“伊朗境內零鈾濃縮”將是美方的關鍵訴求之一。但伊朗長期堅持認為,任何協議都必須保留其鈾濃縮能力。

圖片來源於網路

據多名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透露,五角大樓正在敦促日本和澳大利亞明確表態,一旦中美因臺灣開戰,它們將扮演什麼角色。這令日澳這兩個美國在印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友感到沮喪。近幾個月來,美國防部政策副部長柯伯吉在與日本和澳大利亞防務官員的會談中一直在推動這一議題。這是他近年來試圖說服印太地區盟友加強威懾、為可能爆發的臺海戰爭做好準備的最新舉措。報道釋出後,科爾比在社交媒體X上發文稱,五角大樓正在落實特朗普“透過實力實現和平、恢復威懾”的政策。他表示,這其中包括“敦促盟友增加國防開支及其他與集體防務相關的努力”。
據稱,與盟國的討論的“核心主題”是“以平衡、公平的方式加緊並加速增強威懾能力的努力”,“確保美國及其盟友具備足夠軍力來支撐外交、保障和平”。談判內容包括勸說盟友在北京對臺威脅日益增長的背景下增加國防預算。但要求其就可能發生的臺海戰爭做出承諾,是美國提出的新要求。這令日澳感到意外,畢竟美國自己一直主張“戰略模糊”,未承諾協防颱灣。

圖片來源於網路

美國兩黨參議員於週五致信黃仁勳,警告他在即將到來的中國之行中“不要與涉嫌破壞美國晶片出口管制的公司會面”。英偉達發言人指出,中國是全球軟體開發人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人工智慧軟體“應該在美國技術平臺上執行得最好,從而鼓勵世界各國選擇美國。” 黃仁勳此前表示,美國在4月實施的針對英偉達為符合出口管制而改造的AI晶片的新限制,將使公司營收減少150億美元。

圖片來源於網路

印度外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將於本週末訪問中國,這是他五年多以來首次訪華。他將在北京與中國外長舉行雙邊會晤,隨後前往天津,參加於7月14日至15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外長理事會會議。兩國外長在峰會之外單獨會晤,凸顯出雙方為修復緊張關係所做的努力。此次訪問是自去年底中印關係開始緩和以來,印度高官訪華系列行程中的最新一站。上個月,印度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Rajnath Singh)曾赴中國青島,參加上合組織國防部長會議。

圖片來源於網路

西班牙內政部已透過常規公共採購流程,正式授予華為一份價值1230萬歐元(約合1430萬美元)的合同。這一決定引起了美方的關注。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