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價200億青島富豪,要拿下一個IPO

零售行業已經很久沒有一個IPO跑出來了。
作者丨趙曉曉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物美
麥德龍供應鏈要上市了,這是個新名字。
6月底,麥德龍供應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麥德龍供應鏈”)在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這是物美系又一個IPO闖關專案。
麥德龍成立於1964年,是德國最大、全球第三的零售批發超市集團,1995年進入中國,比沃爾瑪旗下的山姆會員店還早一年。麥德龍曾以B端會員制在中國佔盡優勢,是高檔餐廳、五星酒店的特定供應商。2010年後業績開始走下坡路,2020年被物美收購。
物美成立於1994年,2003年在香港上市,是首家在港上市的中國內地民營零售企業。創始人張文中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是中國零售業的標杆人物。他曾於2006年蒙冤入獄,2013年出獄。但時代已經變化,物美髮展滯緩,並在2015年退市。
近幾年,張文中一直嘗試推動旗下零售業務上市。
2021年,物美計劃二次上市,把物美超市和麥德龍中國打包成物美科技,在港交所遞表,但隨後上市計劃被擱置。
張文中也先後推動旗下數字零售Saas平臺多點DMALL在美國和香港上市,但至今沒有結果。
此次麥德龍供應鏈上市的方式是業務重組。去年,物美科技把旗下實體零售商超部分進行剝離,轉移至物美集團,只保留麥德龍商業和物美Sourcing兩大核心版塊。今年6月中旬,物美科技改名“麥德龍供應鏈”,再次衝刺IPO。
這次上市,張文中選擇了一張最有張力的牌,傳統零售賣場已經不具備吸引力,供應鏈的前景更為可觀。
如果能成功上市,麥德龍供應鏈將是張文中收穫的第二個IPO。
物美為什麼收購麥德龍?
麥德龍進入中國的1995年,外資零售開始魚貫而入:家樂福1995年第一家店開在北京,沃爾瑪1996年落地深圳,泰國正大集團下的卜蜂蓮花在1997年進軍上海,法國歐尚1999年落地上海。
進入中國後的麥德龍,會員制以B端業務為重,只針對單位和批發商,主要是高檔的餐廳、五星級酒店和零售商,當時需要營業執照才能註冊會員。業務線主要有三條:食品配送、福利禮品配送、零售商配送。
在當時國內零售環境和人均收入語境下,B端業務比C端更好做,麥德龍也因此很快在中國市場站穩了腳。以2008年為例,麥德龍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126億元,並首次盈利;在全球市場則實現了歷史上最高營收655.29億歐元。
中國本土零售業態發展起來後,麥德龍在B端的優勢不再像之前那麼明顯。
以2009年為例,中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1萬元,同一時期,沃爾瑪和家樂福快速擴張,前者在中國的門店數由不到150家增至近400家。而麥德龍則不到50家,且營收出現快速下滑。
2011年,麥德龍中國轉C端,放棄會員制轉型為大賣場,但系統、店型、動線設計並不適配,短暫增長後,其業績還是走向了下滑,2018年95家門店的營收僅為209億元。同時,麥德龍在全球市場都表現不佳,2018年,在全球的收入已從歷史高點的655.29億歐元,下滑到365.3億歐元。
從那時起,麥德龍中國要“賣身”的訊息開始在零售圈傳開,潛在買家有復星國際、騰訊、阿里、大潤發、蘇寧、永輝、物美等。2019年11月,物美以19億歐元(當時約149億元人民幣)收購了麥德龍中國80%的股份。
雙方各有需求。麥德龍賣身轉型是最好的選擇。對於當時物美來說,退市三年,重新趕超需要快速擴張。當時物美已經收購了中國百安居和樂天瑪特華北地區所有的門店。
其次是,C端會員制可見的增速。山姆、開市客是在 2019年之後才進入的快速增長期。以2019年為例,山姆在中國的會員數量達到220萬,兩年增加一倍多,會員費從每年150元漲至260元。開市客2019年才在中國開店,營業一個月付費會員數量已超過10萬。當時還傳出盒馬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盒馬X會員店。
物美也有會員制的執念。曾推出高階超市業態“尚佳”和以進口商品為主的GEC超市試水會員店,但都沒有成功。在這方面,麥德龍有多年會員制的實操經驗和使用者資料積累。
麥德龍自身的體量也不容小覷。收購時,麥德龍在中國58個城市開設有95家門店。收購完成後,物美就對其進行了會員制改造。到2021年11月,北京所有的麥德龍門店都已只服務付費會員。
此外,麥德龍還有地產資源,與其他外資零售企業租門店使用的情況不同,麥德龍在中國一直是買地自建,面對不斷上漲的商業地產租金,麥德龍的這些物業已經是非常稀缺的資產。
併入物美后,麥德龍兩大業務商超和供應鏈一直保持獨立經營,也在日後成為物美重要的資產。
靠什麼上市?
物美科技上市失敗後,張文中對物美集團的業務進行了重組。
物美科技原本的架構是物美Holding、物美商超、物美Sourcing,其中,物美Holding旗下的兩個業務是麥德龍商業、麥德龍中國,物美商超旗下是物美綜合超市。
重組後,物美科技旗下的零售業務及相關資產,包括物美超市、麥德龍中國轉移至物美集團,僅保留麥德龍商業和物美Sourcing兩大核心版塊,向供應鏈服務公司轉型。
麥德龍商業的業務是物流配送體系及商業地產,前者包括兩個中央配送中心和16個區域配送中心、4個生鮮加工中心和100個本地履約中心。後者有近120萬平方米的自持商業地產,目前主要是提供給麥德龍中國和物美綜合超市使用。 
物美Sourcing主要負責自有商品的開發,以及KA商品的供應鏈管理相關,這是零售行業商品力打造的關鍵。麥德龍供應鏈在2021年推出了宜客和麥臻選兩大自有品牌,前者聚焦食品服務及配送解決方案客群,後者主要針對福利禮品客戶和零售商。
今年6月中旬,麥德龍商業、物美Sourcing組合成一個新的聯合體——麥德龍供應鏈,並在6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書。
零售行業很難談得上有什麼秘密,核心競爭優勢就是供應鏈,山姆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依靠沃爾瑪的供應鏈和八百多家山姆會員店的供應鏈,再加上冷鏈物流基礎,讓山姆能上架價效比最高的產品,且很難被複制。
麥德龍供應鏈也是類似的邏輯,100家麥德龍門店、366家物美超市門店、304家物美便利店,背後都是麥德龍供應鏈,它還是中國第一家將國際質量保證標準,引入中國食品快消供應鏈行業的公司。
根據招股書,過去三年,麥德龍供應鏈營收分別為278億元,271億元和249億元,毛利潤分別為25.2億元、26.3億元及26.6億元,經營盈利分別為2.9億元、6.8億元和6.8億元。
具體到業務上,以2023年營收資料為例,零售商配送解決方案營收接近150億元,佔整體營收的60%,食品服務及配送解決方案、福利禮品解決方案營收在35億元左右,合計佔比28%;商品批發部分營收為19億元,佔比為8%。
按2023年的收入計算,麥德龍供應鏈是國內第二大食品快消供應鏈,以及零售供應鏈解決方案服務商。
麥德龍供應鏈的自有品牌也是正向增長。過去三年,其自有品牌一直保持兩位數增速,今年第一季度,自有商品的銷售額同比增長超15%。
麥德龍自有品牌
張文中的商業版圖
張文中出生於1962年,山東青島人,大學畢業於南開大學,之後又去了斯坦福大學,做系統工程學博士後的研究。
1993年,張文中回國創辦了一家計算機公司,研發了一套針對零售企業的MIS系統和POS系統。1994年轉做零售,此後一直奮鬥在這條路上。
物美創始人張文中
張文中是一個對趨勢把握很準的人,戰略能力很強。從第一家物美店成立到上市,張文中踩中了中國零售從萌芽到快速爆發的節點。
出獄兩年後,一場新零售大戰在中國打響。一邊是全國開了數百、上千門店的傳統商超永輝、大潤發,另一邊是網際網路資本與技術撐腰的盒馬、京東七鮮、每日優鮮。張文中打出了收購策略,追趕物美錯失的那幾年。
同一時期,淘寶、京東摧毀了商超的盈利法寶後,張文中推出數字化平臺多點Dmall,向數字化進軍,他認定,未來會是一個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時代。
2020年,進入中國市場20多年的山姆脫穎而出,成為倉儲會員店的開店標準。張文中收購了麥德龍,重啟會員制,轉向C端。
今年,張文中在物美成立30週年釋出會上宣佈,要更深入搞數字化,推進“天天低價”。前一個是跟胖東來合作,後一個是取消傳統的檔期優惠,讓消費者能一直享受低價。
“零售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變革,技術創新和服務升級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張文中說,“低價化是一個漸進過程。現在這樣一個程序已經開始了。”
現在張文中手裡,有1800多家多業態門店,包括物美、美廉美、麥德龍、百安居、新華百貨、重慶百貨、浙江供銷等,除物美外,其餘都是收購或者投資佔股而來的資產。2024年胡潤全球富豪榜中,張文中以200億元身家位列榜單的1274位。
物美收購的新華百貨
眼下,物美急需一個IPO。麥德龍供應鏈和多點都排在了港交所門口,其中多點已經是第三次衝刺IPO,估值30億美元。
物美收購的重慶百貨
麥德龍供應鏈背後的投資方有上達資本、IDG資本、中國光大、阿布扎比政府、招銀國際、騰訊、聯想等。IPO前,張文中持股73.31%,為公司的控股股東,IDG持股2.48%,騰訊持股1.55%,聯想持股0.11%。
零售業已經很久沒有IPO跑出來了,如果麥德龍供應鏈能成功上岸,對中國零售業來說將是一次極具意義的正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