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那些平日裡你很熟悉的店面,正在發生一些細微的變化。
與你相識經年的理髮師,開始用短影片記錄自己的手藝;下班回家的路上,去盒馬買明日的早餐,聽到店員在對著手機介紹商品;週末去麥德龍囤貨,眼熟的售貨員互相交接,嘴裡說的是:“我吃個飯,你先替我播一會。”

沒有炫目的燈光和誇張的表演,他們用手機鏡頭對準自己的專業能力,把工作日常分享給更多網友。這些“平凡”的人與故事,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個門店,一個企業,一個行業……
從理髮店的燙髮師,到健身房的私人教練,再到零售商超的售貨員,甚至是各個品牌門店的店長、加油站的工作人員、旅遊城市教你玩教你吃的本地導遊……
看似不搭界的各行各業從業者們,在長久的過去,幾乎從未有過工作意義上的交集,但如今,這些有一技之長的職人們,開始透過影片和直播尋找生意的新增量。

職人,不只是主播
屬於普通人的平凡與真實,正是職人模式的魅力所在。
和傳統意義上的主播不同,職人們在鏡頭之外,還有各自的職業身份。直播或者拍攝短影片,並不是他們的本職工作,而是對本職工作的一種補充。
九號電動車的阿星,是呼和浩特一家門店的店員。平時的工作,就是給店裡的顧客做產品講解,也要兼顧一些門店的運營工作。
最早開始做職人時,阿星還有些鏡頭恐懼,直播時總是把攝像頭對著車輛,人站在鏡頭之外講解。一段時間後,他慢慢放鬆下來,逐漸把攝像頭也當成了顧客。
“在店裡賣車是對顧客講解,在線上賣車是對無數個顧客講解,這其實是我最熟悉的領域,也就慢慢不緊張了。”
阿星只是抖音上萬千職人中的其中一個。2024年12月,抖音生活服務首次面向全行業發起職人銷冠賽活動,最終有690位職人脫穎而出。榜單上的職人,有地接導遊,有理髮師,有健身教練;還有商超售貨員,珠寶導購;甚至是負責駕校教練和加油站員工……

這些職人賬號的背後,有的只是某個小城路邊一家普通的理髮店;有些是在地區已經打響過名號的區域連鎖健身房;也有大型連鎖商超、上市科技品牌等。
這些商家的員工,透過自己的抖音賬號,推廣品牌、介紹商品,連線了專業與真實,也成為連線線上和線下的橋樑。
拿麥德龍的賬號寧小麥來說,團隊本身是麥德龍南京雨花商場的管理層和員工,每天透過接力來完成數小時的直播。這些透過直播賣出去的團購券,最終變成了線下門店的客流和銷售額。
那些銷售和服務一體的行業,這種連線線上與線下的感覺就更深了。這些看似普通的個體努力,也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又一個的公司,一個又一個的產業,乃至許多線下生意的底層邏輯。

線下生意的新戰場
短影片和直播,不僅讓職人們的技藝被更多人看到,也把許多正在“過冬”的線下生意,逐漸帶回到人潮湧動的狀態。
2024年,是美髮行業不太景氣的一年。大連珂姿造型(在抖音上被更多人稱為“大連小紅帽”)的技術總監偉森說,2023年店裡一天能接120-150個客人,到了2024年,同期幾乎只有上年的一半左右。
情況得到明顯改善,還是偉森無意間戴了一頂紅色的帽子拍攝職人影片,讓自己的抖音賬號因“小紅帽”的人設被記住之後。雖然目前還沒有達到前些年巔峰的客流量,但卻足以讓店裡穩定度過這段有些艱難的時期。
“不做抖音,或者說不做網際網路的店,都已經死了。”偉森在聊天時說得很直白,他自言賬號能跑出現在的成績,有天賦,有努力,但也有運氣。事實是行業裡所有人都在試圖做職人模式,他不是最成功的,也還在努力探索更好的效果,去形成屬於自己的方法論。
類似這樣的中小商家,承擔的就是中國龐大實體經濟中類似毛細血管的角色,實現著中國消費者與生產者最直接的連線。而抖音上職人生態的形成,就在無數個“偉森”的探索中,逐漸成為了一種公認的“大勢所趨”。同樣的事情,大連小紅帽在做,九號電動車在做,盒馬鮮生在做,麥德龍這種跨國的連鎖商超集團也在做。

而越大的企業,對“職人模式”的優勢與認知就越全面,做事就越有章法,職人模式的規模化效應就越明顯。
根據資料測算,假設一箇中小商家擁有5個職人賬號,職人所帶來的流量貢獻,就能佔到商家總流量的10%以上。
而如果是麥德龍這樣的大型集團,一個商家旗下能有200個以上職人賬號,那麼職人帶來的流量貢獻就會超過15%。而且這個比例隨著職人數量的增加,會呈現出線性增長的趨勢。對於大型集團來說,這種趨勢就意味著傳統流量瓶頸的破除。
麥德龍商務運營部總經理王青說,過去也考量過有專業運營和主播經驗的人來搭建直播間,但後來考察後發現,零售行業的核心是“人、貨、場”,客人想要什麼,店裡的環境如何,貨品的品類、結構是什麼樣的……而最瞭解這些的,不是別人,恰恰就是各個店裡的店長、主管、副總等一線員工,沒有人能比他們更瞭解自己每天工作的地方。
這些普通的一線員工,與經受過許多訓練的專業主播相比,或許在運營細節上未必能做到最好,甚至有時候還略顯稚嫩,但涉及到產品的講解,或者消費者在擔心什麼問題時,回答得反而更加專業誠懇。
這種自然真實的風格,帶來的直接影響,就是加深了很多顧客的信任。而另一個增加了信任的地方,在於職人的職業身份,隱形給貨,給店,都做了一層“背書”。有實體門店,有實際的貨,又是由實際的人將一切介紹給我,在心理層面上大幅提高了很多顧客對直播間的信任度。
而進一步改變了信任機制的,是直播間這種形式,和線下供應鏈的統籌配合。
過去的直播間帶貨,其實本質上還是貨架電商的邏輯。麥德龍內容電商負責人姚昕曄稱之為“到家”邏輯,就是你下了單,別人把貨送到你家裡去。
這種模式在例如3C這類標品的領域,是最優的供應鏈模式。但對生鮮水果,或者一些服裝服飾來說,卻並不一定。
拿車釐子來說,又貴,又不好運輸,保鮮期又很短,下單到收貨的過程宛如服刑,送貨日就是審判日,萬一壞果太多還要為了商家和快遞誰負責而掰扯個沒完。要是不甜,送來的東西品種不對,貨不對板,講理都不知道要找誰講。
而麥德龍的職人直播,則採取了線上下單,線下核銷的方式來做這件事。你在南京團隊的直播間裡下單,可以去全國任意一家麥德龍提貨,而且提貨時能挑能選,從品牌到品種,從品質到新鮮度,都可以現場決定,現場驗證。如果過期沒有核銷,買下的券自動退款,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從到家,到到店,就是職人直播和傳統平臺電商直播一個重要的不同之處。它從根源上改變了很多電商平臺建立信任的底層邏輯。大幅降低了直播間中顧客與職人之間建立信任的門檻。
而在本就銷服一體的行業,比如美髮行業,健身行業等,這種信任門檻的降低,就顯得更加直白一些。
大連小紅帽偉森就說,很多顧客其實是不太願意出鏡的,她們是因為在抖音上見到過我,所以才增加了信任感,願意做我影片的模特。許多人在平臺上買了券,來到店裡也只想點名讓他來做髮型。

黃金時代的游泳教練也說,很多學員是慕名而來,因為我看過你的影片,所以在這麼多陌生教練裡,我就只願信任你。在直播裡,教練在鏡頭前展示專業技能,做泳姿分析,教授正確發力方式,有時甚至為了直播和影片,要一天泡在泳池中8個小時,這一切努力,換取的都是信任。
而作為全國性的平臺,抖音給他們帶來的聲量,早就已經不侷限於一城一地。
阿星所在的九號電動車門店在呼和浩特,但他在直播間帶來的銷量,卻分佈在全國各地的線下門店進行核銷。2024年11月,他一個人就賣出了超過1000萬元銷售額,銷售車輛2800多臺,這已經相當於他自己單一門店一年多的銷售量。
這種銷售半徑,營銷半徑的擴大,以堪稱離譜的銷售資料被驗證了有效性。阿星說:“我沒有想到線上的流量會這麼大,甚至遠超我的預期。” 也因此,他明白職人模式已經不可逆轉,其他門店一定也會加入這種新媒體運營模式。

被改變的生活與行業
不可逆轉的模式背後,是參與者們都在因職人模式而變得更好。
最直觀的就是收入。許多職人透過短影片和直播,已經獲得了遠超傳統崗位薪資與提成。盒馬鮮生目前註冊的職人賬號已經超過1000個,每月活躍職人也有300-500位,部分職人收入較傳統崗位增長了30%以上。
九號電動車的阿星,2024年11月的佣金提成就有2.5萬元,遠高於他在傳統崗位上的收入水平,而他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直播中,逐漸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鏡頭,對產品元素的不斷拆解,也讓他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都能更加有效地講解產品並促成銷售了。

這種個人能力的增長,也幾乎普遍存在於所有職人當中。麥德龍寧小麥團隊裡一共二三十人,發了佣金就一起出門團建,但比起看得見的現金獎勵,這群人更高興的是自己能力的長足進步。團隊成員有了短影片製作、指令碼編寫和資料分析等新技能,一些主管驚喜地發現,在直播了一段時間之後,去To B業務線與大客戶進行溝通都變流利順暢了,明顯感覺到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了。
個人的成長,推動的是集體的進步。
隨著職人們越來越成熟,商家的客流量也在顯著增加。盒馬職人模式對商家整體流量的貢獻已超過40%。大連小紅帽偉森店裡的客流量,如今也有30%-40%都是來自抖音,而且幾乎都是新客。南充概念造型自從開始轉向抖音職人模式,店內已經有80%的客戶來自線上,明顯減少對線下自然客流的依賴。
從業者們的工作方式,也隨著營銷方式的改變,和流量來源的變化,發生了明顯的改變。
在河南黃金時代游泳教練“游泳李”的抖音影片中,他打了一個“游泳健身瞭解一下”的Tag。過去有了空閒時間,所有教練都要出門發傳單,冬天站在寒風中,夏天站在烈陽裡,也要試圖用這種略顯原始的方式去拉新課客,找客源。一旦下雨下雪,天氣惡劣出不得門,就是一整天的損失。
而現在這種工作都變成了線上完成,教練們把沒有課的空閒時間都用來拍影片,有了擴大的線上客流,也不必出去風吹日曬遞傳單。
企業的工作流程,也同樣因職人模式的崛起而有了新的變化。
如今職人模式已經成了盒馬整個銷售體系中的重要一環,每週三上線新品,職人就會作為第一批銷售代表,幫助商家快速識別哪些商品更受消費者歡迎。

麥德龍則藉由成功的試點案例,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直播和貨盤供應鏈之間配合協調的流程,團隊跨部門協作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尤其是在大規模活動中的資源調配和流程最佳化也有了許多完善。

越來越多公司的營銷、運營、銷售邏輯,開始在隨著職人模式的湧現,產生連帶的進化。而上述所有的改變,最直觀的體現,就是銷售情況了。
2024年,麥德龍在抖音生活服務的銷售GMV共計約10億人民幣,其中有70%-80%都來自於職人團隊。僅2024年12月3日至22日,總銷售額超過 1441萬元。
而黃金時代2023年的銷售額是23.8萬,在發力職人模式的2024年,銷售額很快突破了177.9萬,已經實現了7倍增長。
行業在潛移默化中,被改變,被革新,而從小門店,到大集團,從真實存在的個體一線工作者,到被抽象出來的行業邏輯、組織架構……這些看似平凡的職人故事,正在匯聚成一場更廣泛的商業社會變革。而其中的參與者們,都在變得越來越好。

結語
即便單從資料來看,職人模式對商家生意的助力,也已經是對實體經濟的巨大助力。而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推動實體經濟的創新與進化。鏡頭前那些平凡職人的一次又一次嘗試,記錄下的不僅是自己的日常,更是一場正在即時發生的商業變革。
從小紅帽的理髮店,到九號電動車的門店;從黃金時代的泳池,到麥德龍的貨架;從一次簡單的短影片,到一場全行業的思考與進化——這些改變,正在悄然改變著線下生意的邏輯,也為許多行業的未來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這不僅是一場技術上的創新,更是一場關於信任與連線的重建。那些隱藏在鏡頭背後的普通人,用自己的真實與專業,打破了傳統的線上線下邊界,讓一切商業行為更有溫度,也更接近生活本身。麥德龍的團隊用真實的場景,消解了電商平臺上的冷漠距離;大連小紅帽的偉森透過“線上見人,線下到店”,讓網際網路世界與現實生活的界限變得模糊;黃金時代的教練們,則透過他們的一次次直播,向整個行業證明了“內容就是流量,專業就是價值”。
而這些故事還遠未結束,或許你每一次開啟抖音直播間,都在見證一個動人商業故事新的開始。
····· End ·····
星海情報局 系統研究
中國製造與國產替代
專注中國產業崛起故事

入駐媒體平臺
36Kr/ 觀察者網風聞社群/ 網易
虎嗅/ 雪球/ 騰訊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