漲價13%,去年是燃氣,今年輪到自來水了?

1245個字 閱讀時長:3分鐘
中產先生 | 洞見時代 發現價值 講述生活
深圳打響第一槍。
週末,大家關注的一個事情是:
深圳自來水漲價
關於民生價格漲價,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去年吵得沸沸揚揚的燃氣漲價,其中代表的城市是重慶。
說明大家對漲價這件事情還是挺敏感的。
怎麼看這種漲價行為,會不會是未來的大勢所趨呢?
想了幾個原因:
1、補貼減少
在去年燃氣漲價的事件中,大家看到了一個新詞:
順價。
所謂的順價就是公共服務從補貼價向市場價去順價,也就意味著民生價格諸如水電燃氣會逐步減少甚至取消補貼。
為什麼要這麼做?
也有幾個原因:
第一,民生價格很多都是企業補貼的,特別是電費,企業補貼民用,但是現在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PPI已經負了一年多了,企業生存不易,補貼民用的壓力也很大。
第二,地方補貼民用價格,為什麼要補貼呢?因為以前經濟增速快,地方補貼公共服務可以帶來額外的經濟拉動效應
打個比方:
我補貼電費,居民是不是可以消費更多電器,我補貼網費,是不是可以孕育直播等經濟新形態。
但是現在這種拉動效應也變少了,所以補貼也不划算。
未來:
公共事業應該會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實現微利運營
這應該是大機率的事情。
2、物價回升
當前經濟的一大問題就是:
需求不足,供給過剩。
原因是多方面的:
比如經濟發展模式,政策長期傾向供給和投資,忽略消費和需求。
再比如房地產的十幾年狂飆突進,也讓居民負債率太高壓制消費。
當外需受到影響的時候,需求不足的問題瞬間凸顯出來,甚至出現了通縮跡象。
這些年,都在喊:
促進物價合理回升,打破通縮向下螺旋
很多人不理解。
簡單說說兩個場景:
打價格戰——企業沒有利潤——減少投資降本增效——居民失業收入降低——不敢消費繼續需求不足——繼續打價格戰……
這是一個惡性迴圈。
物價合理回升——企業利潤增加——擴大投入招聘員工——居民就業收入增加——消費意願上漲——企業利潤上升……
這是一個良性迴圈。
所以,一個關鍵就在於物價的合理回升。
當然,物價回升的難度很大,取決的因素也很多,包括但不限於:
居民就業和收入、負債率、信心和預期。
在不確定性越來越大的當下,大多數人其實是想要減少消費,現金為王的。
那怎麼辦,不能讓經濟這麼一直通縮下去。
一個辦法就是:
剛需漲價,民生服務就是最大的剛需
剛需漲價雖然幅度不大,但是消費基數足夠大,對扭轉通縮跡象也是有幫助的。
所以你看:
汽車、手機、化妝品、甚至水果這些可選消費品,都在降價。
但是糧油米麵,水電煤氣這些剛需消費品,卻在逆勢漲價。
在可選消費紛紛降價的當下,剛需消費漲價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
當然,對生活影響會不會很大呢?
應該還好,困難群體國家肯定會給補貼,普通人的話,影響應該不太大。
只能說:
希望經濟儘快回暖吧。
就這樣。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國運已經來了?

10個朋友讀過   趨勢
都在關注這個事

500個點贊局勢
2025年十大懸念

閱讀10萬+   深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