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minimin。


文|大稚
編輯|橘總
來源|Vista氫商業(ID:Qingshangye666)
封面來源|Pixabay
如果說最大的驚喜是意外從衣服口袋裡掏出完好的百元大鈔,最大的驚嚇就是猛然在衣服上發現“minmin”。

為什麼是驚嚇,因為minmin和義大利奢侈品牌Miu Miu的logo咋看咋像,它們共享同一種圓乎乎的字型,同一種雙列排版,同樣的印刷位置。

“minmin”“miumiu”傻傻分不清楚
在服飾上發現minmin,就像在AI生成的美女照片裡發現怪異扭曲的手指,可得出同一個結論——仿的。
知道要看手之後你終於可以快速分辨AI照片,品牌logo見多了你終於發現高仿無處不在。媽媽在直播間給買的“牌子貨”牛仔褲,逛商場好不容易看到的一雙能入眼的鞋,網上刷到感覺喜歡就順手買回來的包,以及襯衫前襟、眼鏡腿、外套拉鍊、小發夾,都是minmin的容身之所。
“能給我們普通人留條活路嗎?”

圖源:小紅書@momo
本來買到仿款也沒什麼。反正當季流行就是大同小異否則也不叫“流行”,更不是誰都能記住哪個大牌有哪些代表性設計,再說大牌是不是純原創也有待商榷。
但是廠家硬要貼心奉送一個高仿logo,文件裡給病句加粗,Excel裡給錯公式高亮,你不標我還不知道,你一標我要怎麼鈍感。
當你不求買個多大品牌給自己充場面,只想老老實實買件稱心的衣服,翻到高仿logo無異於被狠狠背刺:“本來只是窮,高仿顯得我又窮又裝。”
收到minmin衣服的人不語,只是一味搜尋如何摳掉logo。
山寨高仿現在處於一個極其尷尬的位置。
2006年上映的電影《穿Prada的女魔頭》,曾安排片中的時尚雜誌主編髮表趾高氣揚的宏論,“你穿著天藍色的毛衣還不是因為高階時尚界先相中了天藍色”云云,擱今天難免讓10後忍俊不禁——
不是姐姐你說啥呢?“時尚民主化”的程序摧枯拉朽這麼些年,潮流趨勢都從紅薯音符洋抖裡來,國際大牌不如民推小牌,迷信logo不如供應鏈上找平替,雪地靴買桑坡的,衝鋒衣買台州的。
時代變了,曾經對奢侈品的愛而不得調理好了,躲過股市大跌才是人生贏家,體檢報告能放心展示給父母比衣服品牌能驚豔路人有成就感得多。
品牌對虛榮心的支撐力在變弱,消費者對所謂大牌的認知也在提升,以前高仿能充場面的關鍵是能對大牌如數家珍的人少之又少——以至於列舉奢侈品一度可以是青春小說的一種核心競爭力,現在穿高仿只疑心自己會不會變成微短劇情節的靈感來源:“單純小白花女主無意錯買minmin結果被拜金心機女二嘲笑虛榮”。

然而,古老神秘的服裝城仍信奉著原初的規則。目前還遵循時尚業祖上傳下來這套嫡庶尊卑秩序的,除了法國高定協會,大概就是我國高仿廠商。
效能功效另說,好看舒服暫緩,先給你把logo照貓畫虎地添上,好像寫著fashion就變得fashion,印上vogue就成了vogue,數十年如一日地缺啥才要找補啥,卻不明白缺的不再是虛榮泡沫,而是價效比。

啥叫價效比,有人覺得就看夠不夠便宜,有人覺得還看夠不夠好用,說白了,價效比就是用自己覺得合理的價錢買到自己覺得滿意的東西。
於是高仿坑你的路又多了一條。你該省省該花花,想省掉品牌溢價的時候它非要給你貼個假大牌,想給品牌功效效能花點安心錢的時候,它只給你貼個假大牌。
高仿,你到底有多少種糊弄我的方式?

穿個馬甲我就不認識你了
之看我72變
英語,一種象形文字。
miumiu有多火,minmin、winwin、niuniu、wiuwiu、nimnim最知道。
不得不感嘆高仿之高,把奢侈品那點事兒琢磨得徹底。miumiu的logo,在麂皮外套上是放在左前胸的立體刺繡,在包包上是正中間金屬徽標,在靴子上是遍佈鞋舌、後跟、內底的絲網印花,除了換掉個別字母,高仿全一比一復刻。
你要說高仿只會仿,那又冤枉人了。事實上,miumiu有的款式,minmin們一定有,但minmin們有的款式,miumiu還真不一定有。於是有種無奈是“只是想買個款式卻被高仿logo背刺”,又有種無奈是“想買高仿的款式請問正品有沒有”。

“莞莞類卿”的含金量還在上升,皇帝說甄嬛能有幾分像純元已是她的福氣,被minmin甜蜜暴擊的消費者無奈扶額,買回來的便宜貨有幾分像miumiu實屬我的晦氣。
“挺好看也挺好穿,但這個標是非加不可嗎?”

正兒八經開在大商場二樓的服裝品牌更是把“擬態而非求真”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你以為模仿miumiu就只能揪著mnuw幾個字母來回倒騰,大品牌的設計師班底用實力證明事在人為。
這幾天就有網友發現,Lily和樂町兩個濃眉大眼的也進了“miu系”的門。
Lily創立於2000年,以22-35歲都市職業女性為核心受眾,號稱是國內第一個提出“商務時尚”概念的女裝品牌。最近上新的一款售價899元的“美拉德仿麂皮絨感圓領夾克外套”,在胸前繡了兩行字型圓潤的Lily,再和內搭的藍襯衫一配,跟miumiu的一款麂皮外套擺一起能玩連連看。
太平鳥集團旗下的少女時尚品牌樂町則主要面向18-25歲的年輕女性,其459元的“新款字母貼布繡徽標夾克”也被網友嗅出了miu味,而這款產品在網店的商品名稱裡也確實寫著“MIU系”。

從左至右分別為Lily、MiuMiu、樂町的產品
既然miu門都已經壯大到這個程度了,網友銳評
能不能出個“mean mean”,先鋒前衛解構自反盡在不言中,Supreme甘拜下風,巴黎世家俯首稱臣。

眾所周知,大量實事已早證明漢字列排順序被亂打併不影正響常閱讀,換成英語似乎亦是如此。衍生出數個變體的miumiu不是一個人,她身後還有無數個被演繹出72變的品牌。
借“叛逆千金風”迷倒萬千少女的miumiu被高仿界視為流量密碼,這幾年獨霸天下的戶外品牌更是免不了走這一遭。
管你是哪個版本的中產三寶,只要字母夠多,就是高仿的好素材。“北面”The North Face、“狼爪”Jack Wolfskin、哥倫比亞Columbia,都是重災區。

公眾號“Vista看天下”在2024年報道,商場中庭常常是高仿品牌的安樂窩。這是消費者踏進商場第一眼就能看見的黃金點位,是無法錯過的必經之地,因此租金十分可觀;又因為沒有固定門面,所以一般租用的都是短期商戶。來錢多又快的一錘子買賣,讓商場對中庭租戶的稽核通常比較寬鬆,哪怕要監管,便於跑路的臨時攤位也不好逮。
更關鍵的是,誰是莞莞誰是卿,你說不清。
因為很多高仿都是有商標登記在冊、手續全須全尾的正經品牌,名字看著再像,細究起來還是大不一樣,分類也分在服裝鞋帽,所以人家擺攤賣衣服鞋一點毛病沒有。

企查查顯示,服裝鞋帽類目下關於“minmin”的商標資訊有72條,“niuniu”更是有966條,不過長得特別以假亂真的基本上都被駁回了。

駁回歸駁回,排山倒海的minmin依然頑強地混跡於街頭巷尾,像酸雨落入大海,像灰霾融為空氣,像太空垃圾終成宇宙星辰。不光設計印花字型可以仿,連門頭裝潢也可以仿。

真假miumiu丨左圖源小紅書@是小彗星呀、右圖源小紅書@到樂兄弟

是誰仿了我而我又仿了誰之
商標搶注
面對來勢洶洶堪比momo大軍的minmin大軍,你沒有退縮,你說自己已練就辨析英文字母的火眼金睛,不會被精心設計的字型排布和仔細挑選的字母組合迷惑。
可是,名字一樣,就沒有問題了嗎?
有些高仿和正品像獼猴和孫悟空,有些高仿和正品像六耳獼猴和孫悟空,光靠看,你看不出真假。
美國品牌拉夫勞倫(Ralph Lauren)很有發言權,他們家不僅遇到了六耳獼猴,還有十二耳獼猴、二十四耳獼猴,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在被穿成老錢風制服之前,拉夫勞倫的招牌產品是Polo衫,品牌首個休閒服裝系列也叫“Polo”,用來刷存在感的主要標誌仍然是“POLO”——比“Ralph Lauren”這一大串好記多了。
2011年,拉夫勞倫在中國市場推行全面直營,迎面撞上了披掛“Polo”“Polo Sport”“Polo Golf”等一眾名頭開店賣立領襯衫的本土零售商;2016年,拉夫勞倫對高仿們正式提起一系列民事侵權訴訟,卻一度折戟而歸。

據“21世紀經濟報道”,原來早在2013年,一家名為美國波羅的公司就向中國商標局申請註冊幾個Polo相關商標並獲得核准。成功後,美國波羅開始有絲分裂,把商標授權給好幾個不同公司,得到授權的公司又進一步授權給更多公司,過程中還衍生出其他變體。
拉夫勞倫有理由委屈,法院也有理由駁回:“polo”就是馬球的英文單詞,不是任何一個品牌的原創。
拉夫勞倫只得整理品牌歷史,明確“polo”從一開始就是營銷的核心標識,有認知度也有市佔率。終於在2021年和2024年,拉夫勞倫取得在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上海智慧財產權法院提起的系列商標侵權案的勝利。

高仿被端掉,對於無暇辨別盜版72變、只想買點順眼衣服的打工人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剛剛過去的冬天裡不少人迷上了很有學院風鬆弛感的麻花毛衣,到處蒐羅沒有logo的款式,就怕左前胸出現一個打馬球的小人,還得分辨球棍的方向、角度對不對,馬和人的姿勢對不對,下面的字母對不對。

說到底咱的生活不是《裝腔啟示錄》,不能把時間都用來背誦品味威士忌的208條細則。老錢風被看穿是高仿,還不如樸素風倜倜儻儻。沒有logo的麻花毛衣尚且有種姥姥手織毛線的美,“姥線風”怎麼就不如老錢風了。
商標搶注是一把雙刃劍,一邊刃背刺,“沒想裝大款卻被高仿栽贓”,一邊刃割韭菜,“想買信得過的大牌卻遭高仿矇騙”。
後者在美妝護膚產品上體現得淋漓盡致。韓國彩妝品牌“愛麗小屋”中文名改成“伊蒂之屋”、“3CE”改為“三熹玉”,美國的“KIEHL'S契爾氏”變成“科顏氏”,日本的“ANESSA安耐曬”官方名為“安熱沙”,背後都是商標被搶注的血淚史。
2016年的第21屆中國美容博覽會上,仿版3CE和正版3CE甚至同場亮相。當時,距離仿版3CE搶注商標已經過去了4年,期間又另有其他公司搶注相關商標,3CE假貨滿地跑。直到2022年,高仿“3CE”商標才被法院判決失效。

眼前的黑不是黑之
宮方旗艦店
進入電商時代,高仿更加省時省力。搶注商標還得走程式跑手續,“官方旗艦店”卻好像已經變成線上版的商場中庭,依葫蘆畫瓢cos一下正版網店,就有可能空手套白狼。
這兩年風頭漸起幾乎要蓋過lululemon成為“白女美學”新晉領軍品牌的Alo Yoga,在國內的熱度與日俱增。2024年一家電商平臺釋出的運動戶外雙11新商成交榜中,“ALO旗艦店”赫然在列,傲然立於銷量榜第十。
其時,Alo Yoga根本都還沒正式進入中國市場。所謂“ALO旗艦店”正是高仿。
On昂跑和Alo一樣,最大的煩惱是太紅了。這個運動品牌被看作最新中產吸鐵石,連其仿冒旗艦店一年都能吸引1萬回頭客。
高仿店不僅商品款式和昂跑相差無幾,價格同樣拉通對齊,休閒褲四百,衝鋒衣上千,商品名裡還無一例外寫著“官方正品”。
此外據“精練GymSquare”報道,金·卡戴珊的SKIMS、尚未開拓中國市場的健身服品牌Gymshark和Alphalete,也都有自己的高仿,價格和銷量都可觀。
除了風口上的運動品牌,從白瘦幼風引領者“BM”(Brandy Melville)、成年人的救贖玩具jELLYCAT,到日本的無印良品、中國的名創優品,都有自己的高仿網店,有的是換大小寫,有的是官方變“宮方”。
誰懂這種官方旗艦店也不能信的無力感。
為什麼假店可以如此理直氣壯? 理論上來說,開旗艦店需要資質稽核並繳納相應保證金。而以上提到的高仿旗艦店,也確實都有資質公示。比如“SKIMS旗艦店”經營公司的成立時間顯示為2017年,而SKIMS這個品牌創立於2019年。

類似於商場時而對中庭的臨時攤位賣仿冒產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旗艦店資質稽核也時而遊走在灰色地帶。
財經媒體“鋅刻度”觀察到,各大社交平臺有不少人聲稱提供旗艦店代辦服務,甚至有網友曬出費用明細,稱3200元可以將某電商平臺旗艦店資質代辦好,其中包括企業執照、地址掛靠、旗艦商標授權及授權資料等等。
想要辨別旗艦店真假,還是得檢視企業資質,看看對不對得上,比如“asics旗艦店”的經營方就是亞瑟士(中國)商貿有限公司;如果還不放心,可以去企業查詢網站再查。還有一種方式是透過企業官網掛出來的連結跳轉到官方網店,當然那又首先得確定這個官網是真的。
有些朋友覺得可以透過價格鑑真假,“迪奧要是賣你20那肯定是假的嘛”,但這一招也不總是管用。“精練GymSquare”的報道就提到,有網友因為高仿昂跑旗艦店太便宜在社交平臺上稱其“一眼假”,轉頭人家就把價格調上去了。

一堆假霸王把我整成真虞姬
之到處貼牌
起一個相像的名字,畫一個類似的logo,搶一個雷同的商標,開一家宮方旗艦店,還不是高仿的終極。最神乎其技的高仿,是賣貼牌產品。
貼牌其實也分好幾種:品牌所有者提供設計和技術,委託企業負責生產的OEM(原始裝置製造商)模式;生產企業負責產品設計和生產,品牌所有者僅負責品牌推廣和銷售的ODM(原始設計製造商)模式。
還有一種,是把品牌授權給供應商和經銷商,生產和銷售全由對方負責,並收取品牌授權費用。這一種正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培養皿。

消費者自發收集貼牌名單丨圖源:知乎@摳大媽
你說貼牌貨是高仿吧,人家的牌是真的,你說貼牌貨是正品吧,可能除了牌子都是假的。卻正是,假亦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這方面最有發言權的當屬南極人。
1998年創立的南極人戰績輝煌,成立僅四個月,銷售額便突破1億元,曾是不折不扣的“國民品牌”,擁有完整的生產線和線下銷售渠道。但2008年起,南極人轉型為貼牌模式,關閉了所有線下工廠,僅保留品牌。
2015年至2021年間,南極人供應商數量從422家激增至1839家,經銷商數量從1053家飆升至10311家。
“萬物皆可南極人”帶來的是參差不齊的產品質量和劇烈下滑的品牌口碑,南極人曾多次因質量問題登上不合格產品黑名單。
不過,2021年以後,品牌授權相關業務急劇下滑,並在此後兩年節節收縮。創始人張玉祥接受《財經》雜誌專訪時表示,營收壓力是促使南極人調轉船頭再次轉型的導火索之一。
2023年開始,南極人逐步回收品牌的使用權;2024年陸續發售自營商品,包括防曬衣、保暖衣、羽絨服、內衣襪子等。
但想扭轉這些年貼牌積累下來的負面口碑,看來任重而道遠。

還是那句話,現在買東西看價效比,而品牌本身能提供的價值越來越有限。不怕身上沒牌子,就怕身上有個假牌子。
有人說高仿暢銷的驅動力是“虛榮”,貼牌高仿們變成晴天霹靂又何嘗不是因為“要臉”。
對品牌的“祛魅”是消費社會掀起的新浪潮,把高仿當作縫補虛榮心的創可貼兜售快要行不通了,因為虛榮心已經不往這兒長了。
一邊是把miumiu模仿個十成十的minmin讓人避之唯恐不及,一邊是“始祖貓始祖狗始祖十二生肖”、“拉夫勞倫打夫勞倫騎夫勞倫”變成網路熱梗甚至惡搞素材。如果品牌並不意味著更優的效能、更佳的質量、更美的設計、更好的理念,那追求高仿還不如干脆來點離譜的,至少有更高的情緒價值。

圖源:小紅書@SKYMADE、@K哥說戶外
參考資料:
1.Vista看天下,《“山寨版中產三寶”佔領商場中庭,網紅大牌被抄得又土又好笑》,2024.08
2.21世紀經濟報道,《深度丨拉夫勞倫的八年“POLO”之爭》,2024.12
3.介面新聞,《“真假Polo”商標案判了:侵權方頂額賠償,門店須停業》,2024.12
4.南方週末,《外資化妝品頻遭“山寨”,政府發文整肅惡意搶注商標》,2020.07
5.鋅刻度,《這些“李鬼”旗艦店,坑了多少人?》,2024.12
6.精練GymSquare,《山寨昂跑,騙過都市中產精英》,2024.11
7.運營研究社,《你在“旗艦店”買的東西,很可能是假的》,2020.04
8.財經雜誌,《南極人,不再貼牌了?》,2025.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