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到法國,你會想到什麼?
除了鐵塔,塞納河,盧浮宮這種地標建築之外,一定還有傳說中的法式時尚。
一年兩次的巴黎時裝週,令人追捧的法國穿搭博主,無比上頭的奢侈大牌,以及巴黎街頭隨處可見的優雅氛圍,都是最好的證明。

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法國人彷彿天生就帶著“高階玩家”濾鏡,品味獨到,拒絕一切“山寨”與“低配”。
然而,這可能都是假象。
在這個以浪漫與格調著稱的國家,年輕人已經悄悄掀起了一股“假貨風潮”!
他們不僅買假,還買得理直氣壯:“買個假的怎麼啦?好看又便宜!”
這畫風轉得實在有點快,讓人不禁感慨:原來法國人也逃不過“真香定律”!

這話不瞎說。
根據歐盟智慧財產權局(EUIPO)在2023年做的一項研究顯示,近三成(29%)15至24歲的法國年輕人坦言,自己買過假貨。而在2019年時,這一數字還只有14%。
五年不到,買假貨的年輕人翻了一倍!更誇張的是,很多人不僅買,還買得理直氣壯。
在巴黎一所高中門口,17歲的莉莉(Lili)就毫不避諱地展示著自己身上的“假大牌”:Louis Vuitton的圍巾、Gucci的帽子、Prada的包包……
她一邊列舉著自己的“戰利品”,一邊笑著補充:“我買的就是假的,咋了?得說清楚,這叫‘價效比’!我有時還會和我媽媽一起去買。”

她的同學更是毫不掩飾地分享“省錢秘籍”:“這件外套是假的,但LOGO是真的,所以很難看出來。”言語中帶著一絲得意和自豪。
至於為什麼年輕人不覺得買假貨是個問題?
他們的回答倒也很直接:
“買個假的又不犯法,而且大家都買。”“我買不起正品,所以我買假貨! ”
甚至有人覺得,買假貨已經成了一種“社交剛需”:
“這是一種融入大家的好方式,大家都在穿,我認為這也是為了形象,我覺得人們購買山寨貨挺正常的。”
對於不少學生來說,穿上“名牌”,哪怕是假的,也意味著與群體融為一體,這是一種社交護盾,換句話說,穿著名牌仿品反而更容易獲得認同感。

當然,如果說買假貨只是因為“沒錢”,那還真不一定。
法國很多買假貨的年輕人並非完全負擔不起正品,而是覺得:“假貨和真貨差不多,何必多花冤枉錢?”
畢竟,有些假貨的“高仿度”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像是在男生群體中特別受歡迎的Dior的灰色或白色運動鞋,仿品不僅外觀逼真,就連做工、材質都能以假亂,但售價僅為正品的七分之一。
還有原價高達1400歐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的Goyard手袋,山寨版只需20歐就能收入囊中,乍一看幾乎完全一樣。難怪一名高中女生感嘆:“每個人都背Goyard的包,但沒人背真的。”

與此同時,網路購物的興起更是讓假貨“快遞到家”,便捷又隱蔽。
像Telegram、Snapchat等平臺,已成為假貨商家最活躍的陣地,年輕人輕鬆網上下單,不出幾天就能收到自己鍾愛的“高仿潮品”。
在這場“假貨風潮”裡,不僅買家毫無負罪感,賣家更是“理直氣壯”。
他毫不避諱地表示,自己在海外經營著一家仿冒奢侈品服飾的批發公司。每月會斥資2至3萬歐元專門購買正品,目的就是為了分析面料、顏色、剪裁,確保仿製得更為逼真。他甚至驕傲表示:“我們可是Dior和LV的大客戶呢!”
不僅如此,這些假貨廠商的生產流程堪稱“專業級”:
使用專用機器來確定重量、編織、圖案和顏色,而負責製作的工人是按月領工資,而不是按件計酬,以此來確保“品質上乘”。

據說,每年,他都會向世界各地傳送數以萬計的商品,物流渠道隱秘。對於“如何躲過海關檢查”這一問題,他只是笑了笑:
“不可能全都被查出來,偶爾丟幾單也算在成本里。”
面對“造假”的質疑,薩米爾卻一副“沒什麼大不了”的樣子:
“我認為這並不違反道德,我不過是賣衣服,別人買得開心,我賺得安心,何樂而不為?”
千萬別以為,這種現象只存在於法國,事實上,資料顯示,假貨交易已佔據全球貿易總額的2.5%,而在歐盟進口商品中,這一比例更是高達5.8%。
歐盟智慧財產權局(EUIPO)在2023年6月中旬釋出研究報告也顯示,有近三成(31%)的歐洲人認為,當正品價格過高時,購買假冒產品是可以接受的,更有13%的人坦言自己在過去一年內“明知是假,仍然購買”。

那麼,為什麼假貨會成為“時尚圈”裡越來越多人追捧的物件呢,這或許與法國社會近年來的變化有關。
一方面,社交媒體放大了“名牌效應”,讓年輕人產生了“買大牌=潮流、時尚、社交通行證”的錯覺;
另一方面,年輕人對奢侈品的認知也在悄然改變:他們追求的已不再是產品本身,而是那一抹“名牌LOGO”。
那麼面對這股“假貨熱潮”,就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假貨,真的值得嗎?
或許,揹著一個仿冒的名牌包,可以滿足一時的虛榮心,但它帶來的潛在風險,卻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
要知道,假冒偽劣品往往是存在嚴重安全隱患的。比如,假冒化妝品可能含有鉛、汞等有害成分,假冒玩具未經過安全測試,可能引發兒童窒息,而假冒汽車零件更可能釀成交通事故,危及生命。

不僅如此,假貨風氣盛行還會導致品牌價值受損,打擊創新產業鏈,甚至間接影響就業市場。
此外,法國打擊假冒商品聯盟(Unifab)負責人Delphine Sarfati-Sobeira還直言:“買假貨不僅是違法的,這背後更牽涉到有組織的犯罪團伙。”
假貨利潤豐厚,假貨的銷售往往與販毒、洗錢等犯罪活動密切相關,消費者在不經意間就可能成為黑市鏈條的一環。
面對假貨的存在,法國製造商聯盟也正在努力保護品牌的利益。Unifab已與各大電商平臺展開合作,透過更先進的技術手段加強產品追蹤。比如,一些奢侈品已開始在商品上加入二維碼,消費者只需掃碼即可驗證商品真偽。
不過,假貨製造商也在不斷升級手段,甚至連防偽二維碼都能仿冒,打擊假貨如今成了一場“貓鼠遊戲”。
哎,最貴的不一定是最好的,這年頭想要完全杜絕山寨幾乎是不可能的。那麼,問題來了,你買過假貨嗎?
-END-
Ref:
https://www.francetvinfo.fr/replay-radio/le-choix-franceinfo/ce-n-est-plus-tabou-d-acheter-du-faux-comment-la-contrefacon-de-grandes-marques-se-banalise-notamment-chez-les-plus-jeunes_7100550.html
https://www.ouest-france.fr/faits-divers/contrefacon/entretien-contrefacon-un-phenomene-massif-et-banalise-aux-consequences-pourtant-nefastes-08650a28-1119-11ee-be68-0182cf49ad63
文|閃電
推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