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拾遺
來源:拾遺(ID:shiyi201633)
文章已獲授權
困難就像臺階,
絆不倒人,跨過去就行。
有些人,
真的活該賺錢。
02

中美關稅戰,
已經打了半個月。
毫無疑問,
作為宇宙中心的義烏,
已經感受到了寒意。
最近,
不少外媒跑來中國,
想挖點中國老闆破產痛哭的故事,
沒想到全被老闆娘們硬氣打臉了。
老闆娘聶自勤
經營了近20年裝飾品店,
店內出口銷售總額近一半都在美國,
這次確實受很大影響。
本來4月底就要出貨,
但現在許多客戶,
因為關稅要求暫停生產,
怎麼解決目前還不知道。
CNN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她:
美國的生意對你有多少影響?
結果她回答:
“您看到了,確實有影響。
但我們絕不會
為這荒唐的關稅買單,
出貨價格不可能再降。
如果美國客戶要貨,
就生產、發櫃。
如果雙方都覺得是賠本買賣,
那麼這生意不做也罷。
反正美國客戶不要,
就轉給別的國家的客戶。”
如今的她
一面聯絡歐盟客戶分銷訂單,
一面拓展國內市場。

她說沒什麼好怕的,
就像去年感恩節,
她們曾被砍單30萬件,
結果就連夜
把聖誕襪改成兔年紅包。
事情來了總有解決的辦法。
焦慮沒有用,
睡不著也沒用,
遇到困難不退縮,
遇到困難不要等,
大不了就換個賽道跑。
03

不僅是她,
還有一位賣文具的老闆娘,
一位美國記者故意問她:
“你們怕不怕美國
也建起自己的小商品城?”
結果老闆娘直接
甩出一個詞:“Never!”
這讓記者瞬間語塞。
美國記者這次來本是想論證:
高關稅能讓各種製造業迴流美國,
結果被狠狠打臉。
這個老闆娘舉了例子反駁她:
同樣一個保溫杯,
美國工人時薪17美元,
要真按這成本造杯子,
一個杯子賣上百美元,
你去買單嗎?
確實,
為什麼義烏老闆娘們這麼自信?
因為她們知道,
義烏商品在全球的競爭力,
短時間內無法被替代。
正如做五金生意的
老闆娘汪楠所說的那樣:
她手握自有品牌,
產品賣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雖然美國關稅有影響,
但就在前幾天,
她的美國代理商還補單了。
因為找不到比她們,
還物美價廉的替代品了。
在接受外媒採訪時,
她霸氣回懟:
“不可能降低成本,
價格只會上漲不會下跌,
以前是客戶要什麼我賣什麼,
現在是我有什麼客戶買什麼,
主動權在我們這裡,
我們有品牌定價權,
關稅最終由美國消費者買單。
美國客戶要就來拿貨,
不要就換賽道,
義烏產品是賣全球,
我們的合作客商遍佈五大洲。
就算國際貿易沒得做,
我們還能做14億人民的生意。”

這一幕幕畫面令人振奮。
在義烏商貿城,
有一二十萬這樣的老闆娘,
她們中很多人,
都正面關稅帶來的影響。
很多人以為,
被阻擋了財路的她們,
會抱怨,會憤懣,會哀嘆,
但如今面對關稅的影響,
她們應對方式驚人一致:
不卑不亢,
不怨天尤人,
遇山開路、遇水架橋。
改變自己、先找出路。
04

在賺錢這件事上,
我真的很佩服
義烏老闆娘的執行力。
想當初,
為了把貨賣到國外去,
每天早上七八點,
上百位義烏老闆娘,
聚集在廣場上學英語。
她們中許多人
已經四五十歲,
身價千萬、上億,
很多人沒什麼文化,
但每天堅持早起學英語,
只為了能和外國客人交流,
多搶一單生意。
而更與時俱進的是,
為了拓寬中東、
歐洲的市場,
老闆娘們不僅學英語,
還在卷阿拉伯語、希臘語、
西班牙語、法語等等。
襪子店老闆傅江燕,
當初就憑藉一段
幾十秒的英文產品介紹,
第二天賣空了12000雙聖誕襪。
如今的她,
又學了阿拉伯語,
已經能和客商線上交流,
成功把貨賣到中東去了。

不僅是學語言,
義烏老闆娘們,
最初都是做傳統批發起價。
但後來線上購物越來越發達,
義烏老闆娘們就開始學新事物。
有的老闆娘,
開始學直播帶貨。
雖然她們中很多人,
對電子產品一知半解,
在鏡頭前也無所適從,
但還是堅持去學、去做。
後來AI技術火了,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
焦慮被AI替代。
而義烏老闆娘們
已經讓它“為我所用”。
她們用AI,
做產品頁面圖、產品資料。
用AI虛擬人直播帶貨。
還用AI將拍的產品介紹,
轉換為36國語言,
把貨賣到全世界去。
這已經帶來顯著的效果:
之前紐約時代廣場,
就出現了8位英語帶貨的義烏老闆娘。

義烏老闆娘的觀點很簡單,
不僅要等客上門,
還要主動出海,
義烏做的是全世界的生意,
她們客戶在哪裡,
她們生意就做到哪裡去。
05
今天為什麼要寫義烏老闆娘?
因為她們,
代表的是一種精神。
在面對關稅的困局時,
沒有氣餒、沒有被打倒,
而是想方設法走出困境,
規劃佈局,不卑不亢。
今年好像每個人都過得很難,
行業變革、突然的裁員,
經濟下行、生活壓力變大,
但其實難的不是我們,
各行各業都很難,
只要想賺錢就難。
而每個人應對難,
所展現出來的狀態不一樣。
面對這些變局,
面對這些困難,
我們在義烏老闆娘身上,
可以找到很多東西去學習。
06

首先:
人挪活,樹挪死,
人一定要有變通思維。
義烏老闆娘們,
最初都是做國內批發生意。
但國內市場就那麼大,
只能不斷內卷價格,
於是許多人就轉換思路:
把貨賣到國外去。
後來美國市場打通,
又敏銳察覺到了問題:
萬一因為不可抗力,
斷了美國這條路,
她們怎麼辦?
於是她們又開拓中東和歐洲市場。
這次關稅之下,
義烏老闆娘們第一反應是什麼?
不是哭天喊地,
不是跪地求饒。
而是立馬調轉方向,
尋找其他出路。
已經開始做的產品,
她們立刻想著,
怎麼賣到中東、歐洲,
或者想辦法轉內銷。
今天丟掉的美國客戶,
她們就想著
加快去拓展其他客戶。
她們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人一定要學會“柔性思維”,
不要讓自己陷入
“二選一”的困境,
更要學會變通,
千萬不能把自己困死。
有句話說的好:
人挪活,樹挪死。
困局不是死衚衕,
換個角度也許就繞過去了。
07

其次:
永遠不要為自己設限。
義烏老闆娘們,
最讓我佩服的一點是,
她們不管年紀多大,
不管賺了多少錢,
都從不會給自己“設限”。
她們很多人都是四五十歲,
身價千萬、億萬,
但從來沒想過躺平和退出。
早上七八點起來學外語,
夜校裡學直播、
研究AI技術,
學著用36國語言轉換。
只要有新事物出現,
只要有助於她們賺錢,
她們永遠不會停止學習,
永遠不會停止去探索。
看著她們你會突然明白:
所謂“年紀大了”“該安穩了”,
不過是很多人畫地為牢的藉口。
反觀我們很多人,
年紀輕輕,
已經在過溫水煮青蛙的日子。
許多人下班之後,
打牌、喝酒、唱歌。
或者往床上一躺,
刷直播、短影片、打遊戲。
從學校畢業後,
就放棄自我成長,
再也沒學習過了。
他們看似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
就以為萬事大吉,
三四十歲就開始躺平,
最後等時代鐮刀揮過來,
發現自己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
羅曼羅蘭說過一句話: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的年紀就死了。
一過這個年齡,
只變了自己的影子,
一天天重複以前的人生。”
08
第三:
不卑不亢的精神。
很多人覺得,
義烏老闆娘做買賣
就得“討好”客戶,
美國客戶不要訂單了,
就得低三下四去求他們。
但她們偏不這麼幹。
生意要做,
但底線得守,
面子也得要。
有客戶以為咬住你的命脈,
就故意壓價,
你就要要守住自己的底線。
義烏老闆娘,
寧願撤單也不降價。
寧願不做生意,
也不去巴結他們。
在她們眼裡,
做生意就是雙贏——
你尊重我,
我也好好對你;
但你要是想欺負人,
那回懟你沒得商量。
該談的生意好好談,
該守的底線絕不松。
然而就是義烏老闆娘們
這股不卑不亢的勁兒,
讓他們找到了很多客戶,
很多人願意跟她們長期合作。
其實無論是打工,
還是做生意,
都應該如此。
忍氣吞聲換不來尊重,
只會讓別人看輕你。
該溝通就溝通,
該拒絕就拒絕,
別為了維持關係
就一味討好。
與其委曲求全,
不如擺明態度,
劃清底線。
09

雞毛飛上天的故事,
如今每天都在義烏上演。
在義烏老闆娘風風火火的腳步裡,
何嘗不是中國人特有的精神品質?
困難就像臺階,絆不倒人,
跨過去就行,
實在沒路走了,
就掄起袖子開條新路。
中國人從古至今
都是這樣活下來的——
長江發洪水就修大壩,
高原種不出糧就搭梯田,
貿易戰卡住了就找新出路。
天底下沒有死路,
只有不想動的人。
願你也成為,
像義烏老闆娘一樣,
始終不停旋轉的人。
遇事不躺平,
跌倒自己爬。
永遠在路上,
永遠在生長,
永遠正年輕。
本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拾遺(ID:shiyi201633),一個有態度的人,過著有態度的生活。不管什麼時候遇到你都不晚,這裡總有一束光,能夠穿透你生命中的黑暗。
【限時12小時!內部情報解封】
2018 年貿易戰 “劇本” 重播!這三類股要複製暴漲!
歷史總是押韻的!2018 年貿易戰,稀土(北方稀土漲 35%)、農業(敦煌種業漲 40%)、黃金(山東黃金漲 25%)成 “三劍客”。
現在呢?稀土出口管制 + 農業補貼 + 黃金避險,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
關注 【小百帶福財】 解密最新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