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未來科幻新品大曝光!零痕大號摺疊機、耳機裝攝像頭、桌面機器人….

近年來,蘋果的創新光環似乎逐漸黯淡。
網友總吐槽的“擠牙膏”還是次要的,真正一針見血的是產品銷量上的失敗。根據資料顯示,去年第四季度,蘋果手機出貨量同比大跌25%。
除了iPhone,蘋果其他產品線日子也不太好過,iPad更新頻率明顯放緩,2024年僅推出一款入門級機型;就連Apple Watch去年營收也下降了14%。

這不,就連蘋果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讓iPhone二十週年不那麼無聊,足足準備了5個大招。
根據彭博社古爾曼最新曝光的2027年產品清單顯示,蘋果將帶來5款劃時代的新品。

產品涵蓋型別很廣泛,從摺疊屏iPhone到iPhone 20週年紀念款,從對話式Siri再到AI眼鏡、機器人,個個都都代表了目前科技行業內最頂尖的技術產品,看得出來蘋果這是真準備大幹一場了。
可以這麼說,2027年將成為蘋果產品史上的重要轉折點,不知道這次能不能重新“改變世界”呢?
首先就是大家期盼已久的首款摺疊屏iPhone,或將命名為iPhone Ultra,採用類似三星Galaxy Z Fold系列的翻蓋式設計。

古爾曼已經確認其將於2026年9月作為iPhone 18系列成員釋出,並於2027年推出迭代機型。
同時最近供應商也爆出,這是一款大摺疊屏iPhone產品,近期已經送樣測試,看樣子新機這會應該是穩了。

為啥蘋果要拖這麼久,主要還是因為它的“強迫症”——接受不了任何摺痕。
所以這次蘋果就創造了“0摺痕”摺疊iPhone,根據專利顯示,蘋果在柔性屏和鉸鏈縫隙裡,設計了一種神秘“聚合物”把螢幕上能看見、能摸到的凹凸不平都填滿。
同時iPhone Ultra將採用三星研發的“in-cell 觸控”顯示面板,讓螢幕厚度減少約 19%。

在尺寸上,摺疊屏iPhone的內屏尺寸預計為7.76英寸,解析度高達2713×1920,採用屏下鏡頭技術。
而外屏則為5.49英寸,挖孔設計,畫素密度更是衝上了460ppi。
同時該機展開時的厚度在4.5mm左右,摺疊態厚度在9mm-9.5mm之間。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新機不管是內還是外,這回做的都是“真全面屏”,徹底和靈動島說再見了。
話說屏下鏡頭不是安卓陣營一直倒騰的技術嗎?沒想到蘋果把它給安到了摺疊機上。

又是完全無摺痕,又是完整螢幕的沉浸體驗,新機上手顏值肯定很高了,看來摺疊iPhone熬了這麼久,的確做出了差異化。
當然了,大家最關心的應該還有定價,根據爆料來看,新機售價預計衝上2000美元起步,差不多就是人民幣一萬五左右。

雖說價格屬於仁者見仁,但新機如果真這麼高的門檻,指望蘋果把摺疊屏手機品類給徹底帶火的希望就有點渺茫了。
順帶一提,蘋果在2027年還有望推出一款可摺疊的大屏裝置,預計是iPad+觸控Mac的混合產品,預計生產力會相當可觀,就是價格估計也得很“可觀”了。

接下來就是一款親民點的產品了,iPhone 20週年紀念款,預計叫做“iPhone Pro”。
這款產品可就不得了,雖然目前細節資訊還較為有限,但古爾曼透露,新機採用了 “幾乎全玻璃、曲面設計”,並且不會有任何劉海和挖孔。

同樣會用屏下鏡頭設計,讓螢幕能實現真正的邊到邊顯示,所以顏值上很值得期待。
話說,這個設計理念和蘋果2019年的一項專利很接近,專利描述了一款以玻璃環繞機身,採用迴圈顯示屏的手機。

不僅如此,喬布斯還曾提到過自己理想中的iPhone:是能夠像一塊“充滿魔力的玻璃”的手機,沒有其他多餘的設計。
而這款全新的iPhone Pro似乎很符合喬布斯的這一定義,如今過了這麼多年,蘋果終於讓這個想法落地了。

如此一來,20週年紀念機型不僅是技術秀肌肉,更是蘋果向“奢侈品化”邁進的訊號。
若成功,將鞏固其在萬元機市場的統治力;若失敗,則可能加劇大家對蘋果“沒創新”的質疑。
雖說蘋果長期佈局AR技術,但此次曝光的蘋果智慧眼鏡卻走了一條務實路線——專注輕量化與AI基礎功能,並且同樣將在2027年推出。

從現有的資訊來看,蘋果的智慧眼鏡代號為N50,採用專用的自研晶片,產品定位將會和Meta Ray-Ban眼鏡很像,整合攝像頭、麥克風、揚聲器,並具備環境感知能力。

透過與iPhone的視覺智慧系統協同工作,它將承擔部分計算任務,相當於於它只是一個呼叫蘋果AI功能的載體。

不過早前有訊息稱,目前蘋果對是否應該為智慧眼鏡配備照片和影片拍攝功能猶豫不決。
畢竟蘋果產品一直以很注重保護隱私,而裝上攝像頭就很容易侵犯到路人的隱私,谷歌智慧眼鏡還曾因此遭到了抵制。
而且從長遠來看,這樣有助於贏得使用者的信任。

另一個細節是互動設計。此前CES上一款國產眼鏡因需要“翻白眼”檢視螢幕遭吐槽,不知道蘋果會如何避免類似尷尬。

順帶一提,爆料顯示蘋果還準備將攝像頭和AI功能引入AirPods和Apple Watch,不過要注意的是,這些攝像頭並非用於拍照或視訊通話,而是主打“視覺智慧”。
舉個例子,只需抬起手腕對準一座地標,Apple Watch便能透過攝像頭和AI技術提供相關資訊或導航指引,算是蘋果在可穿戴產品領域的又一次嘗試。

在AI開發上,蘋果作為頂尖的科技公司步伐明顯還沒跟上,而從最新訊息來看,推出基於大語言模型的Siri助理版本,將隨iOS 20於2027年推出。
同時蘋果也會為自家 AI 伺服器配備強大的新自研晶片。

古爾曼指出,早前蘋果的對話式Siri因技術瓶頸多次延期。
未來和新品一起正式推出後,預計能深度聯動智慧眼鏡、摺疊屏iPhone,實現跨裝置語音控制。

看得出來,蘋果試圖構建一個以AI為核心的裝置生態,透過不同形態的產品滿足使用者多樣化的使用場景需求。
最後就是機器人產品。根據爆料看,蘋果的機器人戰略還挺特別。
首先它一款桌面機器人,會配備機械臂,類似於把iPad與機械臂結合在一起,能夠透過動作和燈光與人互動,預計2027年推出。
早前蘋果就推出了一款AI檯燈,或許就是在為機器人試水。

蘋果的目的顯然是想讓這款“桌面機器人”成為一箇中央智慧家居指揮中心。
雖然這個專案仍處於早期階段,但它展現了蘋果對"具身智慧"開發的創新之處——當語音互動遇到瓶頸時,或許肢體語言更受用。

總的來說,這次古爾曼的爆料描繪了一幅相當激進的產品藍圖,每款產品看起來都能掀起巨大水花。
但蘋果也面臨著多重挑戰,比如摺疊屏良率、Siri對話能力等關鍵指標仍存疑。
還有大眾的認可度,在消費降級趨勢下高階定價策略能否被接受?
最重要的是,眼鏡、手機等產品需形成體驗閉環,而非孤立創新,這對開發能力要求極高。

從以往的經驗來看,新時代的領跑者未必會是曾經的行業霸主。
若蘋果能突破這些瓶頸,2027年將成為“iPhone 4時刻”再現之年;若再度“划水”、“跳票”,或許未來真要慢慢成為“Others”了。
特斯拉最低才14萬?!曝Model Y減配“丐版”,殺瘋了…

鴻蒙電腦上手,全網最詳解讀!一句話搞定PPT,1秒開1G檔案,絲滑到離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