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為何將2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賤賣給美國,每英畝3美分

全文共3052字 | 閱讀需7分鐘
現在的美國,陸地國土面積930多萬平方公里,位列世界第四。但美國開國時,僅有十三個州,國土僅侷限在密西西比河以東的大西洋周邊地區。歷經數百年的擴充套件,才逐漸變為一個國土廣袤的大國。這些土地有是明火執仗從印第安人和墨西哥人那裡搶來的贓物,也有是白撿來的大便宜。1803年,美國就以1500萬美元價格從法國拿破崙那裡買來827990平方英里(21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每英畝3美分不到),這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
這塊土地,東至密西西比河,西達落基山脈,北達加拿大,南靠墨西哥灣。法國人稱作路易斯安納,現在美國的路易斯安納州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其範圍包括今天的路易斯安那州、密蘇里州、明尼蘇達州等十個州的全部土地和科羅拉多州、懷俄明州、蒙大拿州的一部分。
素有戰神之稱的法國民族英雄拿破崙,究竟是出於什麼目的,將這麼大塊的肥肉舉手送人呢?
上圖_ 18世紀到19世紀60年代美國領土變遷
  • 英法對北美的爭奪
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塊地的來由。法國殖民北美大陸並不比英國人晚,到了18世紀上半葉,法國人在北美大陸沿著密西西河南下,開闢了大片土地。河西就是前文所述的路易斯安納,河東包括今天加拿大東部紐芬蘭、魁北克等地,稱為新法蘭西。英法在北美的勢力可謂是勢均力敵。
直到1756年到1763年歐洲間爆發的“第零次世界大戰”——七年戰爭。英國、普魯士為一方,法國、西班牙、奧地利為一方,就歐陸霸權和海外殖民地引發了一次波及歐美亞非四個大陸的全球戰爭。戰爭的結果是英普一方獲得了勝利。英國和法國簽訂了《巴黎和約》,法國將北美的新法蘭西地區、格瑞那達群島以及印度的殖民地全部割讓給了英國。又為了給被一起戰敗的盟友西班牙作為補償,法國後來又把北美大陸的路易斯安納送給了西班牙。
上圖_ 七年戰爭,是英國-普魯士聯盟與法國-奧地利聯盟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作為七年戰爭最大的輸家,法國一直耿耿於懷,很想對英國復仇。後來英國北美殖民地爆發了獨立戰爭,法國就積極支援華盛頓、富蘭克林等人造反,節衣縮食送給了獨立軍大量軍火。最後美國獨立成功,英國丟掉了北美十三州。法國人也算報了一箭之仇。
1789年法國爆發了大革命,大革命雖然推翻了波旁王朝,但革命後的法國在和英國爭端海外殖民地上卻是和前朝一脈相承的。1798年,拿破崙就率軍遠征埃及和敘利亞,掐斷英國通往東方的路線,並進一步向東奪取印度。但是由於英國有法國所不具有的海上優勢,再加上中東當地人民不停地反抗打擊法軍,拿破崙的遠征軍處境艱難,最終以失敗告終。
上圖_ 法國大革命,攻佔巴士底獄
  • 拿破崙的北美殖民帝國計劃
中東的局面打不開,法國就想著轉移戰線,在北美開闢新天地。1800年,法西兩國簽署了《聖埃爾德方索條約》,拿破崙以義大利半島上的托斯卡納做交易,從西班牙那裡又重新拿回了路易斯安納。
拿破崙躊躇滿志,他有一個宏大的計劃。他要把路易斯安納建設成法國的大後方,他要建立一個北美殖民帝國,把墨西哥灣甚至於加勒比海變成法國的內湖,控制西印度地區所有的大宗產品供應,從而在商業上可以和英國分庭抗禮。
上圖_ 海地革命,1791年至1804年海地的黑奴和黑白混血種人反對法國、西班牙殖民統治和奴隸制度
可惜,天不遂人願。一是由於法殖民者的殘酷剝削壓迫,二是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影響,法國在加勒比海上的重要戰略支點海地爆發了黑人大起義。1801年6月,起義的黑人控制了海地。拿破崙急急忙忙派遣他的妹夫勒克萊爾率領強大的艦隊和三萬多人的陸軍前去鎮壓。
勒克萊爾透過假談判手段誘捕了海地獨立運動領袖圖森·路維杜爾。但是黑人們在路維杜爾的繼承者德薩林的領導下,繼續和法軍作戰。由於起義軍的頑強抗擊和熱帶黃熱病的流行,法軍減員嚴重。最後不得不於1803年11月撤出海地。1804年1月海地發表了《海地獨立宣言》,宣佈脫離法國,成立了歷史上第一個黑人共和國。
上圖_ 標註處為 海地 的位置所在
  • 賣掉”王冠上最明亮的寶石”
這時法國在歐洲大陸面臨的壓力重重,正在準備對抗英、普、奧等一大票列強的圍毆,抽不出錢和軍隊再去管萬里之外的美洲。法國財政部長弗蘭索瓦茲·德·巴爾貝馬杜瓦向拿破崙進言將整個北美的殖民地路易斯安納賣給美國。原因是:
第一,沒有了海地,法國原先環繞墨西哥灣和加勒比海建立北美殖民帝國、掌控西印度群島資源貿易的計劃已經落空。路易斯安納的戰略價值已經大幅降低。
第二,就演算法國繼續佔據路易斯安納這個雞肋,也未必能守得住。法國在北美兵力很少,本土也調不出力量支援。加拿大的英軍若沿著密西西比河南下發動進攻,路易斯安納很快就為英國人所有。與其讓他被敵人佔領,不如賣給和英國人不對付的美國人。
上圖_ 路易斯安那地圖(繪於1804年)
分析論證有理有據,拿破崙很快批准了這個建議,決定將路易斯安納賣給美國。但畢竟這是一塊214萬平方公里的沃土,是“法國王冠上一顆最明亮的寶石”。許多法國人對此無法接受。其中就有拿破崙的親哥哥約瑟夫·波拿馬和親弟弟呂西安·波拿馬。他們兩人在和拿破崙在浴池裡泡澡時候,就這件事情大吵起來,鬧得天翻地覆,把浴室的服務員都嚇壞了。
儘管受到親兄弟在內的眾多人的反對,拿破崙還是毫不動搖堅持他的決定,拿破崙詔告全國:即使是違反憲法,他也要按他的意願行事。路易斯安納的事無需再議。
上圖_ 拿破崙·波拿巴(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
  • 美國的意外大驚喜
此時的美國其實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美國海上被英國封鎖,對外貿易被英國控制。英軍在加拿大虎視眈眈,隨時準備南下侵犯。英國還在聯絡印第安部落不停地騷擾美國。佛蒙特州的一些人也在英國人的支援下,準備脫離聯邦。
在這內外交困的時候,美國總統傑斐遜聽說法國要賣地,喜出望外。美國人當時覺得。要是能買到密西西比河上的港口新奧爾良就很好了。得到了奧爾良,美國就打開了一個和外界溝通的新視窗,可以擺脫英國對美國的經濟封鎖。傑斐遜派駐法大使去和法國政府談判,計劃要用五千萬美金購買新奧爾良,要是法國不願意全賣,買個三分之二也行。
上圖_ 托馬斯·傑斐遜(1743年4月13日-1826年7月4日),美利堅合眾國第三任總統
誰知道結果大大地超過了美國人的預期。談判時,法國外長還沒有等美國人開口,直接就問:“你們要不要路易斯安納?”這天上掉下的大餡餅來得太突然了,以至於美國公使還沒反應過來,結結巴巴地說,我們只要新奧爾良。法國外長的答覆也很意外,你們要買就買整塊路易斯安那,別小家子氣,只買一小塊。
最後,談判結果就是1803年4月20日簽訂的《路易斯安納購買條約》,法國連賣帶送地,用每英畝三美分的低價,將六個法國本土大小的土地給了美國人。
上圖_ 1904年路易斯安那購地100週年世博會,圖中標註部分就是購地的面積位置
  • 後續影響
拿破崙賣地的最直接結果無疑就是肥了美國,美國的國土面積直接擴大了一倍,而且都是肥美的平原,提供著大量的資源和礦產。美國走出了困境,有了和英國叫板的資本,並於1811年向英國宣戰,要奪取加拿大將英國勢力徹底逐出北美,這就是所謂的了第二次獨立戰爭。
對法國而言,美國的強大是符合拿破崙戰略預期的,強大的美國成為了英國在海外的一個有力對手,從而在新大陸制衡住了英國,減輕了英國在歐洲對法國的戰略壓力。雖然法國失去了北美殖民地,但是這塊失去的殖民地依然為法國發揮著戰略價值。
相反地,對於英國而言,因為法國給美國的這一波“大補血”,使得英國滅亡美國變得困難。後來的第二次獨立戰爭中,英國雖然挫敗了美國奪取加拿大的企圖,還一度燒燬了美國白宮,但最終還是無可奈何地放棄了恢復對美統治的念頭。
參考資料:
【1】《國際機遇的利用與美國向太平洋的領土擴張》 張德明 史學集刊 2009.9
【2】《拿破崙拋給英國的毒丸子》 張博文 大科技 2007.9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