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頂變黑了,四周都是焦的。
一場燃燒了半天的大火後,一座三層的工廠變成了這副模樣。6月24日上午10時30分,韓國中部京畿道華城市一電池工廠發生火災,天空被濃煙覆蓋。這是當地規模較大的工廠,有11棟3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總面積達5530平方米。
現場消防救援人員6月25日表示,電池廠起火22小時後,現場火勢被徹底撲滅。
截至目前,事故造成23人死亡、8人受傷。韓方表示,初步判斷,遇難者中有17名中國公民,確切人數還需進一步確認。
23名遇難者中,有17 名女性和6名男性。其中大部分人已被燒焦。因毀壞嚴重,截至發稿,仍有21名遇難者無法確定身份。

火勢是在1分鐘內徹底失控的。
據韓國電視臺KBS報道,6月24日上午10時30分,京畿道華城市電池製造商Aricell工廠三號樓的二樓電池包裝車間率先冒煙。這個車間有著光滑的綠色地面,地上整齊摞著鋰電池的箱子和很多紙箱。
現場監控顯示,在電池第一次冒煙後的接下來12秒裡,工作人員試圖清除該區域可能著火的物品,期間卻發生了三次爆炸。緊接著,現場有人員試圖使用滅火器滅火,但沒能止住火勢。

起火過程
多個電池接著發生了連鎖反應。火勢越來越大。
10時30分45秒,濃煙在車間蔓延開來,閉路電視黑屏。人們再也無法看清裡面的情況。
6月25日,韓國當地部門公佈,23人在火災中喪生,其中包括5 名韓國人、17 名中國人和 1 名寮國人。韓國籍死者中包括一名從中國入籍韓國的人。
這是韓國自1989年全羅南道麗水國家工業園區爆炸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化工廠事故。涉事公司名為Aricell,母公司為在韓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S-Connect。官方檔案顯示,Aricell主要產品為一次性鋰亞電池,電池壽命10年以上,主要應用於智慧電網、天然氣石油鑽探用緊急電源等軍用場景,以及家電和醫療裝置等場景。

Aricell生產的電池型別
“自2000年創立以來,我們長期致力提升產品質量,發展技術,以及國內外金屬加工產業的競爭。”母公司S-Connect官網介紹道。除了鋰電池,它的業務涉及各類電子產品,是三星摺疊屏手機鉸鏈的供應商,多次被三星列為年度合作伙伴。
但這家將高質量引以為豪的製造業公司,卻對最基本的鋰電池安全“失去控制”。火災發生在 2018年4月建成的三號樓。經韓國當地部門確認,這裡存放著 3萬多塊成品鋰電池。鋰與空氣和熱的反應性很高,暴露在高溫下或與水蒸氣接觸的鋰電池,容易發生爆炸和起火。
鋰電池起火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熱失控”現象。當電池陰極和陽極之間的隔膜因撞擊或受熱而損壞時,陽極和陰極就會接觸併產生熱量。熱量可在瞬間達到幾百攝氏度,如果失控,就會引發爆炸。此外,鋰電池起火後會產生大量有劇毒的氟化氫,對人體有劇烈傷害。
6月24日下午,當地消防部門在第一場新聞釋出會上披露,上午的火勢巨大,“我們到達現場時,裡面的電池單元不斷髮出爆炸聲,火勢迅速蔓延,難以撲滅”。華城消防局防災科科長金振英介紹,“救援人員無法進入內部搜尋”。

電池廠內不斷發生爆炸,火勢兇猛
據介紹,鋰電池起火後很難用水撲滅,因為水與鋰電池接觸後會產生氫氣,氫氣與氧氣結合會導致火勢擴大。金振英說:“該地區沒有專門撲滅鋰電池火災的消防裝置,(因此),(我們)等電池燒完後,火才能被撲滅。”
直到6月24日傍晚18時許,火勢逐漸撲滅。據披露,23名死者中,有 6 名男性和 17 名女性,其中大部分人已被燒焦。截至目前,遇難者中有2人已確認身份。韓國警方計劃對其餘21名身份不明的遇難者進行DNA採集工作,以最終確定其身份。
而在6月25日下午,Aricell公司終於對外承認,早在事發兩天前,“22日下午,也就是週六,2號樓一樓曾發生火災”。火災是工人向電池注入電解液的過程中發生的。但因為火勢得到有效控制,Aricell公司並未向外界和消防部門披露。

救援現場
一位曾在Aricell工廠工作過的中國人金源告訴我們,去年她在那裡工作的幾個月內,曾發生過電池兩極相碰,摩擦冒煙的事情,但當時火勢不大,她沒太在意。
該工廠有100多工人,多為中國東北女性。金源說,這家電池工廠多數中國員工年齡在35歲-50歲之間,多是東北地區的朝鮮族。多數人是像她一樣的兼職臨時工。用韓語說,叫“日當工”,“工資要麼周結要麼月結”。日當工在這家電池廠領著韓國的最低時薪,9620韓元(約合人民幣50元),每天工作8-10小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