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一場集體告別!澳洲大學紛紛關閉這個學院了….

(請為澳洲華裔候選人Andy Yin投上寶貴一票)
過去的幾年裡,曾象徵中澳文化交流的孔子學院正悄然從澳大利亞高校的校園中淡出。
這場安靜卻深遠的轉變,不止關乎教育本身,更反映了全球語境中一場微妙的平衡與重構。

從布里斯班到悉尼,一場集體告別
昆士蘭大學(University of Queensland)在2024年年末,結束了與孔子學院的合作關係。
這場合作曾持續將近15年,如今在合同自然到期後畫下句點。
學校方面表示,未來仍將持續推動與全球頂尖機構的合作,包括中國在內,涵蓋語言教育、學生交流及研究合作等多個維度。

早在2019年,新南威爾士州政府便率先做出表態,終止了州內與孔子學院的合作專案。
雖然當時的審查並未發現直接政治干預的證據,但政府在評估中表示,出於對外部影響力潛在擴充套件的顧慮,決定暫停該計劃。這樣的決策雖顯得謹慎,卻已預示了風向的轉變。
國家層級的轉向與政策的落地
聯邦政府在2023年明確表態,不再批准任何新的孔子學院合作協議。對於已有機構的處理,則採取“協議自然到期,不再續簽”的策略。
與此同時,政府強調將與各大高校展開直接合作,以評估與管理相關合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反對黨聲音:是否應該更進一步?
在政策層面,澳大利亞反對黨並未止步於現狀。教育事務發言人莎拉·亨德森(Sarah Henderson)公開表示,希望外交部長運用《外交關係法》所賦予的許可權,對現有孔子學院採取更明確的行動。
她指出,雖然政府已停止批准新建孔子學院,但對於現存專案的“維持現狀”態度存在政策上的不一致,亟需澄清與統一。
堅守與合作的雙重考量
截至目前,昆士蘭科技大學(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與格里菲斯大學(Griffith University)仍與中國合作伙伴維持孔子學院的運作。
其中,QUT雖自2020年起便不再設有實體教學點,但仍與南京師範大學保持教育合作關係。
而格里菲斯大學方面則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關於變動的正式通知,其孔子學院依舊正常執行。

在全球化與本土自主之間的權衡
隨著對跨國合作模式的審慎審視日益成為主流,高校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成為國家利益、文化輸出與教育自主之間博弈的前線,孔子學院的調整,只是其中一環。
面對未來,高校如何在持續國際交流與保護學術獨立性之間找到平衡,將是比“是否保留孔子學院”更為深遠的命題。

今日話題討論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
歡迎留言評論~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