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僑藝術家林泱泱逝世!參與主創芭蕾舞劇《白毛女》

7月16日,上海芭蕾舞團釋出訃告稱,中國共產黨黨員、一級編導、原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離休幹部林泱泱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7月15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歲。

原上海芭蕾舞團藝術總監、歸僑藝術家林泱泱。圖源:上海芭蕾舞團
藝術人生 充滿傳奇色彩
林泱泱1939年出生在越南胡志明市。在鋼琴教師母親的薰陶下,他自幼接觸音樂藝術。1949年6月,10歲的林泱泱隨父母回到祖國懷抱,並考入中國青年藝術劇院附屬少年兒童隊。1954年,林泱泱成為北京舞蹈學校首批芭蕾舞系學生,師從蘇聯芭蕾大師彼得·古雪夫。
畢業後,林泱泱先後在中央芭蕾舞團前身、上海芭蕾舞團等單位任職,逐漸成長為集表演、編導、教學於一身的芭蕾全才。
20世紀60年代,以胡蓉蓉、傅艾棣、程代輝、林泱泱等為代表的中國芭蕾藝術元老帶領上海舞蹈學校的師生開始籌備芭蕾舞劇版《白毛女》的創作。創作團隊大膽突破傳統芭蕾的程式,融入河北花鼓、山西梆子等民族音樂元素,借鑑京劇表演和紅綢舞、秧歌舞等民間舞蹈,創造了“拿起香爐打黃世仁”等極具戲劇張力的經典場面。

林泱泱任主要編導的芭蕾舞劇《玫瑰》劇照。圖源:上海文聯
“所有的芭蕾作品都有它自己的故事,都是土生土長的。”林泱泱生前經常強調生活體驗的重要性。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他走遍河北、廣西等地採風,創作出《苗嶺風雷》《包身工》等10餘部富有民族特色的芭蕾作品。
“中國人可以用芭蕾講自己的故事”
《白毛女》自1965年正式公演以來,已在全球演出超2000場,1972年首度走出國門赴朝鮮演出,1977年在法國連演10餘場,讓世界透過芭蕾這一國際語言讀懂中國故事。
1979年以來,林泱泱曾多次出國參加教學、藝術交流活動。日本松山芭蕾舞團鑑於他在舞臺藝術的普及、振興、教育諸方面做出的努力和功績,於2002年5月14日在東京授予林泱泱“國際藝術獎”。
“中國人可以用芭蕾講自己的故事。”林泱泱的這句話,在《白毛女》的生命力中得到完美印證。

林泱泱為演員排練根據曹植《洛神賦》改編的幻想芭蕾詩《神女》。圖源:上海文聯
有人曾問他:《白毛女》久演不衰的秘訣是什麼?林泱泱認為,首先是因為觀眾對於《白毛女》的故事非常熟悉,從文學作品到歌劇、電影,《白毛女》的故事本身已在群眾中紮了根,因此換成芭蕾這種形式演繹故事,當時的觀眾覺得很新鮮。一部經典舞劇的產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你從一個小樣發展到一個雛形,被觀眾認可了,再繼續打造。
林泱泱還表示,舞劇還是要反映中國觀眾熟悉的喜聞樂見的內容,脫離本土觀眾認知範圍與欣賞需求的作品很難得到認可,也就失去了成為經典的可能性。
“經典舞劇不是快餐文化,需要不斷打磨,需要審美沉澱。凡是經典舞劇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融合了西方古典芭蕾技巧與中國傳統文化內涵。”林泱泱說。

參考資料:上海芭蕾舞團、文匯報、上海文聯
編輯/作者:韓輝
責編:馬海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