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人們😭快來幫我評評理啊😭
說好梁文峰是做量化投資起家的呢?怎麼用Deepseek給我選的股票,一個月怒虧十個點😭???

上個月,DeepSeek剛火時,我以身試法,給未來的天網交出投名狀:
把100萬老婆本交給Deepseek,全權打理,評論區都說,我純純給民政局送人頭了。
如今一個月過去,先跟大家播報一下情況。
好訊息,整體沒虧,掙1萬多。

壞訊息,這個月大盤跟吃了竄天猴似的,我的DeepSeek組合卻趴在地上蠕動、蛄蛹。
我做了個動畫,方便大家直觀看出它上個月是怎麼蛄蛹的。

我勃然小怒,開啟Deepseek就要跟他興師問罪。
結果它竟然跟我畫上餅了,我:??????

。。。。。。(消氣了)

我說,那你給我推薦一個翻盤策略咯。
結果,Deepseek說,恒生指數估值十年最低,整體破淨,趕緊衝!

我:等等,咱這個杭州六小龍,村裡是不是剛剛通的網?
我印象裡,恒指都反彈一年多了,你怎麼說恒指還在破淨??
我趕緊用一個專門查指數估值的小程式驗算了一下,發現它的估值錯得離譜😅。

我終於知道不賺錢的根源了,Deepseek的估值資料是滯後的,這就導致它哪怕能對資產配置的分析頭頭是道,卻無法分析買點。
你看他指指點點運籌帷幄,實際上是在這兒拿十年前的老黃曆指點江山呢。

就像騰訊這家公司,大家都知道,護城河嘎嘎深,遊戲嘎嘎賺錢。
但是200買騰訊的人,和700買的騰訊的人,那收益能一樣嗎?

但是!!我又要說但是了!!!是否Deepseek炒股,完全沒有可取之處呢?
這一個月體驗下來,我恰恰覺得,Deepseek完成了任務。
首先,雖然本月,Deepseek推薦的組合跑輸了大盤,但畢竟沒有虧錢啊!沒!有!虧!還掙了1萬多呢!從絕對收益上來說,Deepseek完成了任務。

其二,我當時給Deepseek的指令,並不是要求它跑贏大盤,而是希望它構建一個,一年只用看一兩次的組合,它也確實構建了一個分散度足夠高,風險足夠低的組合,所以裡面有大量的紅利,低風險資產。

這個月科技股大爆發,那“一年只用看一次”的組合,在這種情況下,跑輸大盤不是很正常的嗎?
這就像去年英偉達狂拉的時候,你指著巴菲特的腦門說:納斯達克得了MVP,巴菲特就是躺贏狗!巴菲特這把的評分是3.0!
其實相比起大開大合,澳門風雲的個股,這種分散+低波的指數基金組合,才是更適合99%散戶的投資方式。

你問我為啥知道?因為,我曾經就是那種喜歡澳門風雲的散戶。
10年前的2014年,我還在讀大三,在《南方週末》經濟版做實習生。
編輯老師每天一到九點半,就拿著個手機前仰後合,他說我真是趕上了好時候,剛畢業就遇上牛市了,我就去華泰開了個戶,然後就遇上了人生第一個漲停:交通銀行。
現在回憶起來,那就是我交學費的開始。
對當時的我這種散戶,不怕虧錢,就怕掙錢,兜裡沒仨瓜倆棗的,每天看財經新聞,天天買各種熱門股,什麼東方財富,萬科,中國平安,每天看各種訊息,放水牛,創業板牛,信了一百個牛,最後一分沒帶走。
我買到過12塊錢的小米,我當時覺得,小米這麼優秀的公司怎麼可能只值這麼點錢?後來小米跌到9塊錢,我虧錢走了😅。

正是因為這些經歷,我才逐漸明白,一個散戶,懂什麼個股啊?
和那些天天全職研究產業的人相比,和公司的內部員工,高管相比,我差的太遠了,我咋能根據一點新聞,就覺得自己懂人家公司了呢?

2020年,我認清自己了,看個股,我就是菜B!
但咱還得接著玩,不玩學費不是白交了嗎???😅
承認自己看不懂個股,我開始買指數基金,不需要看清公司,只要看行業趨勢就可以了。
2020年前後,半導體、醫藥、軍工這些板塊很火,我買了不少軍工,邏輯是什麼呢?
世界不太平,中美摩擦不斷,那可不買點軍工對沖一下嗎?世界不太平,我美美收米,世界太平了,我收穫平靜的生活,這就叫風險對沖!
索羅斯也不過如此!晚安瑪卡巴卡!
結果沒想到,世界和平沒盼來,軍工暴跌倒是盼來了,所謂兩頭捱打就是這個意思,感覺全世界挑起戰爭,都是為了我賬戶裡這仨瓜倆棗。

後來我才知道,2021年,是軍工新能源半導體醫藥這些熱門賽道的歷史大頂,醫藥的坑到現在還沒爬出來,葛蘭至今還在捱罵。

又交了一筆學費,我又明白了一個道理:哪怕是進行指數投資,也要看估值,因為估值決定了你的買入時機是否合理。
哪怕號稱永遠漲的納斯達克,估值高了也漲不動,這兩天不就跌下來了嗎?
估值怎麼看?一個比較有效的指標,叫歷史百分位,就是看這支基金的估值,在整個歷史上處於什麼位置。
去年,某指數基金突然特別火,出圈了。我一查,這支指數基金,正在歷史估值百分位98%。
也就是說,在它98%的歷史時間裡,都比現在便宜,已經到了極貴的地步。
事實證明,它後來的表現確實不太好。

但話又說回來了,估值這玩意兒,一直都很難查,尤其是對散戶,有很多財經博主甚至把查估值做成了服務賣錢,
我就是在這次Deepseek理財挑戰時,發現了這個叫紅色火箭的小程式,查估值特別方便,屬於是專業金融資料下鄉了。
專業的萬得資料庫,動輒幾萬一個人,普通人根本買不起,但是現在用這個紅色火箭查估值,免費,免費,全免費,一毛錢不要,甚至還有紅包領👇🏻
我自己用了一段時間,發現它和其他行情軟體很不一樣的地方。
其他軟體,最強調的就是漲跌,點進去最顯眼的,就是紅紅綠綠的數字,很容易刺激你頻繁操作。
每天開啟行情軟體,就跟開啟一款放置遊戲似的,今天這個烏龜長胖了,明天那個青蛙餓死了,看著看著,就開始瞎操作了。

但紅色火箭,你點進去會發現,它最核心的資訊不是漲跌,而是這支基金,處於歷史什麼位置,估值如何?
比如就拿最近漲上天的恒生科技來說吧,動不動一天暴漲三五個點,看著挺嚇人,但是點進去看下估值,還沒到歷史平均值。
(沒有推薦大家買恒生科技的意思,大家自己看著辦哈)

所以用紅色火箭看估值!專治看盤癌!!剁手癌!!!!不會漲的你心慌,也不會跌的你眼淚噗噗在面裡連湯喝下。
它還有個神奇的功能,就是根據個股反推指數。
比如你看到小米和阿里最近漲的很好,想買,但又覺得價格太高,加上股價波動大,心裡害怕,可每天看著它漲又難受。
此時,這個反推指數的功能,就特別神奇,你可以搜出來所有含有小米,阿里的指數,然後嗷的一下買進去。

這樣,既相當於漲的時候你沒有完全下車,不用踏空焦慮,但也沒有完全上車,不用提心吊膽,還能睡個好覺。
當然,如果你來股市就是為了來爽的,每天享受兩眼一睜一閉,把籌碼推出去的快感,那當我沒說。


但,如果你是來追求財富穩定增值的,有自己的主業,我是建議你少看盤,多用紅色火箭查估值。
我現在就是,用Deepseek篩選指數基金,然後用紅色火箭檢驗估值,最新持倉也調整了,我願稱之為AI理財完全體形態!!!
過一個月再看,大家等我的好訊息!!!!AI理財第二季,啟動!!!
PS:之前寫過鏖戰大A十年曆程相關的文章,戳連結回顧👇
PSS: 投資有風險,本文均為個人經驗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果你買了賺錢了是你有本事,虧錢了也不要罵我,謝謝⚠
作者:梓泉
責編:梓泉
主筆:梓泉
設計:菁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