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騙徒往往在社媒尋找詐騙目標,例如臉書。 (美聯社)
在美國,一種名為“殺豬盤”(Pig Butchering)的新型網路詐騙正日益猖獗,數百萬受害者因此蒙受巨大損失,甚至傾家蕩產。面對天文數字般的被騙金額,越來越多的受害者開始將矛頭指向銀行,指控其在阻止詐騙和保護客戶資金方面存在嚴重疏忽。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揭露了俄克拉荷馬州土耳沙居民安娜瑪麗和克雷格·赫特夫婦的慘痛經歷。這對結婚近半個世紀的夫婦,畢生積蓄高達500多萬美元,本是安享晚年的退休金,卻在一場精心策劃的騙局中化為烏有。他們的遭遇不僅是個案,更暴露了銀行在防範這類複雜騙局方面的巨大漏洞。
克雷格·赫特的噩夢始於2021年,他偶然點開了一個線上投資廣告,隨後便收到了一個自稱“蒂芬妮”的人發來的資訊。“蒂芬妮”透過建立曖昧關係,逐步贏得了克雷格的信任,並誘騙他投資虛假的加密貨幣平臺。 騙局金額從最初的2.5萬美元,一路飆升,單筆最高轉賬竟達30萬美元。
在被騙子的花言巧語迷惑下,克雷格清空了他在舊金山財務公司Raymond James的退休賬戶,甚至動用了他母親的信託基金。更令人震驚的是,他還在妻子毫不知情的情況下,申請了一筆高達35萬美元的房屋淨值貸款,並將這筆錢也投入了騙局。
直到2022年8月,安娜瑪麗在沃爾瑪刷卡被拒,才驚覺家中財務出現異常。在她的追問下,克雷格才痛苦地承認自己可能上當受騙。
赫特夫婦報警後,安娜瑪麗與姐妹們花費數月時間,抽絲剝繭地調查,最終揭開了騙局的全貌。她們發現,克雷格頻繁地透過在阿維斯特銀行(Arvest Bank)開設的賬戶向騙子轉賬,然而,銀行員工對於如此異常的大額交易卻未察覺異樣,也未進行進一步的調查或干預。
2023年,安娜瑪麗正式對阿維斯特銀行提起訴訟,指控其業務疏忽,未能有效阻止這起詐騙。
“殺豬盤”騙局通常由位於東南亞或西非的犯罪集團操控,他們透過Facebook等社交媒體物色目標,偽裝成投資專家或曖昧網友,一步步地“養肥”受害者,最終將其畢生積蓄洗劫一空。這類詐騙每年從美國人手中騙取數百億美元,赫特夫婦的案例並非孤例。
全美各地,包括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富國銀行(Wells Fargo)等主要金融機構,都面臨著受害人提起的類似訴訟,指控它們未能有效監控和阻止可疑交易。 例如,加州一位80歲寡婦愛麗絲·林(Alice Lin)因被騙走72萬美元而起訴摩根大通,聯邦法官甚至駁回了摩根大通要求撤銷此案的請求。
銀行在防範詐騙方面確實面臨兩難境地:若不阻止可疑交易,可能被指控疏忽失職;但若過度干預客戶的交易,又可能引發客戶不滿,認為銀行侵犯了他們的財務自由。 此外,1970年頒佈的《銀行保密法》(Bank Secrecy Act)主要側重於監控洗錢活動,對於受害人主動授權的詐騙交易,銀行往往缺乏明確的干預許可權。
然而,安娜瑪麗的訴訟指出,阿維斯特銀行在面對大額轉賬、可疑收款人姓名以及未經核實的房貸簽名等明顯異常情況時,未能盡到審慎義務,構成法律上的失職。 目前,此案已進入仲裁階段,其結果將可能對未來銀行處理類似詐騙案件產生深遠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