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藍字“九邊”關注我。
絕對不是想傳播負能量,我自己其實算是高考的受益者,畢竟我也是透過高考從小鎮一步步走到了首都定居。這種事,放在咱們千年歷史裡都是很少見的,但是最近幾十年卻大規模批量出現,高考確實居功至偉。不過必須要說:
如果你今年高一了,我會勸你好好學,高考非常重要。
如果你明天要考了,並且預計成績很好,恭喜你,人生會容易一些。
如果你要高考了,但是卻是個學渣。那麼我想說,考不上也沒啥事,別太擔心,大學學歷這些年是越來越貶值的,而且考不上也還有很多發展方向。
事實上我經歷過那場殘酷的競爭後,清楚地知道一件事:
高考這場比賽,很多人一上場已經輸了。
首先從資料上就能看出來:
2024年高考報考1342萬人,達到了歷史最高,錄取多少呢?大約415萬本科生。考慮到現在好一些的崗位不要211以下的,那211以上的有多少呢?60萬不到。而且在這之前,已經經歷過一輪中考的篩選,已經篩掉了四五百萬人。
大家都知道吧,這幾年有個說法,說最難的其實不是高考,是中考,中考已經定了絕大部分人在教育這條路上能走多遠。
看到了吧,說再多的“祝願大家金榜題名”,絕大部分人已經輸了。
而且大家考慮過一個問題沒,如果考試考的不是文化課而是長跑,哪怕我高中實驗班裡的那群人大機率考本科也費勁。如果考的是唱歌或者跳健美操,他們連專科都考不上。恰好考的是以記憶和數理為主的這種模式,他們這群人就佔盡優勢。
可見任何比賽設計出來的時候,天然是偏向一部分人的,或者說有一部分人天然是適合的。同時也意味著另一部分人天然不適合,怎麼都玩不明白。
這裡的“不適合”有各種原因,可能家境太差,從小沒能好好培養,也可能天生不是學習那塊料,而且現在已經有足夠的研究證明絕大部分人都不是學習的料。
我寫這篇不是準備批判高考不夠公平,高考確實很公平,甚至可能是藍星上最公平的制度。但是對於很多人來說,天生不適合這場比賽,剛開始就輸了。
這倒有點像羅振宇前段時間說的一件事,他說他理解不了龜兔賽跑裡,烏龜為啥要同意這場比賽,烏龜在陸地上是怎麼都贏不了的。它應該去比潛水或者活得久,在那些領域,兔子就是個渣渣。
這讓我想起來一件事,就是海淀媽媽們。跟很多人理解不一樣的事,雞娃這事並不是你去雞就有效果,整體呈現出“小雞小效果,大雞不知道啥結果”。
也就是說,並不是所有孩子都適合雞,有些娃使勁雞是有用的;有些孩子你太使勁可能把他給逼跳樓了。
之所以海淀媽媽比較出名,海淀聚集了全國所有的做題家裡的卷王,他們本來出廠設定就跟高考這個體系很契合,而且考了幾十年,對考試懂得不能再懂。畢業後進入海淀的科研院所,時間充足正好折騰娃,而且那邊也聚集了全國最多的教培機構,非常得心應手。
恰好他們的娃因為遺傳原因,一般腦子都還不錯,加上有個精通考試所有技巧和套路的家長,自然就產生了巨大的優勢。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擅長,我身邊幾乎清一色都是名校畢業的,他們的下一代裡,有不少發生了“均值迴歸”,對學習這事也不太感冒。這些人雞娃一段時間後,可能發現不是那塊料,也就放棄了。或者目睹了一些孩子被逼抑鬱,開始重新反思,覺得孩子健康才是第一位的,當前應該鍛鍊好身體等等。
說這個的意思是,
哪怕在學霸父母濃度超級高的海淀,那些學霸的孩子也有很多天然不太適合讀書,更別說別人了。
一般來講,這個體系裡,大概有60%的人一參加競爭就已經輸了。如果你就天生不適合,那也正常;你如果特別擅長考試,那才是另類,在人群裡絕對的少數,一千多萬人裡,只有六十萬人勉強及格。
而且高考本身是排位賽,結局是註定的,註定絕大部分人是輸家。
當然了,專門開一篇並不只是想告訴大家:考不上也沒事,天塌不下來,反正絕大部分人都考不上。
而是想說,路還長,翻盤機會多的是,高考這個不太適合你的比賽已經結束了。每個人接下來最重要的事,就是去找找自己最擅長的比賽,並且在那裡勝出。千萬不要懷疑,每個人都有個自己特別擅長並且遠超別人的賽道,一旦踩上去,你就贏了。
如果說有啥建議,我覺得有下邊幾條:
1、學歷不好,就不要嘗試去層級明確的組織里爬天梯了。
大家要知道一件事,叫“組織評價”。
你去做個小生意,或者跟著別人去倒賣二手車,修車、改車,賣菜,或者學個手藝去做攝影寫文章編段子做軟體。往往你的顧客說你做的好,那你做的就好,你就能得到市場的回報。你可能沒啥文憑,但是就憑賣出去的東西多,你就能賺到錢。這叫市場評價,“賣出去”是唯一的評價指標,根本沒人關注你啥學歷。
但是你加入一個大組織,你到底做的好不好,是要綜合評價的,這時候考慮的,就不僅僅是你的手藝怎麼樣,還要考慮你的教育背景什麼的,提拔的時候,可能會因為你的學歷卡你,最後把不如你的人給提上去了。
這在大公司或者政府部門裡非常明顯,所以學歷不行,就往手藝人和個體戶方向發展,讓你的消費者或者顧客來評價你,不要往那種規模化的機構裡鑽,衝進去大機率是炮灰。
而且那種組織里,出了政府和國企,最後只有一小部分人能混下去,絕大部分人都得出局,哪怕大家都有名校學歷。
也就是說,一旦學歷不行,就別想去那種大組織了,一方面進不去,另一方面進去了也很難爬上去。儘快想著學手藝,幹個體戶。
大家不要覺得個體戶丟人,其實那些名校畢業的,年紀輕輕進入大廠,如果升不上去,四十歲左右也得被迫去做個體戶,而且絕大部分做的也沒啥技術含量,屬於殊途同歸了。
2、一定要不斷地生產價值,或者說生產產品,你有產品別人才可能買。如果連產品都沒,別人咋買?
這裡的“產品”,內涵極其豐富,可以是路邊的糖炒栗子,也可以是軟體,文章,短影片,以及各種小生意。無數人透過內容生產已經致富,這些人裡,絕大部分都沒啥好學歷,因為學歷高的人還在卷大廠。
大家不要覺得這些東西低階,這個社會不僅僅需要研發科技的科學家和打螺絲的工人,更多的人都在從事伺候大家,取悅大家,一旦做的好,保你一生富貴。“取悅群眾”這個領域,是可以近乎無限細分的,任何一個細分都是可以無限做大的。
此外每個人都應該發展幾個長時間經營的愛好。一方面有了愛好的人生才能精彩一些,而且這些愛好說不定將來還能給你帶來額外的發展機會。
那些混的好的人,最後肯定是經營自己擅長的領域去了。
3、要相信運氣。
我們的教育系統極度迴避讓大家變成機會主義者,不過現實就是個機率主導的世界,你能不能最終出人頭地,運氣佔了90%以上。這一點古人早就發現了:
富在術數,不在勞身;利在居勢,不在力耕。
那個“術數”說的特別好,手段和運氣,缺一不可。
相信運氣的人更不容易陷入線性思維的困局,線性思維的人總覺得自己現在不行,將來也不會行,一步錯步步錯,越想越消極。
之前有廣東同事跟我說,他們那邊高考壓力也很大,但是廣東人很淡定,考不上就去跟著親戚經商或者去海外,根本不愁沒活路。
多去嘗試多去闖,不要拘束在小地方坐井觀天,去遠方,去一線,去海外,只有不斷去面對更大的世界,才能刷出新裝備。而且要利用錯位優勢,比如海外華人都有個共識:在發達國家你的優勢是便宜,在落後國家你的優勢是見識,總能佔到點便宜。
當然了,要主動避開一些陷阱,比如千萬不要隨便負債,刷信用卡擼小貸什麼的,今年看到一句話,說“負債是新型奴隸制”,說的有點過分,但是卻是應該避開。
4、沒必要總和別人保持一致。
絕大部分人怕極了跟別人有差異,總想保持隊形,畢竟融入集體才能讓人有安全感,但是你一旦這樣做了,也就隱藏在了芸芸眾生裡。
不妨大膽點,如果想象都不敢往大了想、往別的方向想,那人真是徹底廢了。
而且有個事可能大家沒意識到,大學畢業過十幾年,那些混的最好的,往往是班裡比較學習靠後的。
仔細一想倒也不復雜,他們能考進去,說明基本的腦子並不比其他人差。大學學習不太好,說明他們心思根本不在學習上,一直想搗鼓點別的。
搗鼓的東西多了,過一些年說不定就暴富了。反過來講,那些學習特別好的,進入職場一帆風順不用考慮別的事,按部就班一眨眼十幾年過去了,反而慢慢把優勢耗盡了,一路凱歌然後到了三十多歲快四十突然就變成了公司的最佳化物件。
這裡並不是說學習好的就會倒黴,學習不好的才能成功,而是說財富往往藏在折騰裡,非常規的行為有非常規的收益;你永遠不折騰,永遠規規矩矩,最後只能是拿正常的收益。
另一個比較搞笑的事,很多人最後混的不錯,往往是被公司給趕了出來沒啥事可做,然後硬著頭皮創業反而成了。
這裡並不是給大家宣揚小機率事件,而是說:活法很多,多去低成本嘗試、多折騰才可能有超額收益。
就寫到這裡吧。
文末還得再說一次,並沒有說高考不好。高考很好,尤其對於那些優勝者來說。但是在這種排位賽裡,註定絕大部分人是沒法受益的。沒辦法的事,規則就是這樣的,過幾天考完,就會有900萬人去大專或者復讀。事實上今年1300多萬考生裡,就有400萬是復讀的。
但是社會是越來越多元的,你能提供奇怪角度的奇怪服務和價值,一樣能得到超額回報,不一定需要那張文憑。
疊加咱們這個社會現在資訊幾乎是無限透明的,你可以透過網路去學你任何想學的東西。你要是願意學,透過網路四年可以比大學學得多的多。
現在的網路也給了普通人很多展示的機會,誰抓住就是誰的。
等到畢業十幾年回過頭看,會發現學歷的重要性真的一般。最關鍵的,還是熱忱、信心、執行力、精力、想象力、親和力這些因素,還有最關鍵的勇氣,這些對未來才至關重要。
不管咋樣,路還長,世界很大,資源也近乎無限,關鍵是用什麼角度去看待。
感謝閱讀,如果覺得不錯就點個贊和在看吧。
如果轉載本文,文末務必註明:“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此外大家有興趣關注下我的影片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