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宇宙的盡頭是編制,據統計,2024年國考報名人數高達291.4萬,刷新歷史記錄,與2019年的138萬相比,總體人數翻倍。
除總體人數外,2024年國考招錄人數為3.96萬,綜合平均競爭比達到66:1,最熱崗位甚至達到3,572:1,競爭的激烈程度不言而喻。


宇宙的盡頭是考公,這話一點都不假。
然而,考公的不只有國內學生,留學生考公最近幾年也已經成為了一大趨勢。小編也經常聽到有同學問,留學生回國考公,報名會不會有限制?
首先,留學生當然有資格加入中國的國家公務員體制,特別是那些擁有相關學術背景和政策優勢的留學生。儘管某些特定的涉密職位可能會對留學生的報名產生限制,但絕大部分的職位都是對留學生開放的,包括國家公務員考試、省級公務員考試和定向選調等。
而且,國家在“一帶一路”和“走出去”的政策大背景下,對於接受過國際化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也在變大。在有外事需求或對小語種要求高的崗位中優勢明顯,比如商務部、貿促會等,而且更容易適應之後的工作。
根據國務院釋出的中央黨群機關/行政機關及下屬機構的招聘條件表顯示,每年有近400個職位明確表示要求6.5-7.5分的雅思成績或80-105分的託福成績。

崗位不同,對考生的專業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分為不限專業和限制專業兩種型別。
在有限制的崗位中,限制到四級專業名稱是最嚴格的。也就是說,畢業證書上的專業名,必須和表格裡標註的專業名稱完全對應。越大眾、概念越廣泛的專業越容易匹配,如果你的專業無法對應到國內任何一個專業名稱,是沒有機會報考這些崗位的。
但是,對留學生而言,一個最棘手的問題就是專業認證問題。國內外院校的專業名稱並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而公務員招考,對於學歷和專業的限制卡得非!常!嚴!格!
“應用金融”和“金融”兩字之差
錯失考公資格


圖源小紅書
財會類
專業細分:會計/審計、統計學、財務管理、稅收學等。
招錄部門:稅務局、發改委、中央辦公廳、海事局、鐵路公安、審計局統計局、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室、銀行等。

尤其會計、財務是一個萬金油專業,專業性強,社會需求量大,崗位多,沒有哪個單位不發工資不算賬的。
計證券管理委員會、統計局、稅務局、銀保監會、審計局、海事局、鐵路、社會保障局等每年都會招收大量財會專業的學生。甚至公立大學的圖書館財務處、公安經偵都需要會計。
管理類
專業細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
招錄部門:工商管理局、統計局、公共事業管理中心、政府公共政策部門、城管局等。

法學類
專業細分:各類法學。
招錄部門:公安局、發改委、檢察院、法院、教育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鐵路公安局、長江航運公安局等。
由於需要招錄大量法學類專業人才,負責涉法、法律法規、行政訴訟等相關工作。每年需求量巨大,甚至供不應求。學法的同學只要過了法考,基本相當於半隻腳踏入了體制內。

計算機類
專業細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資訊、軟體工程、資訊與通訊工程、網路空間安全、物聯網工程、數字媒體技術等。
招錄部門:政府、檔案局、網信辦、公安局、稅務局、通訊管理局等。

相比於其他專業崗位,計算機考公很有優勢:招錄人數多,招收的部門多,城市選擇更多。
新聞傳播類
專業細分:新聞學、新聞傳播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傳播學、編輯出版學、網路與新媒體、數字出版、國際新聞與傳播等。
招錄部門:外文局、外交部中央辦公廳、中央宣傳部、中國文聯,海事局、稅務局、公安局、銀保監會、氣象局、智慧財產權局、文物局、郵政管理局等。

除了以上五大常見考公專業,人力資源管理、金融、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等專業,也在各大招考簡章中常被提起。
與之相對的,工程、生物學、舞蹈學、考古學等專業,招考比較少,基本只能報三不限崗位。如果目標明確留學回來就是要進體制內的,建議避開這些專業。

總而言之,留學生回國考公不僅不會受到限制,還會因為留學經歷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機會。不過最後能報考什麼崗位,和專業選擇有很大關係。如果你也想要回國考公,一定要提早做好準備,選好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