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華府訊息》連續更新的第1787天
特朗普在其第二任期的第二次內閣公開會議上,面對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GDP意外萎縮0.3%的資料,意料之中地試圖將責任推給前總統拜登,稱“這是拜登的,不是特朗普的(問題)”。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拜登任期的最後兩年,每一季度經濟都是正增長。特朗普政府的這一表現不僅遠遜於經濟學家預測的0.4%增長,也標誌著三年來最差季度成績,與拜登任期最後一個季度2.4%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特朗普曾宣稱其連任將開啟“新時代的黃金期”,但POLITICO指出,初期經濟表現得更像“白鑞時代”。分析人士認為,這一開局將削弱特朗普對經濟領導力的主張,也與企業界對其迴歸後經濟繁榮的預期大相徑庭。

圖片來源於網路

眾議長約翰遜週三表示,儘管特朗普政府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引發了經濟動盪,國會暫時不會介入,但若行政與立法權力出現“失衡”,國會或將出手限制總統的關稅許可權。他強調,目前的狀況尚不構成干預理由,並稱如有必要將先與總統溝通。儘管部分共和黨議員支援撤銷關稅立法,約翰遜已採取程式手段阻止眾議院推動相關法案,展現出共和黨高層在貿易政策上對特朗普的高度放任態度。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特朗普要求烏克蘭“償還美國援助”的背景下,美烏兩國週三簽署了一項關鍵礦產協議,成立“美烏重建投資基金”,這標誌著美國將獲得烏克蘭稀土資源的戰略准入權。儘管協議細節有限,但特朗普正強烈施壓基輔開放其鋰、鈦等重要資源。雙方仍強調這是一項對等投資安排,有助於確保烏克蘭未來獲得美方軍事支援。 財長貝森特表示,該協議體現特朗普政府致力於支援烏克蘭主權與和平程序的長期承諾。特朗普則稱此舉“理論上”將讓美國收回更多回報,並避免在援烏問題上“看起來很傻”。該協議也被烏克蘭總理視為吸引全球資本、重建國家經濟的重要里程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協議文字刪去了早前烏方反對的“償還軍援”條款,並新增保護性條款,確保其內容不違反烏克蘭入盟所需遵循的歐盟法律。烏方經濟部長表示,該協議符合憲法和國際承諾,有助於釋放長期合作訊號。但有專家指出,當前戰時環境下,外國投資意願低迷,礦產專案開發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協議更多具有象徵意義。

圖片來源於網路

克什米爾地區近日發生針對遊客的致命襲擊,印度指責巴基斯坦幕後支援,引發兩國關係自2019年以來最嚴重的緊張局勢。印巴雙方互逐外交人員、威脅暫停關鍵條約,並暗示可能採取軍事行動。印度暗示將實施有限打擊,巴基斯坦則警告將軍事回應。儘管兩國皆為核武國家,戰略以威懾為主,但不同的核政策與邊境摩擦令誤判風險升高。在國內壓力和歷史先例推動下,衝突可能集中在克什米爾實控線周邊。美國、中國及海灣國家紛紛介入呼籲剋制,全球主要力量均不願看到南亞陷入新一輪戰爭。

圖片來源於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