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磊看世界
最近關於中東局勢的資訊非常多,以巴以衝突為主的區域地緣政治和直接導致的戰爭問題,使得人們逐步的陷入了對細節本身的關注和討論,從而變成了一種淺顯的判斷和價值觀的跟隨。
殊不知這裡面需要深刻思考和討論的,並不是無時無刻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不同現實和結局,而是如何擺脫對當下事件的追隨式理解,去往脈絡式的歷史和未來走向的預判(瞎扯),如果不是基於思考未來去理解當下的事件,那對當下的理解本身就很難趨於真相化和產生更大知識價值。
當然,我也是閒聊瞎扯,僅供大家課外閱讀打發無聊時間。
關於以色列採取的戰爭行動,今年以來有了新的主導方式,那就是基於情報滲透、戰術行動、利用國際局勢等,進行直接的“定點清除”。
包括今年一月份在黎巴嫩貝魯特對號稱哈馬斯“二號人物”、政治局副主席阿魯裡的直接襲擊身亡;七月份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對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哈尼亞的定點襲擊身亡;再到這兩天在加沙對辛瓦爾的襲擊身亡等。
以色列到底要幹什麼?為什麼會在這個時候進行看上去“一意孤行”的軍事行動?基於這樣兩個疑問,我展開來閒聊一下。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一輪以色列的瘋狂戰爭,是基於對哈馬斯人質綁架事件的報復,從這個角度來說,以色列的行動是有一些“合理性”的。
但大家有沒有想過,按照目前以色列情報系統和戰爭層面的“定點清除”能力,能夠在黎巴嫩首都和伊朗首都,還有加沙哈馬斯領導人駐地精準且輕鬆的炸死哈馬斯的幾乎所有主要領導人,難道以色列就不知道人質所在地?或者說根本無法救出哪怕一個人質?
這就好比說,能精準掌握和打死綁架“主謀”,但就是沒辦法找到和救下“人質”,確實很難理解。
更為詭異的點在於,為什麼哈馬斯針對的不是純粹的以色列人,恰好要選擇在國際音樂節這樣的場合,“綁架”來自全球各國的民眾呢?僅僅是因為製造轟動效應?
在以色列沒有啟動“定點清除”這種邏輯之前,或許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但當“定點清除”計劃和不可逆的戰爭推進之後,你就會發現,以色列情報系統對整個相關體系的滲透,不僅僅是說把黎巴嫩、伊朗等滲透成了篩子,更大的可能是,整個哈馬斯的行動,都可能是滲透進哈馬斯的以色列情報系統給出的“餿主意”,才會選擇搞這種國際音樂節綁架全球各國人質的事情。
到底是誰給哈馬斯出了“餿主意”,是誰在給哈馬斯提供什麼國際音樂節等等這些舉辦和附帶的資訊等等,也是值得思考的。
也就是說,當以色列可以在很早之前就能把哈馬斯領導人在黎巴嫩、德黑蘭,以及加沙地帶等的詳細活動了如指掌的時候,其情報系統影響這些組織做一些“陷阱”決策還是挺簡單的。
如果我們從“人質”事件的結果上去看,以色列獲得了開戰的所有理由,綁架了全世界的同情心(難道你們不想救你們國家的人質回家嗎?),同時也就獲得了對加沙平民開戰的理由(因為可以說平民保護了人質劫持分子),也獲得了“定點清除”和各類“暗殺”的理由,還獲得了國際市場儘管可以指責以色列殘忍,但又說不出其他什麼的無奈。
當然,對於以色列這樣,在面對黎巴嫩、加沙等層面,可以降維打擊的各類實力層面(比如辛瓦爾臨終前用木棍打以色列無人機,木棍和無人機可能也是差距),以色列想策劃什麼戰略事件,任何時間其實都是可以的,那為什麼會選擇在這個時候呢?
道理很簡單,因為考慮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度和容忍度,我可以肯定的說,如果沒有此前發生的俄烏衝突,以色列不會在這個時間點上如此肆無忌憚。
正是因為此前已經有了俄烏衝突這個更為牽動世界各個大國的“第一關注點”,以色列的策劃和戰爭,就算後續進行了更為不人道的做法,遭遇的國際壓力也不會太大。
畢竟俄烏衝突將歐洲、美國,甚至是全球其他所有大國在輿論和關注度層面都牽扯其中,關注俄烏戰局和走向,也就是到底俄烏哪一方獲勝之類的大國精力牽絆,遠遠超過關注以色列在加沙、黎巴嫩和德黑蘭採取了什麼行動。
另外,站在整個西方“主流”價值觀的角度,“先進”對“落後”是可以進行“棍棒”式“教育”和“改造”的,落後就要捱打具有認知層面普遍的“合法性”。這就使得一直以來,以色列的戰爭行動對於整個西方來說,都存在較大的寬容度。
那說這些,要表達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只是對過去的解釋,而真正要說的是,基於這種理解和判別,要找到以色列到底“想要幹什麼”這個問題。
很多時候,我們基於同一種環境和有限的背景去理解不同國家的需求,這個實際上是不對的,因為每一個國家都有不同的歷史和現實需求,比如美國的需求就是要繼續“領導”世界,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大部分是脫貧致富,而像以色列這種經濟發達、可以調動整個全球猶太財團和知識資源、美國都得跟著配合、維持信仰等共同理念體系的共識能力非常強的國家,到底想要幹什麼呢?
很多人可能會說,這是不是想多了,人家就是想清除“哈馬斯”,打擊“恐怖主義”,“保護”以色列國民。其實如果去深入的看看以色列在科技、商業貿易、農業、教育,以及各種學科體系的發展和新學說體系,你就會發現,以色列自認為對人類未來的貢獻,在現有的這樣一個國土和輻射範圍內是無法實現的,更何況還有“天選子民”的信仰責任。
那以色列接下來會幹嘛呢?我們繼續瞎扯。
如果從歷史的發展來看,整個歐洲,甚至是整個西方文明體系的根基,實際上是在地中海周邊,無論是此前的古埃及,還是後來的古希臘、古羅馬等,全都是圍繞地中海生長出來的。
包括波斯和阿拉伯世界的崛起,其交匯點也只是將以地中海為主的經濟政治文化等重心東移到了如今的伊斯坦布林等地區,實際上依然屬於地中海圈層。就算後來地中海北邊的遊牧和北歐“海盜”體系崛起,向南持續擴張,但也並沒有從根本上撼動地中海周邊對整個西方文明體系的影響。
而真正把整個歐洲文明及經濟等核心體系從地中海周邊奪走的,是很晚才發生的事情了,具體說是近現代西歐工業革命的爆發,遠離地中海核心圈層的英國崛起,到如今的德國工業經濟對歐洲的牽動,尤其是歐盟建立之後,整個歐洲體系的資源流動都是朝著法德這一地中海北邊方向,導致地中海地區進入了歷史級別的真空期。
如今的埃及、義大利、希臘,也包括土耳其在內,早已起不到帶動效應(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國南部實際上屬於大西洋圈層了),地中海這個孕育了諸多改變整個西方和全球的地域,如今正在被“閒置”(相比大西洋、太平洋、中國南海等)。

基於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以色列和猶太資源體系持續的“戰略”行為就有了新的邏輯。
整個地中海東岸的主要通道、港口和貿易地區,都將成為以色列的目標,僅僅基於海法和特拉維夫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吞了貝魯特、加沙,如果再加上俄烏衝突導致的東歐貿易通道的中斷,以及土耳其陸路通道的侷限性和建設難度,那麼地中海東南將再次成為未來整個中東、歐洲、北非,以及印度洋的商業和貿易樞紐。
以色列如果再控制了貝魯特和加沙,這個地區唯一能分流以色列貿易和商業資源的通道,就只剩下埃及的蘇伊士運河了。
當然,大家覺得這只是一種“想多了”的理解。那我們就再來一個有意思的預測,基於我以上的瞎思考,可以得出這樣兩個結論:
第一個是,大家現在感覺以色列是針對伊朗,感覺立馬要跟伊朗開戰,這實際上完全是一種錯覺,我可以這樣告訴大家,以色列的目標從來不是伊朗,但基於伊朗的影響(可以理解為幕後是伊朗),以色列在打擊哈馬斯等方面反而成本更低,因為針對目標更明確、更集中,這個時候只要保證每次行動之後,伊朗“沒辦法”就可以了。
所以大家去看,只要以色列每次行動“過火”,伊朗剛要“發火”,結果美國立馬就會表態,派軍艦到伊朗附近什麼的,讓伊朗覺得這都是美國指使的,注意力就從以色列轉向美國了,而伊朗整體的共識肯定是目前還不能跟美國開戰,對伊朗自己也是一個臺階,就此了事。
說這個什麼意思呢,就是以色列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真正地緣目標,根本不會是伊朗,而是逐步的蠶食黎巴嫩和加沙地區,只是要保證在這個過程中,國際社會和伊朗的反應是可控的就可以了。這就是我的第一個結論。
第二個結論是,以色列未來更大的,更長遠的目標,可能不會停留在加沙和黎巴嫩這個層面,很有可能是一個大家想不到的方向,那就是埃及方向。
當有一天把加沙幾百萬難民趕到埃及,把類似哈馬斯這樣的組織搞成在埃及的流亡組織,然後利用情報系統讓這些組織策劃一些“設計”好的恐怖事件,比如對蘇伊士運河進行破壞等,那麼以色列針對埃及的理由也就充足了,全球都會呼籲以色列接管蘇伊士運河更好。
所以說,未來從更長的歷史角度看,埃及是否保得住蘇伊士運河,很難說。只是現在大家看這些瞎猜似乎還很遙遠罷了,當然我只是提供一個方向,來給大家一個瞎思考的角度。
那在國際政治和貿易等體系當中,以色列僅僅是基於地中海“閒置”而搞事情嗎?我覺得當然不是,除了跟美國的關係,以色列未來的“外交”方向其實會越來越明確,這一點我再給大家一個新的思考角度,那就是基於現實的大國和信仰狀態,以及貿易體系的聯通來說,以色列很有可能會非常重視跟印度的關係。
以色列跟穆斯林世界的完全和解是遙遙無期的,這牽扯到宗教、文化和發展階段、地區利益和全球目標等等層面的問題,而印度想崛起,其中的國內長期信仰層面本身就面臨印度教和穆斯林的衝突內耗,印度並不是一個現代性很強的完全世俗化的國家,因此說,從基於共同面臨的穆斯林世界的這樣一層關係來看,以色列和印度很大的機率會有非常底層的外交互動關係。
更為直接的貿易和商業觸動在於,從以色列所掌控的地中海東南方向到紅海和印度洋,正好跟印度是非常好的對接地區。這就是為什麼最近幾年,印度湧入了那麼多的猶太資本,這一方面是基於美國要跟中國脫鉤,這確實沒錯,但也不能忽略猶太資本的長期佈局。
要知道猶太復國策劃了數十年,以色列對自身發展的建設,以及對戰略目標的蠶食,都是以數十年和上百年這樣的週期來搞的,跟印度的國際關係發展可能也會如此。

以上這些瞎思考,和瞎預測,實際上對現實的中東和巴以局勢理解可能不會有即時的滿足感,那我再說一個非常具體的,對巴以局勢的判斷。
這一輪巴以局勢如果要讓以色列完全收斂,很大的機率可能不是“人質”問題,而可能是要等到俄烏衝突徹底結束,因為只有俄烏衝突徹底結束,歐洲很多國家才會把關注點放在加沙局勢,加沙可能會獲得更多有意義的援助等,同時也會給以色列更直接的外交和輿論壓力。
以色列這種國家,是不會在乎穆斯林世界和發展中國家說什麼的,因為其特別相信國家發展的階段在國際事件當中的“說服力”,比如只要證明只有以色列能給該地區帶來真正的經濟發展,能改變大家的現實生存狀態,能走向現代經濟和尊重個人等,這些東西的說服力在穆斯林世界和發展中國家層面是非常強的,很多人就會就自然而然的認為以色列沒錯。
但我只想問一句,真正的警察,會因為一個村莊跑進去一兩個“罪犯”,而屠戮整個村莊嗎?當然,侵略者會(曾經積貧積弱的中國早就領教過了),因為一旦想侵略,理由總會被製造出來。
因此說,世界上每一個衝突的誕生(比如俄烏衝突),以及歷史走向的改變(比如地中海歷史地位的衰落),都會引起新的,而且是全球性的影響,這種影響的持續會遠遠超出大家的想象,同時也會逐步的滲透到全球每一個經濟貿易體系,從而潛移默化的改變國家、商業和個人的歷史命運。
以上僅供閒聊!
文/肖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