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流落異國到榮歸故土:圓明園龍首的傳奇百年漂泊史

全文共2441字 | 閱讀需5分鐘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文物承載著厚重的文化記憶與歷史價值。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作為中國近代歷史的特殊見證者,其每一件的流轉都伴隨著時代的滄桑變遷。其中,圓明園龍首的故事尤為引人關注,它的經歷不僅是一件珍貴文物的漂泊史,更是中華民族對流失海外文物追尋與迴歸的執著縮影。

一、龍首的誕生與圓明園的輝煌往昔
1759年,乾隆皇帝下令郎世寧設計圓明園西洋樓最大的歐式園林景觀海晏堂。海晏堂的十二獸首均由宮廷西洋畫師義大利人郎世寧主持設計,法國人蔣友仁監修,宮廷匠師精心製作。這些獸首融合了東西方藝術風格,不僅是實用的水利設施構件,更是巧奪天工的藝術珍品,代表了當時中國高超的工藝水平,也彰顯了圓明園作為“萬園之園”的輝煌與壯麗。
1786年,一套由宮廷畫師伊蘭泰作畫,中國工匠雕刻,在法國製作銅板的《西洋樓透檢視銅版畫》完工。這套共二十幅的銅版畫,細緻地描繪了長春園西洋樓包括海晏堂在內的十座西式建築,為後人瞭解當時圓明園的建築風貌提供了珍貴的資料。在那個時期,圓明園是中國皇家園林藝術的巔峰之作,吸引著世界的目光,而龍首等獸首作為其中獨特的裝飾元素,靜靜地安放在海晏堂,見證著圓明園的繁華與榮耀。
二、戰火紛飛中的流離失所
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入圓明園大肆搶掠珍寶,並縱火焚燒,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毀於一旦。十二生肖像下的石雕被砸碎,12件獸首銅像也從此流落四方。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浩劫,圓明園的文物被掠奪、破壞,龍首也在這場災難中開始了它長達百餘年的漂泊生涯。
1882年前後,法國駐大清國全權公署謝滿祿買到了十二獸首中的鼠、牛、虎、兔、龍、馬、豬等七個,以及海晏堂其它銅構件等重要圓明園文物。然而,在運輸回國過程中豬首、兔首、鼠首被竊遺失,只有牛首、虎首、馬首及龍首被帶回法國。謝滿祿給帶回的獸首分別拍攝了照片,這些照片成為後來研究龍首等獸首早期流傳軌跡的重要依據。從此,龍首在異國他鄉開始了它漫長的輾轉歷程。
三、漫長歲月裡的追尋與爭議
在之後的歲月裡,龍首的蹤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2009年3月,中國臺灣收藏家王度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下落不明的圓明園獸首中的龍首在臺灣,且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狀態良好,價值四五百萬元臺幣,但其收藏者因鼠首和兔首遭遇的風波,估計短時間內不會讓龍首現身拍賣。這一訊息引發了廣泛關注,但也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2013年7月2日,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在做客中新網影片訪談時表示,龍首在臺灣的傳聞有個人炒作的嫌疑,因為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龍首在臺灣,也無法提供照片和獸首的來歷。這一質疑使得龍首的下落再次陷入迷霧。
直到2018年12月17日下午2點30分,在法國一家小型拍賣公司TESSIER&SARROU舉行的亞洲古董藝術品拍賣會上,一件來自中國的生肖龍首最終以240萬歐元落槌。據瞭解,這件龍首是謝滿祿後代孫女的嫁妝,並一直傳承下來,其後代起初並不知道龍首來自圓明園。此次拍賣引發了巨大關注,也讓龍首再次進入公眾視野。隨後,頂級銅雕工作室奧格瑞瑪在其公眾號上發表從專業角度分析巨大爭議中的《圓明園・銅製龍首》一文,對龍首的工藝、歷史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進一步推動了對龍首的研究與關注。
四、迴歸之路的曙光與最終迴歸
2020年5月23日,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在其微博上透露圓明園龍首已經完成交割,不日將回到東亞地區,買家為中國人。劉陽表示龍首的傳承脈絡自19世紀起就一直被法國德薩馬雷家族(謝滿祿家族)收藏,傳承脈絡較為清晰。這一訊息讓人們看到了龍首迴歸的曙光。
2021年2月24日上午,圓明園管理處在正覺寺最上樓舉辦圓明園老照片釋出會,現場釋出365張珍貴老照片,首次釋出了法國人謝滿祿在1882年前後拍攝的、圓明園未被徹底破壞之前的狀況,其中包括謝滿祿和他的朋友們與龍首的合影。這一老照片的釋出,為龍首的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實物證據,也讓人們更加清晰地瞭解到龍首早期在海外的情況。
2023年12月12日,古董收藏類自媒體古籍公眾號曝光圓明園龍首已於2022年8月迴歸中國。據該公眾號報道,買下圓明園龍首的兩位收藏家分別是加拿大籍上海人、上海市收藏協會會員孫偉中和中國臺灣人、中華文物學會理事周海聖。孫偉中曾任職於IBM和麥肯錫,周海聖出身古董業世家,曾在《雄獅美術》《藝術新聞》擔任編輯、主編。
周海聖還收藏有圓明園文物銅胎掐絲琺琅麒麟,該麒麟與法國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所藏歐仁妮皇后最喜愛的麒麟外觀及尺寸完全一致,說明二者原是一對。周海聖於2008年在倫敦以100多萬人民幣購得,而楓丹白露博物館中國館內那件於2015年3月被盜走,至今下落不明。周海聖在收藏界頗具影響力,他與中國大陸市場的接觸始於2003年,之後與拍賣行合作,在收藏領域不斷探索。在他接觸的收藏家中,圓明園遺址公園管理處工作人員劉陽評價他是唯一“到處去尋找圓明園(文物)的收藏家”,周海聖希望能給中華民族留下東西,並表示在合適的時候,他的收藏可以全都捐給圓明園。
2022年,上海大學中國海外文物研究中心的十幾位權威專家組成的團隊對龍首展開現場鑑定,透過3D成像、X光透射無損成分檢測等一系列科技手段,進行全方位分析研究,最後完成四十頁報告,結論是龍首在材料、工藝和使用上均與目前已知圓明園獸首近似,應為同規格產品。今年3月份中國國家博物館也派出團隊專門到上海對龍首進行檢驗。孫偉中在接受藏家會客廳採訪時表示,希望在適當時候和周海聖一起將龍首捐贈給國家,在不遠的未來,龍首將在國內的博物館中與公眾見面,完成它迴歸故土的最終使命。
圓明園龍首的迴歸,是無數文物保護工作者、收藏家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結果。它的迴歸不僅是一件文物的歸來,更是中華民族歷史記憶的修復與延續。龍首的故事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文物對於國家和民族的重要意義,也激勵著我們繼續為更多流失海外文物的迴歸而努力。在未來,隨著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視,相信會有更多的流失文物踏上回歸之路,重新回到它們原本所屬的家園,讓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在故土上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同時,龍首迴歸的歷程也提醒著我們,要銘記歷史,珍視和平,防止類似的文化浩劫再次發生。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新中國援外第一戰:越法邊界戰役,陳賡建議圍城打援
穿越近兩千年的“說唱明星”——東漢擊鼓說唱俑
史上最強逆襲:鐵木真是怎樣崛起的?
流動中的民族主義研究——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陳曉律教授訪談
工業革命的寶貴經驗——工業化仍然是強國之本

歡迎轉發朋友圈
公號轉載須經授權,不得用於微信外平臺

商務合作、訂購微訊號:zggjls01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郵發代號:28-474
QQ群:460382533
電話:1337201224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