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許桑
編輯/雪梨王
多數時候,她們的店鋪都以孩子母親的身份命名,比如“軒媽食品旗艦店”“拾掇媽是你寶藏”等。在她們看來,“某某媽媽”聽起來更像是鄰家姐妹間的聊天,親切自然。
據不完全統計,淘寶上活躍著1.25萬家以“某某媽媽的店”命名的店鋪。每一家“媽媽店”背後,都有一位女性創業者。在淘寶,女性店主撐起了“半壁江山”。

單親媽媽邢軍靠一家香水店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氣;繡娘張留鳳刺繡坊設在小學門口,讓村裡的媽媽們既能傳承手藝,又方便接孩子回家;王紅麗的女裝店則緣於懷孕時買不到一條合適的褲子,於是她決定為媽媽們設計能包容身材的衣服。
這些故事各不相同,卻有著類似的底色:母親的身份不再是束縛,而是事業的起點。她們找到了家庭與事業平衡的可能性,並用事實證明,母親的力量,從來不只在家庭。

走出“至暗時刻”
單親媽媽邢軍的故事,要從19年前女兒媛媛出生時講起。
“孩子出生的時候特別小,只有一斤八兩,900克。”邢軍清楚記得,那段日子,她的生活被切割成無數個深夜急診的片段——總要在半夜抱著孩子衝向醫院。頻繁陪孩子就醫,讓任何穩定長久的工作都成了奢望,直到遇到一位開玉器店的老闆。對方體諒她的處境,同意按天結算工資,允許她在孩子不生病時再來上班。但一個月下來,邢軍只能幹不到10天的活兒,微薄的工資遠遠不夠填補醫院的開銷。

沉重的經濟壓力壓垮了她的婚姻。離婚後,邢軍獨自帶娃,前夫拒絕支付撫養費。沒有錢,孩子就沒有飯吃,沒有奶粉喝。那段時間,媛媛整天病懨懨的,醫生警告說,孩子的身體狀況非常危險,“可能隨時夭折”,大哭、大笑甚至一次感冒發燒,心臟都可能衰竭。
這樣的困境,是許多單親媽媽的共同處境。根據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等釋出的《十城市單親媽媽生活狀況及需求調研報告》,超三分之一的單親媽媽在受訪時坦言,面臨較大的經濟困難。獨自帶娃,使得她們在職場上處於被動地位。如果全力重返職場,又難以兼顧帶娃。日本作家黑川祥子曾在《成為單身母親之後》一書中形容自己做單身媽媽的感受:孤苦無依,腳踩浮雲,手握虛空。孑然一身,心如刀絞,苦不堪言。
在大連的海邊,邢軍一度萌生過最壞的打算,“什麼也不想做了,我的人生可能就是活不下去了”。
但當雙腳浸入水中,媛媛被海水嗆到的那一刻,邢軍又下不去狠心,趕忙把她扶了起來。幼小的媛媛沒明白髮生了什麼,歡快地笑起來。那一刻,邢軍愣住了:自己是不是太殘忍了?孩子的笑容讓她忽然堅定了信念——既然不能選擇死,那就要好好活下去。
沒有錢,她就去借。母女倆靠著親朋好友的接濟勉強維繫生活,“(媛媛)真的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邢軍回憶。為了生計,她幹過快遞、客服、酒店保潔、倉庫包裝等兼職。

一個偶然的機會,她從社群人員那裡瞭解到阿里巴巴的“魔豆媽媽”幫扶專案——“他們說,不甘於現狀的、有鬥志和能力的媽媽們,可以去試試。”
就這樣,一臺電腦,加上一萬塊的啟動資金,邢軍開始了她的淘寶之路。在“魔豆媽媽”專案裡,她認識了一些有著類似處境的媽媽,大家有時會互相幫忙帶孩子,邢軍得以有空學習開店、客服的技巧。
創業之初,邢軍連最基本的商品上架都不會做。她坐在電腦前哭過幾次,是那個“要活下去”的信念,讓她咬著牙一點點撐下去。即便一天只賣出一兩單,她也堅持運營著自己的香水店鋪,同時透過為“魔豆媽媽”專案的其他店鋪做客服來積累經驗,在跌跌撞撞中摸索著電商的門道。
她給自己的店鋪起名叫“媛媛媽媽的香水店”,主營平價香膏和香水,“讓人們既買得起,又能享受生活,哪怕只是喝粥,也能感受到咖啡般的儀式感。你要先感受到生活的好,才能一點點變好,才能覺得‘我值得擁有’。”在她看來,人是嗅覺動物,好聞的味道能帶來積極的能量。在和顧客聊天相處的過程中,邢軍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態,內心逐漸變得平和。
“我媽是特別特別厲害的一個人,因為我知道她過去的生活,她就是一個女強人。”媛媛告訴我們,自己是店鋪從無到有的見證者,也為媽媽的職業感到驕傲。小時候出門在外,哪怕是去醫院看病,她都會自豪地告訴別人,我媽媽開網店了。“因為她知道,是媽媽在淘寶創業養活了她吧!”邢軍輕聲說。每次聽到女兒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工作,她都很開心。

十來歲時,媛媛已經開始幫媽媽做客服了。前年,邢軍做過一次手術。手術前的那段時間,她終日被病痛折磨。媛媛就守在電腦前,幫忙回覆顧客訊息。遇到不會回答的問題,再去問媽媽。這對母女就這樣一點點摸索著,把日子經營出了光亮。
有時候看到邢軍在電腦前忙得不可開交,媛媛會給她倒一杯水,做點兒飲料,再悄悄把廚房門關上,安靜地做好飯,端過來。在工作中受了委屈,邢軍會抱著媛媛大哭一場,女兒會拍拍她的肩膀,輕聲安慰,“媽媽,沒關係,他罵你,但他給你錢就行啦。”
母女關係在這些年中發生著變化。媛媛小時候因為頻繁生病,經常耽誤功課,邢軍看著著急,對她吼,之後又自責難過。現在,兩人更像是並肩前行的朋友和姐妹,有問題互相請教,遇到不懂的事情,就一起上網查課程學習。
有一次邢軍和女兒去買菜,隨口說了句,“我活著都是為了你。”媛媛認真地回她,“媽媽,你不是為了我。你是為自己活著,順便帶著我。”
雖然命運給過諸多考驗,但邢軍時常覺得自己是個幸運的人——在人生的至暗時刻遇見了轉機,自己曾經託舉起的人,如今也在託舉著自己。


重“繡”生活
邢軍總說自己是幸運的,因為女兒媛媛和“媛媛媽媽的香水店”一起長大了,就像她的兩個寶貝,陪伴左右,照亮了她的生活。
如果說邢軍透過淘寶找到了重生的支點,走出了困境,河南開封的張留鳳,則是看到了邢軍這樣的女性的困境,為她們搭建了一個可以兼顧家庭與事業的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媽媽們不必再面臨“要工作還是要孩子”的艱難抉擇。
開封是汴繡發源地之一,張留鳳家族三代皆為繡娘。從姥姥、母親到她,一根針、幾縷線,便能繪製出栩栩如生的世間永珍。然而,面對工業機繡的衝擊,手工刺繡漸漸失去市場,許多繡孃的手藝難以為繼。

2011年,張留鳳在廣東東莞出差時,遇到一位曾與母親一起工作的繡娘。後者在電子廠打工,兩個兒子留在老家。她告訴張留鳳,自己經常接到派出所的通知或是當地人的反映,說兒子在家裡賭博、喝酒、打架。
張留鳳見過太多繡娘,繡了一輩子,卻買不起一套安身立命的房子,甚至連孩子的學費都是問題。迫於生計,她們只能放棄汴繡,去南方打工。留守在老家的孩子缺乏父母陪伴,有的沉迷於網路,有的性格孤僻;留守在老家的父母,也只能對著空蕩蕩的房子等著子女歸來。這件事刺痛了張留鳳,她不明白,精湛的手藝為什麼換不回體面的生活?她希望做點兒什麼,為這門古老的手藝,也為這些家庭找到出路。
那一年,張留鳳揣著僅有的2萬元積蓄回到河南,租下一間100平米的地下室,建立了“一涵汴繡”品牌。雖然過程艱辛,但好在頗有成效。她尤其重視網路銷售渠道,開了淘寶店,店內售賣的都是手工刺繡產品,以生活用品、工藝品、家用掛畫為主。
線上開店,讓河南汴繡得以走進千家萬戶。針對線上使用者,張留鳳提供免費設計、打樣等一系列服務。有次客服和消費者交流,得知對方想為在農村老家的媽媽買一幅刺繡畫,可是老人沒人幫忙,沒法把畫掛到牆上。於是張留鳳立刻決定,增加一項新的服務:全國免費安裝。
如今,“一涵汴繡”從不起眼的小作坊,逐步發展為業內知名企業,擁有幾十個繡坊和數百名繡娘,產品遠銷海內外多個國家和地區。
張留鳳將所有刺繡坊都選址在農村小學門口。媽媽們送完孩子上學後,可以在旁邊的工坊繡花,等孩子放學,再接他們回家。張留鳳說,汴繡不只是藝術品,更是讓繡娘不用外出打工、背井離鄉的“一片天”。

不到11歲的小兒子也深度參與其中。有時張留鳳在直播,兒子就躲在鏡頭一旁提意見:“媽媽你一定要真誠地笑,把你真實的名字、職務都告訴大家,不要讓別人覺得直播的都是騙子哦。”
最近,張留鳳正在籌備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刺繡展廳。兒子立刻聯想到自己使用的VR眼鏡,提出能不能讓參觀者沉浸其中,不像傳統博物館那樣只能觀看展品。對於時下流行的數字化技術、元宇宙、區塊鏈以及數字AI,兒子總有許多有趣的想法,張留鳳將這些靈感逐一記在自己的記事本上。
張留鳳育有四個孩子,她喜歡給孩子們講刺繡的事情——怎麼研發,如何轉型,定位是什麼,未來如何規劃。在公司會議上,張留鳳是主導者,講話最多;但在家庭會議中,孩子們才是發言主力。張留鳳覺得,他們的思維觸角總是敏銳的。比如他們推崇的二次元,對張留鳳來說雖然陌生,但她牢牢記住了孩子的需求,把這視為公司轉型的重要方向。她計劃未來將時下流行的動漫、電影中的IP人物融入刺繡,包裝為成熟的產品上線。
在淘寶,像張留鳳這樣的非遺傳承人還有很多,比如“柏翰媽媽的許家油紙傘”店主許玲、“垚碧媽媽的扎染店鋪”店主何茂晴……她們從小耳濡目染,學習技藝,將手藝轉化為家庭事業,在父母輩技藝基礎上創新設計,透過開店,為傳統技藝尋找市場化空間和商業價值,使其成為傳播文化的一張亮麗名片。有的工作坊就設在家裡,孩子們在一旁邊看邊學。

對張留鳳來說,不管孩子將來是否從事這個行業,她首先得在他們心裡種下一顆種子,“也許他們會成為繼承中國傳統文化的人,或者是重新定義中國刺繡的人。”她輕輕一笑。

從“媽媽”再出發
事實上,媽媽群體的困境,不止是育兒。
很多媽媽生育後,身材再也回不到當初——鬆弛的肚皮上爬滿妊娠紋,胸部因為哺乳而變得下垂,與之伴隨而來的是身材焦慮。
王紅麗的身材焦慮是從懷孕期間開始的。彼時,她和很多媽媽一樣,為身材的變化而受到困擾,用時下流行的詞就是“媽感很重”。日漸變寬的胯骨、隆起的小腹、變粗的腰圍,讓再昂貴的大牌褲子都顯得不合身,不是褲腰勒得喘不過氣,就是後臀部不夠合身。
2010年,她花一週時間潛心研究了淘寶後,果斷決定上淘寶開一家服裝店創業,因為“淘寶可以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我”。

2011年,王紅麗的淘寶店開張了。在她看來,服裝的意義在於揚長避短,幫助穿著者展現身材的優勢與自信,因此希望設計一條“足夠懂媽媽”的褲子——調整了前拉鍊和後臀的設計,更好地收緊小腹,同時提升臀線,貼合併包裹“媽媽臀”。
“生過孩子的都懂。”在自己生了孩子後,她才真真切切懂得生育之痛,感知到從身體到心理的每一處變化,從而能切身理解和共情媽媽們的需求。“我本來就是一個媽媽,我身材變形後,會穿哪些衣服,我就賣這樣的衣服,我的店就是我的衣櫃。”
純商人會優先考慮什麼衣服賺錢,受眾群體廣,但王紅麗的選品標準更多是“自己會不會穿”。
她特意給直播間的模特定下了硬性標準:體重不能低於115斤。產後女性的身材焦慮在媽媽群體之中十分常見,但她們往往很少主動提及,這一需求也很少被看見。有社會學研究顯示,女性關於產後身體的焦慮背後,更是身份認同的焦慮,有對孕前苗條青春、年輕漂亮的想往,缺乏社會價值肯定的擔憂。在王紅麗看來,服裝的意義在於揚長避短,幫助穿著者展現身材的優勢與自信,重新融入社會。
這種理念也體現在店鋪命名上。她沒有用“孕媽”“潮媽”“辣媽”,而是取名“球球媽媽的店”。這也來源於她的經營理念:貼心、溫暖,沒有距離感。
4年前小女兒出生後,王紅麗讓保姆每天都帶孩子去工作室,“我必須每天見到她,就會充滿能量。”王紅麗說,女兒見證了店鋪一點點發展壯大。
這樣的經營理念,讓陪伴家人成為可能。王紅麗很清楚,如果自己想做一個規模化的品牌、一份雄心勃勃的商業版圖,那麼丈夫和女兒不適合出現在工作室。但在淘寶,開一家溫馨、屬於自己的服裝店,讓她在家庭和事業之間找到一個理想的平衡——孩子就在身邊,媽媽既能賺錢,又能陪伴他們成長。
“某某媽媽”並未成為王紅麗的束縛。和那些熱衷於“雞娃”的家長不同,她的教育理念堪稱佛系,常常要求孩子放下作業,躺平點兒,出去玩。養育孩子的同時,她本身也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樂於探索更豐富的世界,“孩子不會成為我們想要的樣子,孩子只會成為自己的樣子”。

在淘寶,像王紅麗這樣的媽媽還有很多。這個平臺正以獨特的方式,重塑著女性創業的生態版圖。2024年度《淘寶平臺女性創業報告》顯示,已經有數百萬媽媽在淘寶實現了創業夢想,甚至近5年來銷售額排名前100的店鋪中,女老闆佔比超過50%,同時淘寶主播和雲客服的女性比例超過80%。
淘寶還攜手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了“天才媽媽”公益專案,致力於為媽媽創業者提供培訓、流量和運營支援,幫助更多媽媽實現就業和成長。今年母親節,淘寶上線了媽媽們的店鋪主題,5月6日到5月20日期間,上淘寶搜尋“媽媽們的店”就能找到,下單公益寶貝。

在淘寶這片土壤上,媽媽們的故事還在繼續生長。接受採訪時,邢軍幾次提到“幸運”和“感謝”。她發自內心地覺得,淘寶是媽媽們創業的福地,給了無數媽媽支點,幫助她們撬動起一家人的生計,也讓她們找到一種珍貴的自由——不必在事業和家庭之間二選一,而是和孩子一起成長,成為更好的自己。
RECOMMENDED

微信又改版啦
為了讓「鳳凰WEEKLY」出現在您的時間線
星標一下 ★ 為了更好的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