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揭秘最真實的奢侈品行業!25年實戰,在時間中修行

範主說:一本書讀懂奢侈品行業

最近,我結束了繁忙的瑞士表展之旅,在一週的時間裡,每天沉浸在腕錶的海洋之中,感受時計之美,對每一個愛表之人來說,都是一件快樂的事。
旅程的間隙,我也選擇了一本與時間有關的書,來陪伴在我身邊。這本書就是斯沃琪集團中國管理委員會成員、寶珀中國區副總裁廖信嘉先生的新書——《在時間中修行》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一些問題
奢侈品和普通商品究竟有什麼不同?奢侈品的價值到底再哪裡?奢侈品憑什麼溢價這麼高?為什麼奢侈品行業格外“抗週期”?人們常說的“品牌力”到底是什麼?作為奢侈品從業者究竟需要怎樣的素質?什麼才是真正的“做大做強”?……
作為一個生活方式自媒體的創作者,創業12年來,我幾乎每天都要和奢侈品以及與之相關從業者打交道,而這些問題我也始終都在尋找答案。閱讀《在時間中修行》的過程,也是一次次被點悟的過程

本書的作者廖信嘉,有幾重不同的身份。他是一位親歷者,見證了中國奢侈品市場25年的崛起與變遷,從初具規模到爆發式增長再到迴歸理性。
從寶珀在中國內地的第一名員工兼銷售代表,到寶珀中國區副總裁,再到成為斯沃琪集團中國管理委員會成員,在奢侈品牌經營方面,積累了極其豐富的實戰經驗。
一如書中所寫:“不僅參與了品牌的戰略制定,也具體執行了銷售、培訓、網路建立、市場推廣、品牌直營店的拓展和運營管理的每一個細節、親身參與了每一個關鍵節點”。這本書記錄的,也是一段頂級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開疆拓土的歷史。
更為難得的是,作者還把自身25年的奢侈品從業經驗,以高度精煉的文字、形成一套“從實踐中來”的法則,涵蓋奢侈品行業人才、跨國公司生存、奢侈品傳播、奢侈品渠道建設、奢侈品的長期主義、奢侈品牌黏性等方方面面。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形容,就是:幹中學、學中幹。
這使得《在時間中修行》成為一本奢侈品行業教科書”與“實戰指導手冊”。市面上慣常所見的奢侈品類與商業管理類書籍中,擅長理論的專家往往缺少實戰經驗,而有一手經驗的作者又往往缺少理論總結。因此,《在時間中修行》無疑填補了奢侈品市場書籍的一大空白,作者也走出了一條無人走過的路
《在時間中修行》最打動我的地方,還是作者的真誠。整本書沒有華麗的辭藻,也沒有“龍王逆襲”的開掛劇情,反而讓我想起曾國藩的名句“腳踏實地,不敢一毫欺人”。

和廖信嘉先生探訪寶珀大複雜工坊

在書中,作者極為坦誠地描述了自己剛進入奢侈品行業時的迷茫、在一個多數人尚不知高階製表為何物的時代開拓渠道遭遇的困難,種種的心理狀態,更向我們揭示了:奢侈品業光鮮的背後,究竟要付出什麼?
這一點真的出乎我的意料,沒想到能在一本寫奢侈品的書籍裡,看到如此直截了當、毫無隱晦的披露。我相信,真誠永遠源自自信、源自強者的底氣。
閱讀這本書,我推薦從最後的《寫給奢侈品行業新人的一封信》讀起,這封信不僅是寫給新人的,每一個與奢侈品相關的人,都能從中獲得新的思考。
我也推薦團隊管理者和創業者讀這本書,你可以把它當做一位前輩,將他在一線25年摸爬滾打的實戰經驗,傾心相授。
廖信嘉先生在書中提出一個觀點:奢侈品牌建設,就是對於“品牌力”的建設“做大做強”,不應該只涉及產品產量的提升和企業規模的擴張,更重要的是品牌力和品牌價值的提升
那麼今天,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讀書心得,聊聊我從書中感悟到的,打造品牌力背後最重要的“三個力”。
01 
穿越週期的產品力

堅守與創新缺一不可

在當下這個時代,“長期主義”這個詞非常流行,在面對各種不確定性時,每個品牌乃至每個人,都希望能獲得穿越週期的力量。而在作者看來:奢侈品行業與新興行業相比,“勝在具備更強的抗週期性”。
在《奢侈品的長期主義法則》一文中,作者提出:“長期堅持極高的產品品質,是品牌在無論遇到銷售波峰還是銷售低谷時,都必須堅守的底線”,對此我也是深感認同。
例如寶珀在坊間就有“天地良心珀”的說法,書中也追溯了這一稱呼的由來。一位表友發現,寶珀即便是最普通的機芯,每個零件都達到了打磨的最高標準。發在論壇之後,網友自發創造了這一稱呼。

這也印證了書中的觀點“絕大多數高階奢侈品牌的成功,依賴於在消費者心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和形象”,而這也是奢侈品不同於普通商品的地方。
這些年,我對話過很多頂級奢侈品的高管,如何在堅守傳統的同時,把品牌帶入新時代,是他們每一個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廖信嘉先生給出的回答是:要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打造明星產品”,“創新的宗旨在於給消費者帶來新的具有價值的功能”,而不是為了吸引眼球。
例如書中講到的五十噚的誕生與煥新,就源自寶珀兩代領導者費希特和海耶克對潛水相同的熱愛,並且切身瞭解專業潛水員的需求,一個奠定了現代潛水錶的標準,一個從實際出發引入創新功能,正所謂:唯有真實瞭解,方能激發激情。
奢侈品不僅要有“硬實力”,“軟實力”也同樣重要。正如作者所說:“品牌的力量不僅源自產品的質量和工藝,更源自品牌所承載的文化價值和歷史傳統
《在時間中修行》中,作者寫了許許多多在寶珀歷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人的故事。我們可以看到,面對大蕭條的危機,製表界第一位女性CEO費希特女士如何調整策略,力挽狂瀾;看到在石英危機最嚴重的時刻,寶珀如何從一枚全歷月相開始,吹響機械錶復興的號角…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寶珀總裁兼CEO海耶克。在作者筆下,他不是高高在上的老闆,而是一個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喜歡賽車、潛水、美食,說“我的每一個愛好都是為寶珀而生”;有時候有點孩子氣,看到辦公樓裡的塑膠聖誕樹,會去抗議它為什麼不是真的;他還是一個既有堅持又格外真誠的人,面對降低品質提升產量的要求,會毫不偽飾地說寶珀不會有第二檔次的產品,也永遠不會有”。

就像作者說的:“一個品牌的核心在於其背後的人——創立者奠定了品牌的形象,一代代的經營者塑造者品牌的精神和氣質”。
02
與時俱進的傳播力

讓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觀鐘錶史,我們會發現,很多過一兩百年的品牌,在創立初期就會搭建一個技術營銷兩手抓架構,會做表和賣表同樣重要,今天依舊如此。
《在時間中修行》讓我非常驚喜的一點,就是作者既能“務虛”也能“務實”,用一個又一個案例,去為讀者剖析一個歷史悠久的西方品牌,究竟如何在中國落地生根,毫不諱言渠道和傳播在品牌成長中的重要性。
作者講得能有多細?你甚至能讀到一家店鋪如何選址、如何爭取最優的位置、如何平衡店鋪的區域分佈、如何打造櫥窗和產品陳列、經銷商店鋪和品牌直營店有什麼不同、旗艦店應該如何打造……讀完之後再去逛店,都會不自覺地以另一種眼光去審視,對於從業者而言,更是極富參考意義。
至於品牌傳播,因為涉及到我的專業領域,讀起來就更加有代入感了,也喚起了我的很多回憶。
我很認同作者在書中寫到的一句話:“在傳播內容和方式上,寶珀敢於嘗試、勇於創新,多次成為業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作為親歷者,我可以說寶珀是最早一批重視公眾號等自媒體影響力的腕錶品牌,早在近十年前,商務範和寶珀就共同策劃了“徵集粉絲探訪瑞士工廠”、“寶珀新天地旗艦店探店”等多種形式的內容,在當時也是非常超前。持續產出的優質內容,也幫助寶珀連線到了更多精準的人群,並且提升在更廣大人群中的知名度。

2017年帶範友去瑞士,在蘇黎世寶珀店鋪前留影

這也印證了作者所說:一個品牌的建設者,需要對變化多多、升級換代迅速的媒體渠道保持敏感。不斷關注變化,不斷學習,不斷調整步伐,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

在更大的層面上,寶珀也在不斷和更廣闊的領域產生關聯,從文學到美食,不斷“破圈”,既符合品牌調性,又有足夠的傳播度。

在寶珀理想國文學獎頒獎現場,聽作者與梁文道、陳曉卿探討文學、美食與腕錶

特別值得一提,是寶珀和中國建立的深厚關聯。例如透過創新的中華年曆表,致敬中國文化和歷史,前後耗時7年,也讓人看到誠意。
以及寶珀的“一分鐘同軸卡羅素”成為故宮博物院成立以來第一隻被納入典藏的當代腕錶、寶珀五十噚“無輻射”古董表亮相《我和我的祖國》,都引發了廣泛的傳播,也為品牌樹立了正面的形象。

而這些驚豔的傳播事件,作者都是參與者與策劃者。而這些事件的起源,幾乎都是源自不經意的“閒聊”,突然的靈光一現。
作者在《奢侈品牌傳播法則》中寫到:為什麼能夠有源源不斷的創意?如果我們平時關心、專注、在意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就能隨時勾起有用的資訊,找到熱點與品牌精神的結合點
懷揣“念念不忘,必有迴響”之心,能夠發現熱點、利用熱點、製造熱點並使之驚豔,是優秀的品牌領導者和優秀的市場公關團隊應有的素質。
03
細緻入微的領導力
奢侈品管理的關鍵是人
奢侈品的價值到底在哪裡?作者總結了四大價值:奢侈品提供的是實用價值、工藝價值、情緒價值和服務價值的總和”,而要實現後兩者,人是至關重要的要素。
在書中,他非常直接地指出:“奢侈品零售的特點,就是每天要在嚴格的運營標準下重複的勞動,面對形形色色、性格迥異的消費者,同時要揹負每天、每個月的銷售壓力,對於耐性和承受力都是極大的考驗”。
而作為管理者,“已經遠不只是簡單的賣出、買入、庫存、訂貨等流程,還需要掌握全面的零售運營管理知識,尤其是店鋪人員的管理與培訓”。
這也是這本書的風格,所有的知識都是:簡單、直接、真實、有效。
而在具體執行層面,我們可以更直觀地看到廖信嘉先生的“實戰家”特質。以寶珀首家品牌零售店開業為例,他會親自參與裝修、陳列、招聘、培訓、團隊建設和管理每一個環節,還會時常親臨一線瞭解運營的詳細情況、客人對品牌的看法。在前6家直營店的籌備中,甚至會親自面試每一個員工。
他非常重視奢侈品零售中“人”的主觀能動性。如果銷售顧問對品牌的認知浮於表面,就本無法讓消費者對品牌價值產生認同,因此學習能力是必須的;如果不能透過溝通和顧客產生情感連線,情緒價值也無從談起,“高情商”也已然成為奢侈品從業者的必素質。

作為一個“體驗派”,作者對於“奢侈品服務”有著深刻的理解。書中有一個非常生動的情節,講的是他在一家奢侈品門店購物收穫的優質體驗,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合格的奢侈品銷售應該具備的素養。

對於服務價值的追求,更體現在旗艦店運營的“顆粒度”上,甚至精細到送茶時茶杯手柄的朝向、不同季節茶水的溫度、茶點和紙巾的位置、講解腕錶的指示棒應該怎麼用等等。看似細枝末節,實際上全部關乎客戶的體驗。

讀這本書,我的一大收穫,是學習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決策者”和“管理者”。
作者認為“領導能力”是“能夠帶領團隊完成目標,並激勵團隊成員不斷進步的能力”,而價值觀、目標、分配資源、調整策略、全方位溝通、掌握知識和創新精神,是品牌決策者應具備的能力。
而在組建團隊和用人上,要擅長構建目標一致的團隊、重視品德勝過能力、看重責任心忠誠度和學習能力、及時替換不合適的人、提供改進空間、重視戰略上的勤奮、帶領團隊成長、提出新的課題……

我非常喜歡作者寫下的一句話:當我順風奔跑的時候,我一定會拼盡全力。因為只有這樣,在風停的那一天,慣性才能讓我持續前進。
說起來,我和廖信嘉先生相識也有快10年的時間了。當年在上海新天地旗艦店,他為我講解寶珀腕錶的那個下午,讓我和腕錶結下了解不開的緣分。
在他身上,我總能源源不斷地找到值得學習的地方。我最為敬佩的,還是他蓬勃的生命力、與開拓進取的勇氣與魄力。他的故事,總讓我想起最喜歡的一首梭羅的詩:
我步入叢林,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精華,把生命的一切都擊潰,以免當我生命終結,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不得不說,《在時間中修行》的書名起得太好,運營好一個奢侈品品牌是在“時間中修行,去用心做好這份事業也是“在時間中修行”。

作者在書的最後寫到:

專注於做好眼前的事,很多事情的發展反而會變得順理成章

。而這也是我正在努力的。

目前本書已在各平臺發售,掃碼即可購書。我相信,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人,都會收穫自己修行路上的財富。
圖片來自品牌、網路、商務範拍攝
商務範出品:編輯 Kien | 運營 Eva
來源微信公眾號『商務範』(微訊號:bfaner)


新浪微博:@商務範範主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