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潰:年入15萬活的像窮人!加拿大媽媽哭訴:再多張賬單就能壓垮我們!

—————-++++++—————-
溫哥華港灣
  (微信ID: bcbaynews)
“錢越來越不經花了”!這樣的感覺你是否也似曾相識?
34歲的艾倫(Cheyenne Allen)崩潰地發現:儘管家庭年收入接近15萬加元(稅前),可在如今的加拿大,她們一家仍需要精打細算到每一分錢,才能勉強維持生活。

據Global News報道,艾倫來自安省倫敦市,是一名活動策劃人,已婚有娃,很快就要迎來第二個孩子的出生。
從表面看,這是一個典型的加拿大中產家庭,艾倫的丈夫是一位鍋爐技工,兩人已經買了房,還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
她回憶說,20年前,擁有一套住房的雙薪家庭,生活應該都比較安穩舒適。
新冠疫情爆發之後,一切都變了。
“錢真的不經花了”
“我20多歲那會兒,一邊上學一邊兼職打兩份工,也能勉強度日。”
艾倫說:“現在我們都有了正式的職業,我丈夫2019年買下了這套房子,生活原本一切順利,然後疫情來了。”
兩人稅前年收入大約為14.7萬加元——這個數字聽起來不低,“按理說我們應該活得更寬裕些,但事實並非如此,錢真的不像以前那麼值錢了,根本就不經花!”

其實,艾倫一家並不是個例。
康考迪亞大學經濟學教授摩西·蘭德(Moshe Lander)表示,加拿大人的購買力在過去5年裡出現了顯著下降。
而實際上,這種下滑趨勢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
蘭德教授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假設你每小時工資是20元,一個巨無霸漢堡售價大約7元,那你一小時的收入就能買3個漢堡。
“如果以前你每小時只能買兩個,那不管你工資的絕對值有沒有漲,你的購買力確實是提升了,關鍵在於工資漲幅能否追得上物價。”
蘭德教授坦承:“但現在的問題在於,漢堡價格上漲的速度比我們的工資快,所以我們每小時能買到的巨無霸漢堡變得更少了。”

養娃成本不斷攀升
艾倫表示,自疫情以來,生活成本不斷攀升,如今又即將迎來第二個孩子,他們不得不對每一分錢的去向都再三權衡。
按照安省今年的稅率,扣除聯邦稅、省稅、CPP和EI等法定扣款後,年收入14.7萬加元的家庭,稅後到手收入約為9.6萬,每個月約為8000加元。
看起來也不少,可目前夫妻倆的房貸支出每月大約為2000加元,與此同時,他們還要承擔不斷上漲的公寓管理費。
“現在的利率還算低,但再過兩年房貸就要續約,那時候我應該剛好結束第二次產假。”
艾倫坦言,這讓人很焦慮,“到時候我要重返職場,要照顧兩個孩子,還要面對醫療費用,日子真的很難。”

艾倫的第一個孩子剛滿一歲半,第二個孩子很快就要出生。她說,養育孩子的成本幾乎在不知不覺中就迅速累積。
“我很幸運,能夠母乳餵養第一個孩子。我希望第二個孩子也可以這樣,因為奶粉的價格實在是驚人”,她說。
據她介紹,如果依靠奶粉餵養,一個家庭每週大約要花50元,僅這一項就足以要讓一些家庭在“付賬單”還是“餵養寶寶”之間做出艱難抉擇。
—————-++++++—————-
—————-++++++—————-
儘管她在盡力地尋找打折商品或購買二手嬰兒用品,但現在市場上的嬰兒用品質量參差不齊,好的幾乎很快就會被一搶而空。
艾倫的女兒目前是每週上半天託兒所,費用為每個月600元。如果如果改成全託就要支付1,000元。

早在懷孕5個月時,艾倫就為女兒申請了“10元日託”的政府補貼托兒名額,但近兩年過去了,至今沒仍有收到任何回覆。
“說實話,我挺擔心的。如果產假結束前還沒等到那個名額,那我們真的得重新考慮是不是要繼續全職工作。”她說。
“我們現在的處境就是——可能要面臨‘上班還倒貼’的局面”,艾倫說。
此外,還有水電氣暖、電話、網路大約300到500加元,兩輛車的車貸、油費、保險等大約也要800到1,200元。
“感覺只要再多一張額外的賬單就能壓垮我們”,艾倫有點崩潰地說。

食品價格還將繼續上漲
加拿大4所大學去年底聯合釋出的第15期《年度食品價格報告》顯示,預計2025年食品價格將整體上漲3%至5%。
報告指出,一個四口之家在2025年的年均食品支出將達到16,833.67元,比2024年多出801.56元。
報告還指出,食品可負擔性仍是加拿大人面臨的重大挑戰。
這是艾倫尤為關心的問題。她表示,像食物這樣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其價格應該受到更好的控制。

為了節省開支,她和丈夫開始嘗試種菜、自制食品。
“人是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活下去的。”她說,“現在一小盒藍莓都要6塊錢,這簡直像是在搶錢。”
如果美國和加拿大之間的貿易摩擦持續下去,艾倫還打算繼續擴大自家後院的種植面積。上班、帶娃還要學種菜,說起來也真是有點悲催了。
對於加拿大中產們並不優渥的生活處境,你怎麼看?歡迎給我們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