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5年,你的健康獲得感會更強嗎?專訪國家衛健委規劃發展與資訊化司司長毛群安

“十四五”時期將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兩個著力點,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
“十四五”時期將把解決國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為重點,在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同時,在縮小衛生健康資源配置、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差異方面拿出真招實招,加快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
文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 張冉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下稱《規劃》)。《規劃》既是“十四五”時期健康領域改革發展的國家級專項規劃,也是衛生健康領域的總體規劃。
  《規劃》命名為《“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突出體現了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相關要求,以衛生健康發展為主體,拓展到與健康直接相關的領域,強化跨部門協作,落實共建共享,推動實現全民健康的定位。
《瞭望》新聞週刊記者就此採訪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資訊化司司長毛群安,請他深入解讀這份“十四五”時期推動實現全民健康的規劃書和路線圖。
國家衛生健康委
規劃發展與資訊化司
司長
毛群安
惠及全人群 覆蓋全生命週期
《瞭望》:《規劃》有哪些亮點?
毛群安:《規劃》是“十四五”時期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系統謀劃和總體佈局,主要有四個亮點:
一是突出高站位謀劃。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的中心工作中找準衛生健康工作定位,深入貫徹新時代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快實施健康中國行動,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為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為經濟社會穩定發展提供高質量衛生健康保障。
 二是聚焦高質量發展。圍繞衛生健康體系更加完善,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逐步健全,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防控應對能力顯著提升,中醫藥獨特優勢進一步發揮,健康科技創新能力明顯增強等發展目標,積極推進建設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體系,加快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在監測預警、重大疫情救治、醫療服務模式最佳化、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升、人才隊伍建設、科技創新、全民健康資訊聯通應用等方面發揮協同作用,努力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堅持大衛生、大健康理念。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衛生健康、教育、體育、生態環境等多部門同向發力,透過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加強重點疾病防控、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等方式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針對嬰幼兒、婦女和兒童、勞動者、老年人、殘疾人及其他重點人群,針對性提供全週期健康保障,持續推動發展方式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四是深化改革創新。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統籌預防、診療、康復、健康促進,最佳化生命全週期、健康全過程服務。加大全國醫改經驗推廣力度,加快推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健全衛生綜合監管制度。加快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推進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基地建設,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開展衛生健康領域科技體制改革試點,鼓勵新藥研發創新和使用,開展原創性醫療裝備技術攻關,促進健康與養老、旅遊、網際網路、健身休閒、食品等產業融合發展,壯大健康新業態、新模式。
《瞭望》:《規劃》依據什麼做出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全週期保障人群健康的安排?相關部署的要點在哪裡?
毛群安: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要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週期兩個著力點,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提供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健康服務,以實現更高水平的全民健康。
一方面,要惠及全人群,不斷完善制度、擴充套件服務、提高質量,使全體人民享有所需要的、有質量的、可負擔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突出解決好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低收入人群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問題。
另一方面,要覆蓋全生命週期,針對生命不同階段的主要健康問題及主要影響因素,確定若干優先領域,強化干預,實現從胎兒到生命終點的全過程健康服務和健康保障,全面維護人民健康。
  《規劃》在“十四五”期間作出相關部署,一是全方位干預健康問題和影響因素,如著力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等。二是全週期保障人群健康,如著力完善生育和嬰幼兒照護服務,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促進老年人健康等。
把解決國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為重點
《瞭望》:預防為主、強化基層等是衛生健康工作的原則。“十四五”期間在這些方面有哪些著力點?
毛群安:預防為主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衛生健康工作的方針。強化基層除了增加基層衛生健康服務能力外,更應關注醫療預防關口的前移,關注疾病發生的最前沿和健康守門人。因此,“十四五”期間,我們將從兩方面著力開展工作。
一是把預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織牢公共衛生防護網。聚焦重大疾病、主要健康危險因素和重點人群健康,逐步健全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體系,強化防治結合和醫防融合,推動預防、治療、護理、康復有機銜接。
二是堅持以基層為重點,推動資源下沉。密切上下協作,形成連續通暢的雙向轉診服務路徑,提高基層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瞭望》:《規劃》把“提高質量,促進均衡”列為基本原則的背景是什麼?預期帶來哪些變化?
毛群安:我們黨始終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在推動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始終堅持以人民需求為導向。
  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伴隨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和疾病譜變化,今後一個時期我國健康服務需求將持續保持在較高水平。
  同時,隨著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快速提高,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健康越來越成為人民群眾關心的重大民生福祉問題。健康需求的內涵不斷擴充套件、標準要求更新更高,群眾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務更優質。
  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高品質、多樣化健康需求相比,醫療衛生資源配置仍待最佳化。
一方面,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不足的問題凸顯,健康科技創新能力不足,衛生人力短板成為制約服務質量提升的關鍵瓶頸。我國註冊護士、全科醫生配置水平與一些中高收入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床醫比、床護比、醫護比仍比較低,執業(助理)醫師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佔比不到60%。
另一方面,地區之間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凸顯,優質醫療資源集中在大城市,群眾跨省跨區域就醫問題突出,“一老一小”等重點人群和腫瘤、心腦血管、精神心理等疾病領域短板突出。
  為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共同富裕新目標要求,《規劃》把解決國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作為重點,把“提高質量,促進均衡”列為基本原則,在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同時,在縮小衛生健康資源配置、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差異方面拿出真招實招,持續改善健康公平性。
預期到“十四五”末,衛生健康服務質量將持續提升,均衡性顯著改善。
具體而言:適應行業特點的醫學教育和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衛生健康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層醫療衛生網底更加鞏固,中醫藥特色優勢進一步彰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惠及每個有意願、有需求的居民,逐步實現縣域內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省域內人人享有均質化的危急重症、疑難病症診療服務,面向失能(失智)老年人的醫療照護能力顯著增強,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加快建設,健康服務智慧化水平明顯提升,推動形成“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格局。
持續改善健康公平性
《瞭望》:時代對衛生健康提出了哪些新需求、新要求?實現健康中國的目標有哪些短板要補?
毛群安:人民健康是現代化最重要的指標,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礎。“十四五”時期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
總體看,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全域性性、整體性、協同性還有待加強,健康領域發展與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協調性還有待增強,需要從國家戰略層面統籌解決關係健康的重大和長遠問題。
一是健康在現代化建設全域性中的地位作用凸顯,要求進一步提升健康中國建設的全域性性和優先性。提高全體人民健康水平,不僅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內在目標,也是當前形勢下提升人力資本水平、提升全要素生產率的重要手段,是積蓄經濟發展長久勢能、擴大內需潛力的重要支撐。需要進一步提高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在經濟社會發展全域性中的優先度,加快建立保障人民健康優先的制度體系,細化規劃、投入、政策等方面優先要求,實現健康中國建設與相關國家重大戰略同步部署、協同推進。
 二是社會主要矛盾發生歷史性變化,要求加快提高健康中國建設的全面性與均衡性。當前,人民群眾健康意識快速提高,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需求持續快速增長,健康需求的內涵不斷擴充套件、標準要求更新更高,優質醫療衛生資源不足、地區之間配置不均衡的問題凸顯。需要把解決國民健康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作為重點,在提高衛生健康供給質量和服務水平的同時,在縮小衛生健康資源配置、服務利用和健康水平差異方面拿出真招實招,持續改善健康公平性。
三是公共衛生安全形勢複雜嚴峻,要求進一步增強健康中國建設的系統性與協同性。當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處於大流行狀態,全球持續面臨傳染病暴發流行風險,生物技術誤用濫用謬用風險增大,對人類健康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乃至國家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從我國看,一些已經控制或消除的傳染病面臨再流行風險,鼠疫等傳統烈性傳染病威脅仍然存在,核輻射和生物恐怖威脅不容忽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於易發多發期。需要強化系統觀念和底線思維,統籌發展和安全,把公共衛生作為國家安全重要領域,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底線和基礎性任務,加快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建立醫防協同有效機制,築牢國家公共衛生安全屏障。
四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要求著力強化健康中國建設的創新性和國際性。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新一代資訊網路、人工智慧、生物技術等與衛生健康領域深度融合,新技術不斷湧現,在應對公共衛生風險和健康挑戰、重塑醫療模式和引領未來經濟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增強,成為國際競爭前沿和大國角逐的焦點。同時,隨著國際格局加速演變,衛生健康在全球事務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衛生健康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突破口。需要加快衛生健康科技創新,把維護人民健康和國家安全的必備“武器”牢牢抓在自己手裡,同時強化內外聯動,加強全球衛生治理,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提高健康中國建設國際影響力。
  因此,“十四五”期間,將進一步突出健康優先發展制度體系建設、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科技創新、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等,加快補齊短板弱項,提高治理能力,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
原題《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資訊化司司長 毛群安 蓄力實現更高水平全民健康》
刊於《瞭望》2022年第24期
長按上圖,關注【瞭望微信

總監製 | 史湘洲
監 制 | 楊 越
編 輯 | 喻千桓

如有收穫,請點一下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