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公民盧卡斯・西拉夫的經歷堪稱典型。
今年2月,這位持有有效的免簽證入境許可且曾多次訪問美國的遊客,在紐約肯尼迪機場被3名警衛以“隨機檢查”為由帶走。

他的手機、錢包被沒收,被關進拘留所裡,度過16天暗無天日的生活。
“警衛拒絕回答任何問題,甚至不允許聯絡律師。” 盧卡斯回憶道,“直到第16天,他們把護照甩給我,說‘可以走了’,沒有一句解釋。”
這樣的“無理由羈押”並非孤例。資料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
美國海關對歐洲公民的“延長審查”比例飆升至35%,其中被拘留超過72小時的案例較2020年增長近4倍。
加拿大遊客協會透露,僅3月就有180名持有效簽證的本國公民在底特律、溫哥華等口岸遭“超期扣留”,
理由包括“手機裡有抗議活動照片”“行程單不夠詳細” 等荒唐藉口。
當遊客在邊境遭受煎熬時,美國高校的國際學生正經歷另一場風暴。
哈佛、斯坦福等120多所大學的790名國際學生,最近突然收到通知:簽證被取消,必須限期離境。
據美國媒體報道,截至2025年4月12日,特朗普政府已吊銷188所高校至少965名國際學生的合法簽證,其中中國留學生佔比超過三分之一。

這些學生來自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頂尖學府,研究方向覆蓋人工智慧、量子計算等敏感領域。
達特茅斯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生劉曉天(Xiaotian Liu)的遭遇令人震驚。
4月4日,他突然收到校方郵件,告知F-1簽證已被吊銷,理由是“國家安全審查”。
“我從未參與任何政治活動,連交通罰單都沒有。” 劉曉天在訴訟中表示。
類似案例中,一名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學生因 2018 年未被定罪的家庭暴力記錄被取消簽證,
另一名卡內基梅隆大學學生因社交媒體點贊巴勒斯坦相關內容遭驅逐。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國政府透過AI技術篩查留學生社交媒體,甚至將數年前已撤銷的交通罰單作為依據。
移民政策研究所主任米歇爾・米特爾施塔特指出:“這是特朗普政府對移民全面收緊的縮影,學生簽證只是其中一環。”
面對政府的武斷行為,學生們發起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挑戰。
4月11日,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四名中國學生聯合起訴美國政府,指控其違反正當程式原則。

律師朱可亮透露,原告中有人即將畢業,有人正在撰寫論文,簽證被取消意味著學業中斷、身份非法。
“美國法律明確規定,未定罪的逮捕記錄不能作為驅逐依據,但政府卻選擇性執法。” 他強調。
此前,劉曉天已透過訴訟獲得臨時限制令,恢復簽證身份。

教育領域同樣遭受重創。中國教育部4月9日釋出留學預警,提醒學生評估風險。
耶魯、麻省理工等高校緊急釋出指南,建議留學生在特朗普就職前返校,避免入境風險。
移民律師預測,若政策持續,美國可能失去數十萬國際學生,影響高校財政和科研競爭力。

特朗普政府的激進政策,正在將美國從“自由之地”變為“封閉堡壘”,而這場代價高昂的政治實驗,最終將由普通民眾和國際社會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