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合組織下調美經濟預期,深圳二手房在售量六連漲|財經日日評

點選上圖▲立即預約
經合組織下調美國經濟預期
3月18日訊息,由於政策的不確定性和關稅可能帶來的影響,經合組織(OECD)在當地時間週一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前景,兩大鄰國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經濟增長前景更是如此。報告預計,美國經濟今年將從去年的2.6%放緩至2.2%,並在2026年進一步放緩至1.6%。加拿大將避免經濟衰退,但2025年和2026年將大幅放緩至0.7%,而墨西哥將陷入衰退,今年萎縮1.3%,明年再次萎縮0.6%。
美國商務部人口普查局表示,在1月零售額意外下降1.2%後,美國上個月零售額增長0.2%,遠低於市場預期的0.6%。據悉,近期多家華爾街投行已經下調了對美國經濟的增長預測和展望。高盛警告稱貿易政策正變得“更加不利”,該行首席經濟學家哈齊烏斯(Jan Hatzius)將2025年GDP增長的預測從年初的2.4%下調至1.7%。(第一財經)
|點評|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累及全球,除去加、墨兩大鄰國被衝擊,全球經濟增長前景都受到影響。位於風暴中心的美國也難以獨善其身,關稅政策堆高貿易壁壘,導致企業成本上升,美企的日子同樣不好過。如果進一步影響到消費和投資活動,經濟增長自然容易陷入疲軟。激進政策下,此前美國多項經濟資料表現欠佳,已經引發市場關於“特朗普衰退(Trumpcession)”的擔憂,美股也經歷劇烈波動。 
最新公佈的2月零售額增速不及預期,更是給美國經濟前景投下陰影。零售銷售資料反映消費支出情況,是衡量經濟健康的重要指標。由於其對市場影響較大,也被稱為“恐怖資料”。從這一資料來看,關於“特朗普衰退”的擔憂可能會再次升溫,市場在短期內還是面臨一定壓力。
深圳二手房在售量“六連漲”
3月18日訊息,據公開在售二手房源量資料統計,截至2025年3月17日,深圳全市共有68530套有效二手房源在售,環比上週增加868套,二手房在售量“六連漲”。深圳市房地產中介協會公佈的最新資料顯示,近期深圳二手房市場持續回暖,上週深圳全市二手房(含自助)錄得1808套,環比下降0.2%。二手房錄得量雖有小幅下滑,但從絕對值看,仍保持高位水平執行,市場熱度持續。
除了深圳,重點城市的房地產市場表現在近期都有所回暖。根據麟評居住大資料研究院監測資料顯示,上週監測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量環比上漲10.48%、同比上漲34.38%,新房成交同環比分別上升4.22%、11.55%。月內累計成交來看,2025年3月1日至16日,二手房、新房成交量分別較2024年3月同期上升30.58%、小幅下降0.61%。(證券時報)
|點評|“金三銀四”到來,房主掛房的積極性有所提高,推動深圳二手房在售量連續六週上漲。此前在較為寬鬆的政策環境下,二手房市場顯著復甦。市場信心得到修復,購房者入市的腳步加快,重點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量明顯回升。不過,二手房市場整體依然是“以價換量”的行情為主,僅有少數核心區域的二手房價格出現反彈跡象。
和新房市場相比,同區域的二手房價格仍具有一定優勢,或還將吸引購房者不斷入場。成交量持續回暖,能夠為房價止跌回穩提供一定支撐。但當前市場分化明顯,除去重點城市的核心區域,其他地段樓市短期內或仍將承壓。
2月大行非銀存款激增2萬億元
3月18日訊息,央行資料顯示,截至2月末大行非銀存款餘額14.6萬億元,相比上月末上漲2萬億元,環比大增16%,而此前兩月則合計下降4.5萬億元。在非銀存款大增的背景下,2月大行居民部門活期存款減少1.2萬億。按照央行界定,大型銀行指本外幣資產總量大於等於2萬億元的銀行(以2008年末各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參考標準),包括工行、建行、農行、中行、國開行、交行和郵儲銀行7家。
非銀同業存款指商業銀行吸收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含非法人產品)的同業存款,當前已佔金融機構存款的一成,近年來對市場的影響加大。(介面新聞)
|點評|股市行情火熱與大行們主動增加負債,是大行非銀存款激增的主要原因。2月A股市場內的新開戶數量呈爆發式增長,新股民將資金轉移至證券賬戶內,導致證券公司在大行的活期存款金額增加。並且,大行們這兩年總是帶頭降低存款利率,部分儲戶選擇將存款轉移至中小行。大行們還要承擔購買部分新增國債的任務,為實體經濟提供低息貸款,資金頗為緊張,因此會主動發行更多同業存單,從而增加非銀存款。
銀行業淨息差持續走低,與大行們資金緊張有一定關係,大行們難以將更多的資金投入到賺錢的優質專案中。透過發行特別國債為國有大行注資的計劃正在路上,這將有助於改善大行淨息差偏低的困境,從而為央行降息騰挪出更多空間。
谷歌史上最大規模收購接近達成
3月18日訊息,谷歌母公司字母表計劃以約3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網路安全初創公司Wiz,正在進行深入談判。知情人士稱,這將是谷歌史上最大的一筆交易,並可能很快達成。字母表去年夏天曾接近以約230億美元收購Wiz。然而,談判最終破裂,部分原因是Wiz及部分投資者擔心交易需要較長時間才能透過監管審查,以及其他問題。
自2020年由執行長阿薩夫·拉帕波特及幾位同事創立以來,Wiz的估值迅速攀升,被認為是史上增長最快的初創公司之一。據悉,該公司在去年年底的一次員工股票回購交易中估值達到160億美元。(華爾街見聞)
|點評|谷歌在去年被Wiz拒絕後,今年準備了一份金額更大的收購要約。隨著AI大模型呼叫量日益增加,買不到英偉達AI晶片或者無力承擔資料中心建設費用的廣大中小企業對雲計算的需求提升。谷歌不惜加錢也要拿下Wiz,就是希望藉此強化自己雲計算業務的安全性。Wiz曾計劃進行IPO,不過這兩年除了AI行業,全球投資者很難對於其他行業的IPO計劃給出一個較高的估值。反觀谷歌開出的300億美元價格,對於Wiz來說已經是較高的估值了。
華爾街對這起收購案保持高度關注,谷歌面臨多項反壟斷訴訟壓力,如果這次收購能夠達成,或許意味著特朗普政府對於科技企業併購持開放態度。
零一萬物釋出企業大模型平臺
3月18日訊息,零一萬物近日推出面向企業的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並宣佈可提供企業級DeepSeek部署定製解決方案,涵蓋了DeepSeek模型部署、應用實踐以及模型微調工具。除DeepSeek全系列模型外,萬智企業大模型一站式平臺還適配了阿里巴巴通義千問(Qwen)、零一萬物Yi等國產最新主流模型。
今年初,李開復宣佈,零一萬物將不再追求訓練超級大模型,但會繼續訓練引數適中的便宜模型,並基於後者打造可以賺錢的應用。零一萬物也因此成為“AI六小虎”中第一個徹底轉向商業化的公司。(綜合華爾街見聞)
|點評|在一眾大模型創業公司裡,零一萬物算是走得比較務實的一個。去年,李開復就放棄訓練原定的萬億引數超大模型,退出“燒錢”大戰,轉而關注面向企業端的輕量級模型,推動應用落地。這次推出的一站式平臺,顧名思義,就是一個面向企業的大模型“百寶箱”,解決企業部署、應用、定製AI大模型的各種問題,打通企業AI應用落地的“最後一公里”。
DeepSeek代表的低成本、開源模式崛起,激發了市場關於AI大規模應用的想象,也為零一萬物的轉型開啟空間。大模型賽道競爭激烈,用錢“砸”模型並不是廠商們的唯一齣路,反而可能讓盈利之路更加漫長艱難。商業化提速背景下,探索AI在細分領域“落地開花”的可能性,或許會成為越來越多公司的選擇。
比亞迪釋出兆瓦閃充5分鐘充電400公里
3月17日,比亞迪超級e平臺技術正式釋出。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廉玉波表示,超級e平臺整合了全球首個超級千伏架構、閃充電池、兆瓦閃充系統,以及量產30000rpm電驅系統。在此次活動上,王傳福還發布了比亞迪“兆瓦閃充”技術。釋出會現場展示的充電資料顯示,比亞迪“兆瓦閃充”技術5分鐘充電407公里。
據悉,“兆瓦閃充”技術對充電樁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此,比亞迪自研了全球首款全液冷兆瓦閃充終端系統,其最大輸出能力可以達到1360kW。按照規劃,比亞迪將在全國範圍內建設超4000個“兆瓦閃充站”。(每經網)
|點評|新能源車企在快充技術上你追我趕,如今5分鐘充電400公里的表現,已經可以與燃油車加油媲美。不過,車主能用上兆瓦閃充技術,必須依賴特定的充電樁。即便比亞迪表示會共享兆瓦閃充樁的技術,短期之內充電樁數量也很難快速提升。這種快充技術的充電樁要求高電壓,個人部署難度較大。有快充技術,沒有快充樁,車主也很難體驗到技術帶來的便捷。
搭載快充技術的車型通常價格偏高,難以成為市場主流,再加上快充樁設施的前期投入遠高於普通樁,國內快充樁的數量總體並不算多。或許再過幾年比亞迪等車企將快充技術下沉到更平價的車型中,“油電同速”的口號才會更加具有實際意義。
美的人形機器人樣機首次曝光
3月18日,美的集團人形機器人樣機首次曝光,這款機器人可以完成握手、遞水、比心、跳舞、開瓶蓋、打螺絲等多種動作。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TO衛昶表示,美的近期成立了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加大力度佈局相關領域的研發。
美的集團此前已經收購了全球四大工業機器人企業之一的德國庫卡集團。據衛昶透露,美的具身智慧團隊一直聚焦於幾方面的研發:一是人形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包括減速機、電機、感測器、控制器,正在內部的機器人樣機上試用;二是人形機器人;三是家電機器人化。(第一財經)
|點評|美的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佈局已久,對德國庫卡的收購就跨時數年、耗資巨大。作為家電巨頭,美的顯然希望人形機器人能夠為自己開闢出新的增長曲線。今年人形機器人概念爆發,多家廠商宣佈量產計劃,也讓市場進一步看到了人形機器人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可能性。商業化拐點將至,美的此時曝光樣機,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搶佔市場先機。
新技術衝擊下,傳統家電市場增長放緩,利潤空間有限。美的進軍人形機器人,是基於行業長期發展的前瞻性佈局。不過,此前其收購的德國庫卡主要做B端工業機器人,要在保證這部分業務獨立性的同時,實現與美的智慧家居業務的技術協同,孵化出針對家庭服務的C端消費級機器人,還是個不小的難題。而從美的此次曝光的樣機來看,儘管技術取得一定進展,但離實際落地可能還有一定差距。
週二兩市衝高回落滬指漲0.11%
市場全天衝高回落,三大指數小幅上漲。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2萬億元,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33億。盤面上,市場熱點較為雜亂,個股漲多跌少,全市場超2900只個股上漲。從板塊來看,機器人概念股維持強勢,高壓快充概念股表現活躍,港口股震盪走強。下跌方面,白酒等消費股展開調整,影視、零售、遊戲等板塊跌幅居前。
截至收盤,滬指報3429.76點,漲0.11%,成交額為5863億元;深成指報11014.75點,漲0.52%,成交額為9334億元;創指報2228.64點,漲0.61%,成交額為4616億元。(財聯社)
|點評|週二兩市繼續弱勢震盪,投資者對後續行情的期待逐漸降溫。從板塊上看,國際黃金期貨價格再創歷史新高,黃金股全天領漲。不過,黃金價格上漲,對金飾品、金加工業卻可能因為成本上漲形成利空。臨近午盤,港口航運板塊異動走高,李嘉誠出售港口事件引發廣泛關注,市場預期國內會採取反制措施。美的人形機器人樣機曝光,機器人概念股再遭市場熱捧。
事實上,週二領漲板塊和概念背後的邏輯都有些支撐不足。然而,市場部分資金只是看中話題度,進行純交易上的籌碼博弈,對於基本面因素漠不關心。
文中股市、期貨內容僅供參考
不構成投資建議
欄目主編 |魏英傑主編 |何夢飛
2025年我們將繼續組織企業家走進東南亞、中亞、非洲、北美、墨西哥、中東等熱門出海目的地,一起尋找全球新機遇。歡迎報名同行!
點選下圖▼立即加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