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帶孩子玩北京,博物館是必打卡的地方。
作為博物館之城,北京的博物館數量堪稱全國之最,截止23年底,僅備案的博物館就有226家,加上其他非註冊的博物館,數量至少超過300家。
只不過大部分人只知道國博、故宮這種名氣大大的,但論體驗,這兩地方遊客多,地方大,難預約……槽點多到一言難盡。
如果你是一個博物館愛好者,其實在北京有一塊特別好逛的區域——地鐵8號線奧林匹克公園下車往東走一個路口,就是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博物館一條街”。

這個名字是我起的。
首先,這一片的博物館非常集中,彼此一路之隔就有中國科技館,中國科學家博物館,中國考古博物館,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中國工藝美術館等5家高規格博物館,涵蓋人文、社科,歷史等多個領域。
其次,這些館都非常新。科學家博物館是24年開放的,考古博物館是23年開的,工藝美術館是23年開放,黨史館是21年開的,即便是有年頭的中國科技館新館,也是在北京奧運會後開放的,新的博物館的互動體驗以及文創產品都普遍做得非常好。
這幾個館全逛下來,走馬觀花也需要個三、五天時間。
1,黨史館

上週末剛帶大聖去了黨史館,所以想要重點說說。
我們最初是衝著免費的4D互動專案“飛躍中國”去的,就只約了一個下午,事實證明大意了,這裡太大了,一天都不一定夠看。

這裡展覽的並不只是黨史,儼然就是一部現當代中國歷史,裡面有大量珍貴的文物和檔案,每一件都見證著歷史。

第一檔案館(北京)展示的是明清時代的重要文件,第二檔案館(南京)見證了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特殊歷史,而我覺得黨史館其實也算第三檔案館,但是比前兩個檔案館更大,氣勢更恢弘。三個檔案館都是免費開放的,是歷史愛好者必去的天堂。
除了“飛躍中國”,全景影院的長征同樣值得一看,身臨其境的沉浸式體驗,血戰湘江、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課本中的大事件一幕幕在你的眼前重現。
展廳按年代順序排列,一個廳一個廳走過來,見證了中國怎麼一步步從封閉走向開放,從落後走向富強,“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每個人都值得來這裡重走一遍長征路。
2,中國科技館

科技館是很多機構研學的重點打卡地,寒暑假人滿為患,平時去還比較好一些。
裡面有個超大的兒童樂園,30元的門票價效比超高,比外面很多兒童樂園都好玩,適合3-8歲的孩子。大聖小時候把這裡當成遊樂場,沒事就去泡半天。
這裡還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幕影院,世界頂級水平的科教場館巨幕影院,票價也只需30元,只不過週末比較難約,如果沒搶到票的話,當天還可以碰碰運氣勤刷著點,看看有沒有退票可以撿漏。
館裡還有官方的研學體驗活動,價格也很感人,比起商場裡那些活動不倫不類但價格驚掉下巴的不知道高出多少數量級。

3,中國科學家博物館

這是科協下屬的博物館,雖然緊挨著科技館,但熱度遠遠比不上前者,很多當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存在,如果有時間的話兩個可以一起逛了。
講解和觀影都是免費的,那些在課本上耳熟能詳的名字,比如錢學森,鄧稼先,楊振寧,還有那些默默無聞的名字,共同拼湊起了一副近現代中國科技崛起的絢麗畫卷。

可以在這裡看到他們的書信,手稿,工作日記,三層展廳結束語附近還有個小K歌室可以體驗。
4,考古博物館

這也是片區內的網紅館,難預約程度在北京能排前幾名,它只有週三到週日面向公眾開放,提前三天放票,如果是節假日和週末的票,你就卡點預約吧,一約一個不吱聲。
之所以難約,是因為裡面有貨真價實的考古硬貨。
鎮館之寶有二里頭的綠松石龍形器、綠松石獸面紋銅牌飾,殷墟婦好墓的綠松石象牙杯、司母辛銅方鼎、婦好銅鉞,件件都是國寶級別。
我們去年千里迢迢去安陽,才發現婦好墓的很多文物原來都在北京的考古博物館,還記得當時的講解恨恨地說,“安陽的文物你得去北京看。”
地方博物館有句響亮的口號“防火防盜防國博”,如今又要加個“提防”物件——考古博物館了。
5,工藝美術館

這個館是工美的“非遺館”,裡面展示的都是全國各地能工巧匠們的作品,各類雕刻,漆器,刺繡,景泰藍……樣樣都是大師級別的傳世佳作。
不過你要是看完考古博物館出來再到這,確實只剩看個熱鬧,沒了那份歷史滄桑感,只剩下對工匠們技藝高超的讚歎。
這個區域真的特別適合遛娃,交通方便,博物館集中,附近還有商場解決吃飯問題,如果嫌國博和故宮人太多,那就來逛逛“博物館一條街”吧。
PS:花粉季來臨,很多孩子又開始為過敏困擾,給大家推薦一個大聖一直在用的洗鼻器,能大幅度緩解因過敏導致的鼻塞鼻癢問題。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