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走進影院去看了《南京照相館》
以前,我不大喜歡看這類題材的電影,不是說我不敢面對中國人這段悲慘而血腥的歷史,而是有的電影人拍得實在彆扭。
他們非要去苦苦尋找侵略者的“人性”,虛構一個人性未泯的“善良日本兵”,淡化99.99%的罪惡,去突顯那0.01%的“個人贖罪式敘事”,最後將主題昇華到毫無原則的“反戰”、“人類和平”上……
這種違背中國人樸素情感的電影,怎麼會有人願意看呢?怎麼會有票房呢?
我之所以去看《南京照相館》,是因為前幾天在成都參加活動時,有一位大V不停地向我介紹這部電影,在飯桌上講,在車上講……
我在網上也看了一些網友的觀影評論。回浙江後,我就決定在大熱天去影院看這部電影。

“南京大屠殺”題材畢竟太沉重,進了影院我又擔心會不會被拍得滿是血腥鏡頭,小孩子不敢看。
但看完出來,心裡堵著的情緒倒是慢慢沉澱成了一種複雜的觸動。
電影把故事放在1937年冬天的南京,主角是估衣廊那邊一家照相館的老闆老金。
這個切入點挺巧妙的,大部分戲都發生在那個十幾平米的吉祥照相館裡——臨街的店面要應付鬼子拍“太平盛世”宣傳照。
裡間的暗房裡,顯影液泡著的膠片卻悄悄記錄著平民逃亡的瞬間。就像暗房裡那盞紅燈,明明滅滅間,把大時代的血色和小人物的掙扎都映在了膠片上。
劉昊然(郵差阿昌)演出了戰爭年代平民的無奈與血性。
王傳君(翻譯王廣海)則把漢奸過街老鼠一般的品性演繹得十分“完美”,讓你又氣又恨又對他的懦弱感到悲哀。
全員演技線上,把角色塑造得有血有肉。
導演申奧處理方式:沒把南京大屠殺的血腥場面當背景板,也沒讓宏大敘事把普通人的故事給蓋過去。
他太會拍了!影片中槍支、刺刀與相機、膠捲的並置對比,深刻揭露了日軍的暴行與虛偽。
日軍處決平民的槍聲和攝影師按快門的聲音交織在一起,讓人覺得頭皮發麻。那場“擺拍”戲,是最誅心的片段,把侵略者的醜惡嘴臉暴露無遺。
金老闆為了保全一家老小,只能忍著噁心給日軍拍“親善”照片;
阿昌偷偷藏起那些記錄暴行的底片,手都在發抖;
金老闆一家卻連張安穩的全家福都拍不成。這些人不是什麼英雄,就是想活下去的普通人,可正是這種“普通”,讓那些選擇和掙扎顯得特別真實。
敘事裡“最有意思”的就是那個日本攝影師伊藤秀夫。

伊藤看似是一個軟弱的日本軍官,剛開始時,他是一個人畜無害、受人欺負的瘦小的日本貴族青年。
他總是帶著一臉真誠的笑容,會憐憫一條飢餓的流浪狗,但他也會對飢餓嬰兒動起殺心。
他還酷愛中國文化。他為了洗照片,還怯生生地對阿昌說,“加油,我的朋友”。
等他利用完阿昌後,就將他的“朋友”騙上必死之路。
很多觀眾內心曾一度期望,他跟其它日本兵不一樣,因為伊藤有文化、有教養、有禮貌,還是貴族出身。
所以,他或許會有人性,或許會有良心,或許會放過這些無辜的人,哪怕是放過一個。
然而,伊藤還真沒有讓人失望,他露出了比任何人都殘忍的一面,這也正印證了片尾主角說的那句話,“我們不是朋友”。
以前我們總是聽說,這是軍國主義思想將他們變成了野獸。

而電影中唯一的倖存者林毓秀,卻用最直白的話告訴大家:日本人是畜生,不會把我們當人的。
片尾,老照片裡南京市民的笑臉和後來被殘害的畫面重疊在一起,那些對未來的期待,突然就變成了絕望的慟哭。
然後鏡頭一轉,今天的南京城,莫愁湖的湖水平靜似鏡。
《南京照相館》後勁特別大,很多網友說,“看完之後,不想聽日本人道歉了”。
當中國人不想聽日本人道歉,日本會不會瑟瑟發抖?
對於侵華戰爭罪行,日本這幾十年來,不僅極力迴避、否認,外務省甚至還反過來把日本宣傳成戰爭的受害人。
它們在中國也努力也很長時間,但《南京照相館》卻讓它們怕了。
據央視新聞7月27日報道,在暑期檔電影當中,《南京照相館》已經打破了近三年暑期檔戰爭片首映日紀錄。
日本媒體和網民也在關注《南京照相館》
日媒報道稱,許多中國觀眾在看完電影后感到憤怒,並引用了觀眾“不能代替前人原諒日本”的表態。
但在這條新聞的評論區,絕大多數的評論仍在否認“南京大屠殺”,甚至說“中國常用電影的方式來做反日宣傳”。
這表現出了日本網民對歷史事實驚人的無知,對日本右翼散播的謠言照單全收。
在這次日本參議院改選中獲勝的極右翼政黨“參政黨”,它的參議員初鹿野裕樹在網上發文稱:“竟然還有人相信南京大屠殺確實發生過,真是令人悲哀。日本軍隊是世界上最有紳士風度的軍隊,恪守‘不燒、不奸、不殺’三戒。”

在血淋淋的事實面前,它們還在顛覆歷史,反轉黑白,把“三光”說成是“三戒”,這是日本右翼政客的慣用手段,而且它們的勢力正在擴張。
它們已經在赤裸裸地叫囂侵略戰爭是正義的,還要修改和平憲法、將自衛隊改為日軍、尋求海外派兵權、擁有核武器……
最噁心的是,這一切罪惡的陰謀卻是隱藏在“核爆受害者”外衣之下。
《南京照相館》觀影者越多,日本方面就會越緊張。以前那些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的電影,它們可不會破大防,因為裡面的私貨符合它們的口味。
被電影刺痛的只是日本人嗎?當然還有王廣海這樣人。
《南京照相館》就像是一面照妖鏡,令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網上已經有人在呼籲大家不要去這部電影,理由是太殘酷。
真是可笑,閉上眼睛就是天黑?

然而也是此人,去年卻說《辛德勒名單》拍得太感動了……如此雙標,連自己祖先的歷史都不想面對,這個賬號真的是在中國大陸?
自7月25日上映以來,網上就人出沒在各大平臺勸阻大家觀看《南京照相館》,它們這是怕多年編織的“日本美顏”被打碎了嗎?
但它們再怎麼折騰,也是徒勞的,有本事去各地電影院門口守著。
值得我們警惕的是那些為侵華日軍塗脂抹粉的文宣,特別是網上那些“歷史發明家”。

這是1939年2月,日軍登陸海南島的照片,鬼子在給孩子們發糖。
拍完照片後,鬼子把村子給燒了,把男女老幼都給殺了。
而今天卻有的人只記得那塊糖。

海南島淪陷後,日寇殺害中國軍民二十萬人以上,許多村莊被屠村。漢奸們成立維持會,配合日軍宣傳,歌頌太君建立了皇道樂土!
對於某些人來說,日軍發糖有照為證,八十多年過去後,它們開始跟你講糖有多麼甜了,跟你講反思多麼重要了!
這種話術,比真槍實彈還要可怕。
中國人是受害者,該反思的不應當是加害者嗎?
那些替侵華日軍洗白的人,發明歷史真相,搞歷史虛無主義的人,絕不會有好結果的。
《南京照相館》來得正是時侯,今年正好是抗戰勝利八十週年。影片那些在暗房裡守護膠片的人,那些在絕境裡傳遞真相的人,他們拼盡全力,就是為了讓今天的我們能平靜地在這片土地生活。
要求道歉,是因為我們對日本人還抱有期望。當我們不想聽道歉時,說明我們已經對日本人不抱期望了。
它們不配被原諒,我們也沒有資格替受害者們去原諒它們。
電影放完, 許多觀眾在散場時一言不發,就是因為看透了日本人,對它們死心了。
魑魅魍魎越是跳腳,越是說明我們的電影拍對了。

當我走出影院時,外面陽光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