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CUI會替代GUI麼?

大模型火了以後,有一種觀點,認為人機對話的CUI(Conversational User Interface),會取代傳統的圖形化互動GUI(Graphic User Interface),因為AI可以把活兒都幹了,人只需要在互動中指揮、引導AI即可。
我並不是很認可這個觀點,至少在企業管理軟體領域,目前來看,CUI不太可能完全替代GUI。
人機互動(HCI,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經歷過多次演變,從最早的打孔機(人們將紙帶打孔傳入機器,以便機器識別指令),到命令列(CUI,Command User Interface,例如DOS),再到GUI(例如Macintosh與Windows),以及發展到到語音互動、觸覺反饋、聽覺反饋的多形態互動方式,GUI作為最經典的互動方式,依然被廣泛使用。
為什麼需要人機互動?人機互動的核心目標,無非是讓人控制、使用機器、完成任務、產生期望的結果。因為任務和機器的複雜性,需要有良好的人機介面,幫助使用者儘快掌握使用機器;而支撐人機互動設計的底層邏輯,則是認知心理學。
在GUI設計中,設計師和使用者體驗專家,需要透過合適的引導、有意義的符號聯想、結構化的資訊架構、可識別的視覺設計,符合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讓一個新使用者能夠快速學習軟體、形成記憶、完成工作。
GUI的本質,就是讓使用者高效的使用軟體,輸入資訊,得到軟體的輸出資訊,在持續的反饋與互動中,完成工作目標。
汽車的方向盤、制動踏板、換擋桿也是人機互動介面,駕駛員透過這套“介面”,操縱汽車的行駛。
但是,AI時代,互動模式貌似發生了顛覆式改變!所有原生AI應用,都採用了對話式互動!
不論是透過CUI構建全新的應用形態,還是透過Copilot構建傳統應用的副駕駛伴隨,傳統的GUI被大家詬病,甚至被唾棄!
然而,在企業級領域,人機對話式互動CUI,或者叫做Chatbot,真的可以替代傳統GUI麼?
我認為很難!
因為在B端領域,人需要操作機器完成的任務很複雜!
想象一下,你透過對話的形式完成word對文件的編輯排版,會是一件輕鬆的工作麼?
或者,你需要對大量商品補貨,採購訂單中需要重複確認並新增很多商品,用對話式互動,會更容易麼?
或者,你需要對銷售波動進行分析,透過對話式互動,不斷追加溯源條件尋因,比自己直接透過多維查詢介面分析,會更容易麼?
恐怕不是!
人類的思想受限於語言的表達,而語言本身就具有侷限性,很多時候,我們想透過語言把一個複雜的念想說清楚,著實是一件比較辛苦的事情,不僅要求很好的表達能力,產生的文字量也不少。
而透過GUI的方式,完成輸入-反饋的過程,明顯比對話式互動效率更高!
計精巧的人機互動系統,可以讓我們透過滑鼠、鍵盤、觸控的方式,快速的將念想指令化(尤其是受過足夠的訓練,熟練以後),輸入到機器,並得到準確、全面的反饋,再進一步處理。
不論是資訊輸入的環節,還是資訊反饋的環節,GUI資訊含量與密度也遠遠比CUI要豐富!
所以,不要小看GUI,他可能更高效!
那麼,AI驅動的對話式互動,就更低效麼?
也不是!
除非一種情況的發生!
即:AI可以直接輸出結果,而不需要人機確認!
例如,當生產經營過程需要補貨時,我們甚至不用操作軟體,AI能夠直接確認缺貨情況,詢盤供應商,選擇最優價格,下單補貨。
這也是我理想中的企業級AI應用,可以直接完成任務,而不需要人重複確認。
舉個例子,這就好比,AI幫你託管了生產車間,成為車間的經理,你作為總經理,只需要給車間下達任務,車間自動就會完成生產、製造、裝配工作,除非車間經理面對棘手問題,需要總經理確認,才會找你溝通,否則,車間經理應該默默地12x12x7地幹活兒。
如果AI能做到這個程度,GUI必亡無疑!
現代企業經營,是基於邁克波特的價值鏈模型,企業的經營生產過程,由支援性活動和價值增值活動構成。
支援性活動包括了HR、IT、法務、基礎服務等;價值增值活動包括了進貨、運營、出貨、銷售、服務。
在AI的影響下,哪些環節可能被徹底矽基化呢?(即由計算機AI為主的矽基生命主導)
我認為,只有涉及到創新環節,以及與人打交道的環節,不容易被AI取代,其他經營過程,都可能被AI完全替代。
例如,基於對市場和客戶需求的理解,創造設計新的產品;將貴重產品銷售給客戶,給客戶提供情緒價值;對重點客訴進行人工跟進,安撫客戶情緒;這些環節,是AI無法取代的,需要由人跟進;除此以外,例如採購、進貨、生產、製造,都可以由AI完成。
事實上,現在特斯拉等高階製造業的生產車間,都已經實現全自動化和智慧化。
但是!AI真的能解決上述經營過程的全面替代嗎?
估計依然很遙遠!
就比如說智慧補貨,這個亙古不變的強需求,直到今天,依然很難準確預測,尤其涉及到複雜的供應鏈過程,牛鞭效應的放大,即便是AI,也搞不定,而且背後涉及到複雜的運籌學計算,根本不是大模型的強項。因此,這個最應該被AI解決的業務問題,直到今天,依然沒法被AI完美解決,而需要由人參與介入。
所以,現代企業的經營運營過程,有很多環節,還是需要碳基生命的參與;而一旦由人介入,就涉及到複雜人機互動,需要重度使用軟體系統,操作管理業務。
不過,我們可以遐想一下。
今天的企業級管理軟體,本質上是因為人腦的侷限性,需要透過結構化的資料,對業務運作的資訊流、物流、資金流進行管理。
如果真的有一天,AGI強大到可以處理一切,那麼就不應該存在企業級軟體,因為AI可以透過一切流式資料,瞬間得到過程和結果,不需要透過結構化資料的增刪改查完成業務的管理,而以結構化資料管理為根基的現代軟體工程方法論,會被徹底顛覆,現代企業管理軟體,將不復存在!
當然,這只是一種遐想(瞎想)。
所以,除非AGI的真正到來(而不是某個區域性場景的強AI Agent),以結構化資料為基礎的現代軟體系統,依然是現代企業經營管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而軟體系統的運作,必然需要碳基生命,也就是真實的使用者,透過GUI完成複雜的任務處理,參與到業務過程之中。
在這個過程中,CUI不可能替代GUI!
換個思路!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什麼時候,我們的汽車不需要方向盤了,只需要對著汽車說:我要去哪裡,汽車就會帶我們到達目的地!
這個時候,企業軟體可能才不再需要GUI,或者說,我們不再需要企業軟體了。
源 |  PM楊堃(ID:pmYangKun
作者  楊堃  ;  編輯 | 蝦餃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