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IB放榜成績又遭大縮水?牛劍預錄取offer都要打水漂了……

前幾天IB放榜後,社交媒體上哀嚎一片。許多國際學校的孩子,都心態崩了!"IB出分了,我「暴斃」了……現在慶幸自己申請的是美本,不是英本!比預估分低了不少,會不會被撤offer啊?"今年的IB考生們屬實“劫難重重”,先是不少科目都難度大增,考完心裡就涼了半截。緊接著又出現洩題事件,歐洲區考生提前拿到多科考題,亞洲區考生激烈抗議,卻只得到IBO官方“和稀泥”……今年的IB成績到底有多“慘”?申請不同國家方向的學生會受到哪些不同的影響?
From 留學全知道
微訊號:EduKnow
今年5月,全球有近19.3萬名學生參加IBDP(文憑課程)和IBCP(職業課程)考試並取得成績,比去年增加了7.2%。
IBDP的全球均分今年為30.32,較之去年的30.24基本持平、略有提升;單科均分為4.85分;透過率也從去年的79.35%提升到今年的80%。
洩題風波後,不少學生和家長都擔心全球以及歐洲區的分數會不會漲高,讓分數界限(grade boundary)也隨之變高。
不過IBO承諾不會提高成績界限,勉強算給大家一記定心丸。
近19.3萬考生中,有8539人拿到了40分及以上的高分——如果你拿下了40分以上的高分,那就是全球TOP 4%的佼佼者!
但今年IBO開始不再公佈拿下45分滿分的學生人數。
IBDP 2017-2024年的均分、透過率和滿分人數情況
由圖可見,疫情幾年期間,全球IB成績都“大通脹”,所以在去年和今年出現了明顯誇張的回落情況,實則更多算是迴歸正常區間。
比起全球考生,咱們國內的情況更值得關注。
每年出分後,大家會先關注香港考生的結果,畢竟要比內地更早引進IB課程體系,IB學校數量也是國內最多的城市之一,港媒也會詳細統計滿分人數和學校分佈情況。
今年香港考分啥情況呢?
根據港媒統計,今年5月共有2,406名香港學生參加IBDP和IBCP考試,已統計到的45分學生就至少有32名!
去年統計到的滿分人數則為23名。
香港學生的IBDP均分達到了36.63分,遠遠高於全球均分的30.32分,也略高於去年香港的35.99分均分。
從滿分人數和均分來看,香港今年的考情都在回暖。
圖源:which school advisor
其中,香港英基學校協會佔據了半壁江山,有17名學生拿下45分。其他滿分學生分別來自:
拔萃男書院4名
香港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2名
新加坡國際學校(香港) 2名
保良局蔡繼有學校 1名
聖保羅男女中學 1名
聖士提反書院 1名
香港耀中國際學校 2名
……
*資料來自媒體報道及多方資訊,如有遺漏,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補充
在內地,也統計到平和、世外等學校均有45分滿分選手!
從結果來看,所幸洩題和題目變難,都沒有影響到成績的正常分佈。
不過,確實有許多孩子拿到的成績和預估分差距較大。
那些拿到有條件offer(conditional offer)、但出分與預估分不符的學生,堪稱“受害”最深。
對於美國方向的學生來說,預估分和實際分數不符、被撤offer是小機率事件。
沒有哪所美國大學有明確說過IB的最終成績和預估分相差多少、才會被撒銷Offer,也沒有說過IB至少要多少分才能入讀。
在發offer時,大學會要求“maintain academic standing”-保持學術水平的穩定,建議IB實際分和預估分的浮動在3分以內,超過這個區間可能就會有危險。
但實際操作上來看,大多數美國大學,尤其是私立大學不會太看重這個;而公立大學有可能因為offer超發而找理由撤銷一些offer,但終歸是小機率事件。
對於英國方向的學生來說,有條件conditional offer的“條件”都是實打實的,需要IB、標化或其他所需成績達標後才能變成正式offer,無驚無險入學。
如果硬性成績要求沒達標,到手的offer確實會就這樣飛了……
#如果想成績複核,申請時間是7月6日-9月15日。不過要注意,成績複核後分數不一定上漲,也可能會下降!
#如果想重考,記得要在10月15日前報名,預計11月參加考試、明年1月查詢成績。
除了IB出分外,最近AP大考也在陸續出分。
今年AP考試遭遇了比IB還誇張的洩題賣題作弊事件,比起IB,AP官方的態度則有點過於強硬,作弊考生同考場的學生都可能遭遇連坐。
College Board官方釋出了今年的AP成績分佈,大家也可以看一看作為參考:
(上下滑動檢視全部)
每每接觸讀IB的學生,都會被他們驚豔:英語流利地道,熟讀原版經典名著;學術研究能力極強,高中就能原創出4000字的全英文論文,研究話題全球通吃;對很多問題侃侃而談,時不時蹦出一些驚人之語……
但也有些孩子說,自從讀了IB,從來沒有睡過6小時以上,熬夜做作業時流的淚,都是當時擇校時腦子進的水;甚至有些孩子,因為跟不上IB的學習進度而被學校勸退。
含金量與難度並存,是IB最大的特點。
和另外兩大國際課程AP、A-Level比較起來,它們各有什麼特點和區別?分別適合什麼樣的孩子?
首先,和A-Level, AP橫向對比,並沒有資料表明IB的申請成功率更高。
對於英國大學,A-Level和IB的認可度不分伯仲;對於美國方向,IB可能反而不討巧。美國本地開設IB的學校較少,導致他們更熟悉本國的高中課程AP體系。
所以,更重要的是選擇適合孩子自身的課程,而不是為了追求含金量強行“上難度”。
IB課程是國際文憑組織IBO(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為全球學生開設的從幼兒園到大學預科的課程,包含:
小學專案(PYP)適合3至12歲的學生
中學專案(MYP)適合11至16歲的學生
文憑課程(DP)適合16至19歲的學生,DP專案偏愛有學術傾向的學生
職業相關課程(CP)面向16至19歲的學生,提供學術之外的職業途徑
目前,中國內地開設的IB課程以前三類為主。
IB 的一大顯著特點是強調孩子的個人和學術方面的全面發展,最適合“全才”。
學生必須完成:
– 藝術、人文、科學、數學、英語和外語的六門科目
– 三項核心學習,包括一篇擴充套件論文(4,000詞)、一門100小時的知識理論批判性思維課程(TOK)
– 每週三小時的社群服務、藝術和體育課堂外活動(CAS)
如果學生對某個特定領域缺乏沒有興趣或能力,或者是想要專攻某一方面,那IB課程可能都不太適合這個學生。
同時,IB課程要求學生在高中期間一以貫之地表現優秀。IB最後的大考設定在高三的五月,此時申請早已截止,所以學生需要提前一年,憑藉IB預估分來申請大學。預估分是由老師參考學生10年級和11年級的成績,同時結合當下的學習狀態,綜合評估出的分數。
如果預估分嚴重虛高,甚至可能導致有條件offer被撤回!
所以說,如果學生平時成績波動較大,或是老師認為你的學習態度不佳,後勁不足,是不敢給你預估高分的。學生需要展現的,是持續性的、高質量的努力。
IB學生沒有夢想——因為做夢的前提,是有覺可睡!
而AP和A-Level課程則允許學生專注於自己最擅長和感興趣的科目,AP 學生甚至可以透過大學理事會提供的自學選項選修學校未提供的課程。
AP課程高度應試,測試學科領域內深刻、客觀的知識;還可以用來抵扣大學學分,節省進入大學後的時間和金錢。
這樣看來,幹嘛還要學又難又要求高的IB課程呢?
IB最大的優勢絕不在申請,而是在進入大學,乃至步入社會後才能明顯的體現出來。
一位IB畢業後在美國讀書的學生這樣說道:
“因為讀了IB,我比其他同學起碼領先了兩年。
我還記得AP課上的那些知識嗎?基本都忘了。但是我清楚地記得IB做過的每一個專案,寫的每一篇文章。當同學因為無數的閱讀,課堂討論,小組任務,做實驗哀嚎的時候,我都會微微一笑——這不就是我IB兩年的生活嘛;
當他們痛苦地寫幾千字的論文,糾結於各種citation的格式,我早就寫過同等水平的EE拓展論文了;
組織社團活動,各種策劃,預算,專案管理,我在CAS活動中總結出的經驗都派上了用場;
當時為了寫篇環境科學的論文,綜合了歷史、地理、生物等各科理論,查了巨多資料,還要辨別訊息來源是否真實可靠,髮量都少了一半;
現在我在某500強諮詢公司實習,需要分析不同行業的報告和資料。我才意識到,知識本就是沒有邊界的,而辯證的分析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
有次我課程論文寫得很爛,deadline前一天決定推翻重寫,連續熬了兩天。
但這才是真實的世界啊!工作中可沒有標準化考試,考砸了回家哭一場,然後就把這事兒忘了;必須得硬著頭皮收拾自己的爛攤子,分析原因,一直重做,直到做好為止。”
孩子“偏科”嗎?
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如何?
孩子是否願意挑戰自我?
世界上並沒有完美的課程,只有最適合的路徑。想清這些問題後,才能為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優勢選項、收穫滿意的申請結果。
本文系授權釋出,From 留學全知道,微訊號 EduKnow,歡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經許可不得轉載,北美學霸君誠意推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