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馬可婷。
太好笑了!
昨天,小馬剛吐槽美團電單車夾帶私貨,在那麼小的車身上,還能給共享充電寶騰出點地來。

沒想到,一山還比一山高!
711隆重登場,把廣州5平方米左右的報刊亭爆改成了mini版“711便利店”:


(圖源:@Hao浩玩兒)
一眼看過去,這個便利店貨物擺得
也是
滿滿當當的。
甚至讓人懷疑售貨員能站在哪?跟飲料櫃肩並肩了。。。

不過,裡面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呀——
零食
、
飲料
,安排上了。


甚至連711的炸物小吃、關東煮等也是一應俱錢。

(圖源:@今天星期珊)

(圖源:@有七隻羊的丫丁)
而店鋪的右邊則擺放上了刊物,主要提供兒童圖書,
保留了報刊亭的一些特色元素。

(圖源:@有七隻羊的丫丁)
如此看來,這家mini版711便利店主要受眾是路過的學生群體。
但就這個小巧、復古的外觀+品牌效應,不是純純勾引成年人過去打卡嗎?



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店鋪的潛在受眾範圍。
翻開品牌案例一看,其實近幾年,不少品牌都將目光看向了報刊亭。
2023年的時候,廣州首家KCOFFEE報刊亭正式投入運營,在提供的飲食上,除了明顯的肯德基咖啡外,還能提供早餐、冷飲等。

2024年,麥當勞不甘落後,也是將報刊亭爆改成了McCafe報刊亭,主營咖啡、早餐和冰淇淋等品類。

不得不說,報刊亭品牌化的隊伍是越來越壯大了!
報刊亭爆改門店,注入了街角的“文化符號”,使門店成為一種城市文化景觀。這種文化與商業的融合,不僅提升了品牌的文化內涵,也為城市增添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與此同時,報刊亭的臨街屬性,使品牌能夠更接近消費者,方便過路的消費者隨時購買商品。
此外,品牌對報刊亭等閒置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也體現了品牌的社會責任感,有助於活化品牌的社會形象,增強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和認同感。


▼
此次711的報刊小店,還讓小馬還想起了,品牌們開始流行開“小店”。
例如,瑞幸曾推出3萬元開店的模式,裡面主要提到了,門店面積只要求2㎡即可開店。

去年5月,百勝中國高層對外透露,肯德基面向低線城市特別開發了投資成本更低的“小鎮mini門店模式”。
據瞭解,一間肯德基小鎮mini店比標準店小約60㎡,mini店模式的選單也會縮減一半。

而海底撈則是選擇在南寧、福州等地推出了餐車小店。

一方面,小店型通常選址靈活,能夠深入各個人群密集的地方,捕捉消費者;
另一方面,小店的運營成本較低,投資門檻相對較小,適合吸納更多的加盟商。
目前,各個品牌的同品類競爭激烈,品牌的集體目標是想要快速拓展門店,搶佔市場份額,而在這種時候,小店型憑藉成本低、靈活性強等優勢,就給品牌們提供了一條新思路!
素材來源於網路
文章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