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會在來年的春天再見 | 第4285期
一場大風席捲全國,為這個春天帶來了一場極具戲劇性的謝幕。大風過後,繁花落盡,迎來春天的最後一個節氣——穀雨。
“雨生百穀清淨明潔也。”穀雨是春天的終結,也是夏天的序幕,恰似承接宋元兩代的書畫大家趙孟頫的處境。
趙孟頫作為元明清文人畫開局者,畫家韋羲評價其“山水清和朗潤,一洗前朝渺茫悽迷風”。他的畫很適合在山朗氣清的穀雨時節拿出來靜靜觀看。今天,我們從中挑選出一幅意境清新的細線青綠山水畫《謝幼輿丘壑圖》與你共賞。
絹本設色,20×116.8cm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藏
今人看古畫,總覺得不夠“好看”。我們生長在一個高飽和的世界,萬事萬物都追求奇觀、刺激、猛烈,要抓人眼球,要博取關注,但對古人,尤其是古代文人來說,一幅畫要平淡天真,要抒胸中意氣,要把時空的流轉累積其中。
一幅畫不是一個靜止的富有華彩的瞬間,而是無垠的空間和無限流淌的時間,因此它或許不夠“好看”,卻絕對耐看。
《謝幼輿丘壑圖》描繪的是東晉名士謝鯤的故事。“鯤字幼輿,好老莊,善奏琴,寄跡山林。”
在這樣的幽幽青山、蔭蔭松林裡,聽水流潺潺、松濤陣陣,幼輿彷彿就這樣靜靜坐在江畔丘壑之中,度過一生。“江岸峰巒秀起,霧靄微茫,江面平靜如鏡。境界曠遠。整個畫面宛如宇宙永珍被過濾提升成晶瑩剔透般充滿著音樂性的寧靜世界。”
鄭板橋有一首穀雨詩,或許可以成為這幅畫和這個節氣的參照:
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
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
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七言詩》)
衛東,「為你讀詩」語言藝術指導,金話筒主持人。
程從禮,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篆刻家。個人首次篆刻展覽《日刻》正於天津美術館青年藝術空間展覽中。
4月21日晚10點,演員陳明昊為你讀詩人餘秀華的作品《我身體裡也有一列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