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一次領袖召集的座談會

分享一篇文章,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研究員,前駐越南大使李家忠。這篇文章回憶了13年前,領袖在中南海召集的一次座談會。從中可窺見,領袖日常的工作方法,值得學習。
原文如下:
2011年12月,時為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對越南和泰國進行正式訪問。臨行前,習副主席看了外交部上呈的有關材料後提出,希望安排時間和幾位前駐越南和泰國的大使座談一次。外交部遵照習副主席指示,請了三位前駐越南大使和三位前駐泰國大使前去座談。我作為三名前駐越大使之一,也參加了這次座談。
12月3日下午,我們六人和亞洲司、新聞司司長在外交部集合,由部黨委書記、副部長張志軍帶隊,乘一輛麵包車前往中南海。開會的地方是一間不大的的會議室,裡面有兩排U型長桌,大家面對面就座,每個座位前都擺有一個資料夾,裡面有幾張白紙和一支鉛筆,每兩個人之間有一個暖水瓶。在場的還有社科院的幾位學者。
不一會兒,習副主席身穿一件黑色夾克和黑色布鞋走進會議室,和大家握手後在長桌的一端就座。他面前擺有出席座談會人員的名單。習副主席說,今天請幾位大使來開個座談會。過幾天我要去越南、泰國訪問。時間不太長,但這是一次很重要的訪問,特別是在當前時期。為了把情況瞭解得更全面、深入,請大家說說對越南、對泰國的認識和工作建議。
事先外交部已和我們打了招呼。要求先談越南,再談泰國;最後離任的大使先談,每人15分鐘;其他大使接著談,每人10分鐘;希望大家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最想說的話講出來。習副主席邊聽大家發言,邊認真做筆記,並不時插話提些問題。有的大使講超了時間,亞洲司司長便會悄悄遞上一張小紙條,予以提醒。但習副主席完全沒有在意,一直專注地在筆記上本做記錄。
鑑於當時越南有的領導人就南海問題發表了一些對中國很強硬的言論,國內也有不少人對越南無啥好印象,我發言時著重說了一個意思,即越南領導層並不是鐵板一塊。我以親身經歷說明,上個世紀90年代我先後在越南工作8年,接觸的幾位越共總書記都比較重視對華關係,特別是黎可漂總書記為兩國解決陸地邊界問題和北部灣劃分問題,作出了很大努力。結論是,我們仍應對越南領導層多做工作。我發言後,習副主席說,如何做越南領導人的工作,值得好好研究。
大家發言結束後,習副主席說,幾位同志都講了,看來給每位同志半天時間都不夠。大家說的很有幫助,比我看好幾本書都管用。而且大家說的都是親身感受,是深入研究的成果,對今後研究越南、泰國國情,對搞好周邊關係很有參考價值。會後我要和代表團成員好好消化。有些意見可以作為今後思考的課題。希望大家繼續發揮作用。外交部也要考慮發揮資深外交官的作用。習副主席還說,中越關係是東南亞形勢的關鍵,障礙在南海問題。接下來要深入研究南海問題。中泰關係也是周邊外交的重要方向。習副主席對大家表示感謝,說以後還可以繼續探討,當面談或透過書信都可以。
作為長期從事對越工作的人,透過這次座談會,我感到習副主席對周邊外交工作十分重視,對中越關係十分熟悉。他擔任總書記和國家主席後,掌管黨政軍全面工作,繁忙的程度可想而知。但習主席對做越南的工作仍給於高度關住,5年內兩次到越南訪問。2013年6月,習近平主席同到訪的越南國家主席張晉創會談時指出:“中越互為重要鄰邦和合作夥伴。兩國關係60多年走過的歷程留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是,不管遇到任何問題和干擾,中越雙方都要朝著友好合作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往前走。”我想,儘管中越之間在南海問題上仍存有爭議和分歧,不時還會發生這樣那樣不愉快的事情,但習主席這段話應該成為我們處理對越關係的根本指導思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