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逢“618”,也是快遞行業一年當中最忙碌的時期。但今年的“618”寄快遞輕鬆了不少,只憑一張圖、一句話,就能在快遞100平臺完成寄件。
這個便捷的操作,靠的是平臺搭載的百度文心大模型,不僅寄件,查快遞、售後也都可以透過AI來實現,整個寄件過程從原來的3分鐘壓縮到19秒。
這是大模型在細分場景應用落地的一個代表案例,讓普羅大眾真切感受到了大模型給日常生活帶來的便利和便捷。
不止快遞場景,大模型落地的腳步也在進入其他場景。這兩年行業一直在卷大模型,但如果大模型只是停留在“卷引數”上,並不能給行業、個人帶來真正價值。自2024年以來,顯然大模型廠商都意識到,只有找到應用場景、落地應用,才能啟用大模型的價值。
正如最近在2024世界人工智慧大會( WAIC 2024)上,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所說的:”沒有應用,光有基礎模型,不管是開源還是閉源都一文不值。”
今年以來,大模型發展進入“深水區”,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滲透到各行各業。在WAIC 2024展覽上,從智慧助手到數字人,各大廠商都在推應用,大模型以各種使用者“可看見、可感知”的方式呈現出來,大家更關心的是,“大模型未來將怎樣影響人們的生活”。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蘋果的App Store推動了許多超級App的誕生。大模型時代,很多人相信大模型會復刻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同樣的路徑,誕生一個個超級應用。從2023年起,行業就在等待AI的“App Store時刻”到來,期待“超級大模型應用”的誕生。
那麼,大模型時代,能否復刻網際網路時代,跑出一個個超級應用?如果還沒有,大模型應用的爆發點在哪裡?
智慧體,大模型應用的下一個爆發點
2024年被行業形容為大模型應用的爆發之年。
從年初至今,大模型廠商都放棄了各種技術維度的比拼,轉向了對大模型應用場景落地能力的較量,在模型基礎上推出各自的大模型應用。
在一系列應用中,智慧體又幾乎成為大模型應用的“共識”,從國外的OpenAI、微軟,到國內以百度為首的大模型玩家,都相繼對外發布了智慧體,百度還在今年5月上線了文心智慧體平臺(AgentBuilder),實現“人人可開發”智慧體。
各大廠商都看好的智慧體,會是大模型應用未來的方向嗎?
在WAIC 2024產業論壇演講中,李彥宏給出了他的回答。他認為,智慧體是他最看好的大模型應用發展方向,並在隨後的圓桌論壇中,進一步提出,“智慧體正在爆發”。
智慧體為什麼代表未來,為何正在邁向爆發?
首先,智慧體自身能力強,具有對話、反思、規劃和多智慧體協作能力,能夠做到自我執行、可自我進化,是一個“多變形”戰士,這種通用性”能力決定了它會是成為最接近AGI的應用形式。
其次,智慧體爆發已具備技術基礎。大模型強大的技術能力,大大降低了建立智慧體的門檻。
李彥宏在WAIC訪談中表示,由於門檻足夠低,可能你連程式設計都不用,就可以做出一個效果不錯的智慧體。門檻足夠低,就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做出他想要的智慧體。李彥宏將智慧體類比為網際網路網站,因為開發簡單,智慧體會像網站一般迎來數以百萬計規模的爆發。另外,以文心智慧體平臺為代表的智慧體開發工具,封裝大模型的能力,還提供開發工具鏈,進一步降低了開發門檻。尤其是7月5日百度文心智慧體平臺(AgentBuilder)免費開放文心大模型4.0後,開發者可靈活選用文心大模型3.5或4.0建立智慧體。這類平臺為智慧體爆發提供了工具基礎,吸引更多的開發者的加入,加速智慧體大規模湧現。
此外,智慧體爆發也具備了場景基礎,越來越多行業正在應用智慧體。百度釋出的文心智慧體平臺,為開發者提供了一個基於自身行業特點、應用場景高效開發智慧體的平臺。該平臺上線一個多月以來,已有來自多個行業超5萬家企業、機構入駐開發智慧體,覆蓋100多個應用場景。6月底,百度還攜手中國工程院朱有勇院士打造了首個農業智慧體“農民院士智慧體”,該智慧體基於文心智慧體平臺建立,學習了朱有勇院士的研究成果和相關農業知識,為農民解答生產生活問題,以科技惠農助農。
基於當前智慧體的發展態勢,在這次WAIC上李彥宏判斷,未來在金融、醫療、教育、農業、製造、交通等行業,都會依據自己的場景和特有經驗、規則、資料等,建立各種智慧體,形成數百萬量級的龐大生態。
從技術到工具再到場景,一個智慧體爆發的生態正在醞釀和形成中,智慧體將進入爆發期。
隨著智慧體的爆發,將有越來越多的開發者入局,當前的智慧體形態或許很初級,但在使用過程中,各種新的需求會推動開發者進行下一步創新,迭代和進化。業界期待的超級應用,有可能就來自這些智慧體。
“門檻足夠低的時候,讓更多人進來,他們發揮聰明才智,指不定哪條路跑通了,它就是一個Super APP。”李彥宏在訪談中發出判斷。

搜尋是智慧體分發的最大入口
未來,隨著數百萬量級智慧體誕生,智慧體如何被發現、如何匹配到潛在使用者從而啟用其價值,也是實現智慧體價值最大化的重要一環。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智慧體的分發。
作為中文最大的搜尋引擎,百度搜索擁有億級使用者,每天有幾十億次搜尋請求,搭配百度搜索的智慧推薦演算法,“億級使用者+超級流量+智慧推薦”三大優勢,可實現智慧體高效分發,精準觸達使用者和客戶。
WAIC現場,李彥宏表示,搜尋將成為智慧體分發的最大入口。
“智慧體+搜尋”也是百度對智慧體佈局中的重要一環。在分發方面,百度搜索上線了“AI助手”頻道,打造智慧體分發的天然場域。“AI助手”不僅能精準解讀使用者意圖,將最匹配的智慧體推送到使用者面前,還匯聚了大量面向各場景的專業智慧體,使用者可以隨時呼叫,解決個性化問題,讓智慧體真正跑起來。
除百度站內形式,文心智慧體平臺也為開發者提供了百度生態流量分發路徑,“開發+分發+運營+變現”一體化賦能,打通智慧體應用的“最後一公里”,讓每一個智慧體都有機會被分發給使用者使用,實現“供需”的匹配。
此外,文心智慧體平臺也支援智慧體透過API、SDK等模板化接入形式,打通獨立APP、微信小程式和站點等百度域外場景,讓智慧體分發場域最大化,儘可能多地獲取成長動力,讓開發者建立的智慧體“被看見、被使用”,實現價值最大化。
例如,百度針對高考開發的高考智慧體“AI志願助手”,透過大資料和大模型的智慧分析,能為考生量身定製志願方案。在每年高考填報志願高峰時期,“AI志願助手”每天有超200萬考生透過百度高考頁面,或直接搜尋“高考xx分能上什麼大學”等關鍵詞,進入“AI志願助手”並獲得針對性的分析和決策參考。而全國高考生也才1000萬左右,這意味著,像“AI志願助手”這樣的智慧體已經得到了很多人的認可度和依賴度。

超級應用何時到來?
在WAIC的演講和訪談中,李彥宏針對大家關注的“超級應用”話題分享了自己的觀點。
在他看來,從0到1做出一個DAU 10億超級應用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大模型在各個領域、場景真正的落地應用,為行業增益。“我倒不是說一定在等待一個超級應用的出現。我更覺得,在基礎模型之上,應該能夠誕生數以百萬計各種各樣的應用。”李彥宏在訪談中說。
從百度文心一言每天的呼叫量看,這一趨勢已經很明顯了。在兩個月內,百度文心一言的日呼叫量從2億增長到5億次。呼叫量翻倍增長背後,是使用者對其價值的肯定,越來越多人認識到大模型的價值後,開始在各行各業推進規模化的應用了。
相比於超級應用,李彥宏認為,大模型對現有業態的改造,比0到1的顛覆來得更早,也能創造更高價值。“我現在還沒有看到,能夠比肩移動網際網路時期超級應用那樣的AI時代的原生應用。但是已經看到,越來越多在各種各樣場景、尤其是To B場景中,利用大模型提升了效率,產生了更多的收入,或者說節省了更多成本的情況出現。”他在訪談中說。
不同於網際網路時代的超級APP動輒“顛覆一切”,大模型一開始更多是對各行各業的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改造,所以在大家的體感上沒有那麼性感、新鮮感沒那麼強烈,但實際上它已對已有產業發揮了增強作用,例如企業效率的提升、成本的降低,或者給C端使用者帶來的便利等,這種促進作用相比那些從0到1的應用,反而更大。對於使用者來說切實享受到了大模型帶來的各種便利。
大模型對C端也帶來了很多價值。一個典型的例子是百度文庫。過去百度文庫提供的是已有的現成文件,經過大模型改造後,變成一個生成式AI應用。現在百度文庫可根據使用者需求生成各種文字、圖片內容。今年以來已有2600萬付費使用者。如果單從使用者量來看,這個使用者量級離超級應用還有一定距離,但從使用者的付費意願看出,使用者實際享受和認可大模型給他們帶來的價值。
值得一提的是,李彥宏也提醒行業從業者,不要掉入超級應用的陷阱,“AI時代,要避免掉入超級應用陷阱,不是隻有DAU10億的App才叫成功。”
實際上,在未來更可能出現的局面,是在基礎模型之上誕生數以百萬計的應用,這些應用中有很大一部分面向垂直領域,對某個特定領域的問題,能提供比以前更好的解決方案。
歸根到底,對大模型的判斷,最終還是要回歸到“能否落地應用”“能否對產業產生價值”這個落腳點上。從這個“實用”的角度出發,一直盤旋在業界的大模型“開源閉源”之爭也有了答案。
李彥宏在訪談中談到,“開源模型其實是一種智商稅”。在他看來,從大模型能夠帶來的價值、以及什麼樣的成本能帶來價值的角度考量,“你永遠應該選擇閉源模型”。
李彥宏表示,ToB的客戶希望選擇價效比最好的模型。一方面,模型要對他的應用產生價值,另外一方面,成本要足夠低。閉源模型較開源模型有明顯的優勢:在同樣引數規模下,閉源模型效能比開源模型更高、更能打。開源模型想追平閉源模型的能力,需要更大的引數,推理成本會更高,反應速度更慢。無論是效能、效率還是價效比,閉源模型都明顯優於開源模型,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這兩項對於企業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
進入2024年,大模型行業進入“下半場”,下半場之戰落到了大模型在“千行百業”的產業應用上。隨著大模型應用捲到各行各業,業界逐漸將焦點目光轉向智慧體賽道,智慧體將成為大模型發展的下一步。得益於百度等平臺提供的智慧體開發平臺提供的技術基礎、工具和應用場景,智慧體發展“天時地利人和”,即將迎來爆發。
百度作為中國AI先行者,對AI大模型的發展有更深入的思考,尤其是創始人李彥宏在WAIC上對行業的判斷,更是為在大模型落地程序中摸索的行業理清了發展思路,指明瞭接下來卷應用最有前景的方向,彙集行業力量為智慧體為代表的AI應用爆發創造條件。
李均 | 文
AD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 聯絡方式
投稿、廣告、內容和商務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