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斯坦福最愛錄取什麼樣的學生?

棕櫚說 | 每年,斯坦福大學的錄取資料都像一場“玄學”大戲,吸引著無數申請者和家長的目光。我們常常遇到家長問:
我做了這個活動,考了那個分數,能不能進斯坦福?
最近,斯坦福公佈了2024-2025年度的Common Data Set(CDS),這份資料被稱為“錄取風向標”,揭示了斯坦福的錄取偏好和申請者的背景資訊。
今天,我們就來為你解讀:斯坦福到底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斯坦福的申請資料:
競爭激烈,男女錄取數一樣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組讓人“心跳加速”的資料:
● 總申請人數:57,326人
● 錄取人數:2,067人
● 錄取率:3.6%(是的,你沒看錯,就是這麼低!)
● 最終入學人數:1,693人
從性別分佈來看,男性和女性的錄取人數幾乎持平:
● 男性申請者:29,602人,錄取1,015人
● 女性申請者:27,724人,錄取1,052人
此外,還有483人被放入候補名單,最終只有25人“逆襲”成功。可以說,斯坦福的錄取競爭堪比“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斯坦福的學生背景:多元,亞裔佔比28%+
(圖源:Y S on Unsplash,版權屬於原作者)
斯坦福不僅學術頂尖,學生背景也極其多元化。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學生構成:
1. 地理多樣性:
○ 55.2%的新生來自外州,57.1%的本科生整體來自外州。
○ 國際學生佔比12.2%,共有965名本科生。
2. 性別比例:
○ 本科生總數:7,904人
○ 男性:3,840人(48.6%)
○ 女性:4,064人(51.4%)
3. 種族/民族構成(僅限美國公民和永久居民):
○ 亞裔:27.8%
○ 白人(非西班牙裔):22.2%
○ 西班牙裔/拉丁裔:19.0%
○ 兩種或以上種族:9.2%
○ 非裔美國人:8.1%
○ 國際學生:12.2%
○ 未知種族/民族:0.5%
4. 第一代大學生:
○ 18.8%的新生是家庭中第一個上大學的學生。
5. 社會經濟多樣性:
○ 16.8%的本科生獲得佩爾助學金(Pell Grants)。
○ 50.1%的本科生獲得基於需求的助學金。
可以說,斯坦福是一個真正的“小聯合國”,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在這裡匯聚,共同學習和成長。
斯坦福的錄取標準:學術是基礎,但不止於此
(圖源:Ian Mackey on Unsplash,版權屬於原作者)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斯坦福最看重的錄取因素。根據CDS,斯坦福的錄取標準分為學術因素和非學術因素兩大類。
 1. 學術因素(非常重要)
● 高中課程難度(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斯坦福非常看重學生在高中階段是否挑戰了自己,尤其是是否選修了高難度的課程,如AP、IB或榮譽課程。
棕櫚大道的經驗:我們每年都有學生被斯坦福錄取,其中AP學生最多考過15門AP(當然,數量不是唯一標準),IB學生的預估分數通常在40分以上(滿分42分)。
● 班級排名(Class Rank):如果學校提供排名,斯坦福會參考。通常,申請者需要在年級排名前10%才有競爭力。
● GPA:學術表現至關重要,錄取學生的平均GPA高達3.94。
小貼士:高GPA和高難度課程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
● 標準化考試成績(SAT/ACT):雖然2024年秋季申請是可選提交,但從2025年開始,SAT/ACT將再次成為必選項。錄取學生的SAT中位數:1510-1570(總分),740-780(閱讀與寫作),770-800(數學)。ACT中位數:34-35分。劃重點:如果你想申請斯坦福,標化成績一定要儘量接近滿分!
● 申請文書(Application Essay):文書是展示個性、價值觀和學術好奇心的絕佳機會。斯坦福以“文書多”著稱,除了主文書,還有8篇小文書!建議:在設計活動時,切忌“只有一條主線”,因為文書需要展現多方面的你。
● 推薦信(Recommendations):斯坦福非常重視推薦信,尤其是來自老師和輔導員的強有力推薦。注意:推薦信不僅要突出學術能力,還要展現你的個人品質和潛力。
2. 非學術因素(同樣重要)
● 課外活動(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領導力、深度參與和成就是關鍵。斯坦福希望看到你在某個領域有持續的投入和突出的表現。
● 天賦/能力(Talent/Ability):在藝術、體育、STEM等領域有特殊才能的申請者會更具競爭力。
● 性格/個人品質(Character/Personal Qualities):透過文書、推薦信和麵試,斯坦福會評估你的性格特質,如責任感、同理心和團隊合作精神。
● 第一代大學生身份(First-Generation Status):斯坦福支援多樣性,第一代大學生會得到額外考慮。
● 校友關係(Alumni Relations):雖然校友子女會得到注意,但這並不是主要錄取因素。
● 地理/州 residency(Geographic/State Residency):來自不同地區的申請者會得到考慮,但這並不是顯著優勢。
● 志願者工作和工作經驗(Volunteer Work & Work Experience):社群參與和就業歷史也會被納入考量。
● 申請興趣(Level of Applicant’s Interest):斯坦福不會追蹤“表現出的興趣”,比如校園訪問或郵件聯絡。
那麼,問題來了,非要有大獎,大競賽才能進斯坦福嗎?看看咱們棕櫚大道本科申請創始人Tina 老師,同時也是斯坦福教育學碩士,前矽谷頂尖私立高中教育專家怎麼說👇
申請建議:如何脫穎而出?
(圖源:Jorge Fernández Salas on Unsplash,版權屬於原作者)
1. 挑戰高難度課程:無論是AP、IB還是榮譽課程,儘量選擇最具挑戰性的課程,並取得優異成績。
2. 標化成績儘量接近滿分:SAT 1510+,ACT 34+是基本要求。
3. 文書要展現多面性:斯坦福的文書數量多,內容要豐富,展現你的個性、價值觀和學術熱情。
4. 推薦信要突出個人品質:選擇瞭解你的老師,確保推薦信能全面展示你的優點。
5. 課外活動要有深度:不要追求數量,而是要在某個領域有持續的投入和顯著的成就。
結語:斯坦福喜歡什麼樣的學生?
(圖源:Zetong Li on Unsplash,版權屬於原作者)
斯坦福的錄取標準看似複雜,但核心可以總結為:學術卓越 + 個性鮮明 + 多元背景。他們尋找的不僅是成績優異的學生,更是有獨特視角、強烈好奇心和領導潛力的未來領袖。
如果你夢想進入斯坦福,從現在開始,努力提升學術表現,積極參與課外活動,並用心準備申請材料。記住,斯坦福的錄取是一場“綜合實力的較量”,只有全面發展的申請者才能脫穎而出!
2024-2025Fall棕櫚大道已經收穫了100枚藤校+Top10 offer! 4-6月我們將在全美開展線下巡迴講座!
棕櫚大道本科申請北美線下巡講
加州、德州、波士頓
加拿大、DC、西雅圖
想知道怎樣進入斯坦福嗎?
今年我們有眾多進入斯坦福的案例
快來聽講座吧~
*本文為吃貨轉載文章,
僅為傳遞、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行為的建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