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父等超3400名科學家反對:英國皇家學會仍保留馬斯克會士資格;545%!DeepSeek公佈理論成本利潤率|環球科學要聞

這一條將環球科學設為星標
週一至週五
第一時間掌握
最新鮮的全球科技資訊
· 人工智慧 ·
545%!DeepSeek公佈理論成本利潤率
3月1日,開源周第6天,DeepSeek官方團隊在開發者社群Github和知乎給出了DeepSeek-V3/R1推理系統的技術解讀。DeepSeek官方表示,DeepSeek-V3/R1 推理系統的最佳化目標是更大的吞吐,更低的延遲。透過最佳化吞吐和延遲,DeepSeek理論上一天的總收入達到了562027美元,成本利潤率為545%
當天,在釋出的《DeepSeek-V3/R1 推理系統概覽》一文中,DeepSeek官方團隊詳細介紹瞭如何使用大規模跨節點專家並行(Expert Parallelism / EP)來增大 batch size,如何隱藏傳輸的耗時,如何進行負載均衡。具體包括:大規模跨節點專家並行(EP),DeepSeek-V3/R1模型每層有256個專家,僅啟用其中8個,基於這種高度稀疏性要求,採用了多機多卡間的專家並行策略;計算通訊重疊,多機多卡的專家並行會引入較大的通訊開銷,DeepSeek使用雙batch重疊來掩蓋通訊開銷,提高整體吞吐量;負載均衡,由於大規模並行(資料並行和專家並行),需要為每個GPU分配均衡的計算負載和通訊負載,避免效能瓶頸;線上系統的實際統計資料,DeepSeek V3和R1的所有服務均使用H800 GPU,使用和訓練一致的精度,最大程度保證了服務效果。另外,DeepSeek實現了在白天負荷高時,用所有節點部署推理服務。晚上負荷低時,減少推理節點,以用來做研究和訓練。如果所有tokens全部按照DeepSeek R1的定價計算,理論上一天的總收入為562027美元,成本利潤率545%。(知乎、澎湃新聞)
· 量子計算·
中國科大實現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新紀錄
量子計算被認為可能是下一代資訊革命的關鍵技術。量子計算優越性像個門檻,驗證了量子計算機超越傳統計算機的可行性,是量子計算具備應用價值的前提條件,也是一個國家量子計算研究實力的體現。據新華網訊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朱曉波、彭承志等已成功構建目前最高水準超導量子計算機——105位元超導量子計算原型機“祖沖之三號”,其處理“量子隨機線路取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國際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快千萬億倍,再次打破超導體系量子計算優越性世界紀錄。該研究已於3月3日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審稿人認為其“構建了目前最高水準的超導量子計算機”。
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聞網訊息,研究團隊在66位元“祖沖之二號”的基礎上,大幅提升了各項關鍵效能指標,實現了105個數據位元、182個耦合位元的“祖沖之三號”,量子位元相干時間達到72μs,並行單位元門保真度達到99.90%,並行兩位元門保真度達到99.62%,並行讀取保真度達到99.13%,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為測試其效能,團隊在“祖沖之三號”系統上完成了83 位元 32 層的隨機線路取樣,以目前最優經典演算法為比較標準,計算速度比最強超算快15個數量級,也超過去年十月谷歌公開發表的最新成果6個數量級,為目前超導體系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在“祖沖之三號”取得最強“量子計算優越性”後,團隊正繼續開展量子糾錯、量子糾纏、量子模擬、量子化學等多方面探索。“祖沖之三號”採用二維網格位元排布晶片架構,直接相容易於實現規模化拓展的表面碼量子糾錯演算法,目前團隊正基於“祖沖之三號”開展碼距為7的表面碼糾錯研究,已取得良好進展,並計劃進一步將碼距擴充套件到9和11,為實現大規模量子位元的整合和操縱鋪平道路。(新華社、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海外學界·
辛頓等超過3400名科學家反對:英國皇家學會仍保留馬斯克的會士身份
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訊息,儘管面臨科學界的強烈反對,英國皇家學會於3月3日晚6點召開會議後決定不撤銷馬斯克的會士身份,但是否會有進一步舉動仍不確定。英國皇家學會討論了會士的公開宣告和行為準則,強調需要為科學和科學家發聲,尤其是在科學麵臨前所未有威脅的當下,同意考慮進一步行動以支援科學和科學研究,對抗錯誤資訊和對科學的攻擊。不過未提及馬斯克的會士資格問題,其表示所有會士問題將嚴格保密處理。
馬斯克於2018年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以表彰他在航天和電動汽車行業的貢獻。截至目前,已有超過3400名科學界成員簽署公開信,要求英國皇家學會對馬斯克的行為採取行動。據法新社(AFP)訊息,馬斯克被指控透過X平臺傳播虛假資訊,包括關於COVID-19、疫苗、流產和心臟問題的錯誤說法。此外,還有兩位傑出科學家因抗議皇家學會未採取行動而辭去會士資格。諾貝爾獎得主、英國皇家學會會士、被稱為“AI教父”的傑弗裡·辛頓(Geoffrey Hinton)呼籲驅逐馬斯克,認為他正在對美國科學機構造成巨大損害,包括馬斯克在特朗普政府中負責“政府效率部門”,其削減成本的行動威脅到科學和醫療領域的資金。(The Guardian、AFP)
· 空間探索·
Astroscale成功完成全球首次與太空垃圾的軌道交會

影片來源:Astroscale

隨著衛星發射數量的快速增長,太空垃圾問題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軌道上的太空碎片對在軌航天器以及空間站都構成了潛在威脅。據Ars Technica報道,最近日本航天公司Astroscale成功完成了全球首次與太空垃圾軌道交會的任務。2024年2月,Astroscale發射了ADRAS-J航天器,歷經一年追蹤,該航天器於近日接近並觀測到本次任務的目標:日本2009年發射的H-IIA火箭的上面級殘骸,其大小接近一輛公交車,重約三噸,是圍繞地球執行的2000多個廢棄火箭體之一。
H-IIA火箭與其他太空垃圾一樣無控制地飛行,缺乏導航輔助和衛星間的通訊鏈路。因此如何在太空中追蹤並捕捉這些無序翻滾的碎片成為極大的技術挑戰。自去年11月ADRAS-J完成了對H-IIA火箭上段的最終接近後,一直憑藉其上搭載的光學和雷射雷達感測器,在距離火箭約15米的位置自動駕駛飛行。而在該公司最近釋出的演示影片中,ADRAS-J完成了對H-IIA火箭上面級的360度環繞飛行,這是非常複雜且極為困難的技術,也為後續追蹤並移除太空碎片奠定了基礎。目前美國和歐洲政府已向Astroscale提供了約3500萬美元的支援,用於2025年末或2026年初的ELSA-M演示任務。該任務將嘗試使用磁對接板捕獲並降軌OneWeb寬頻巨型星座中的一顆失效衛星。(Ars Technica)
· 航空·
Spacex因火箭問題取消原定於今天的第八次星艦試飛
圖片來源:SpaceX
SpaceX原計劃於當地時間3月3日晚進行星艦(Starship)的第八次飛行測試。但據Space.com報道,這次試飛的超重型助推器和上面級遇到問題,導致不得不在倒計時還剩40秒時取消發射。SpaceX並未在發射直播中說明具體問題,其隨後在社交媒體X上發表推文,表示目前暫不清楚何時適合進行第八次試飛,不過預計至少需要24小時,最早於當地時間3月4日進行
據CNN訊息,SpaceX在試飛當天的早上才將星艦飛船堆疊在超重型助推器上,在發射前的最後時刻組裝在火箭領域並不常見。此外,SpaceX也並未對火箭進行發射演練,即在地面測試火箭燃料加註並演練發射。這類程式通常能解決發射前的許多問題。而本次試飛的星艦卻在發射倒計時期間遇到了幾個問題,包括超重型助推器的一個未公開的問題。隨著計算機檢測到更多問題,SpaceX決定取消發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也在X上發推文表示,這次飛行“有很多疑問,建議最好拆解檢查兩個階段,然後在一兩天後再次嘗試”。(Space.com; CNN)
撰寫、整理:不周、clefable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