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出3000億產業基金“王炸”,成都高新區發力西部產融協同

作者丨卜松
編輯丨劉恆濤
圖源丨攝圖網
4月25日,在成都高新區菁蓉匯的會議廳裡,現場人流攢動,來自產業、資本界的重磅嘉賓甫一登臺,現場便響起密集的快門聲。這裡正在舉行的“2025成都高新區產業基金協同發展大會”,因3000億元龐大產業基金叢集的正式亮相,被業內視作西部產業升級的“里程碑時刻”。
據瞭解,成都高新區已出資組建各類基金154支,目標總規模3236億元,形成了中西部產業園區規模最大的產業基金叢集。這場匯聚了100餘家投資機構、50餘位新質生產力企業掌門人的盛會,不僅見證了全新的50億元數字文創母基金與20億元中試基金首發,更揭開了成都高新區“3+6+6”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資本賦能藍圖——這組數字密碼,正是成都高新區向世界一流高科技產業園區衝刺的戰略路徑。
“成都高新區透過‘中試+基金’模式,助力科研成果從實驗室研發向規模量產快速轉化。已培育出高新技術企業4869家、上市企業56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2家、國家級創新平臺68個,均佔全省的1/4;獨角獸和潛在獨角獸企業達47家,居中西部第一。”成都高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
資料顯示,2024年成都高新區GDP達3490.3億元,電子資訊、醫藥健康、數字經濟三大產業規模突破6900億元。不過,為了在人工智慧、低空經濟、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關鍵環節塑造發展新優勢,破解產融聯動的難題,高新區所策劃的這場資本盛宴顯得尤為關鍵。形象地說,3000億元基金矩陣的核心使命,是讓資本擺脫“輸血劑”的傳統角色,成為產業升級的“長效催化劑”。
策源資本:三年打造
西部產融“超級樞紐”
在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版圖上,策源資本扮演著連結產投間的橋樑角色。
這個成立於2022年的國有資本平臺,用三年時間完成了從區域投資者到生態構建者的蛻變:截至2025年4月,其累計基金規模突破2000億元,僅2024年就新組建650億元基金,涵蓋四川省首批AIC基金、1億元種子基金、100億元人工智慧母基金等多個細分領域。
策源資本的崛起,源於成都高新區對“基金引領+直投生效”模式的深度創新。
2024年7月釋出的差異化容虧容錯制度,為早期投資開啟“試錯空間”:從80%到30%,設定種子、天使、創投、產投、併購基金等政策性基金的容虧率,在國內較早建立了容忍度較高的容虧尺度,為國資鬆綁賦能,這讓其敢於在國產替代領域“吃螃蟹”。策源於2024年投資的加速科技,其高階高密度測試平臺打破國外壟斷;引入的沃飛長空全球總部專案,正助力成都建設西部低空經濟中心。
更關鍵的是,策源資本構建了“政-產-學-研-金”五位一體的合作網路,向上協同連結國家積體電路基金、國家中小企業基金等9支國家級基金,向下聯動北大清華、中科院等大院大所,橫向聯合京東方、華為、吉利等鏈主企業,形成“頂級機構+龍頭企業+科研院所”的資本生態“朋友圈”。這種立體化佈局,讓其成為覆蓋“資助—種子—天使—創投—產投—併購”全生命週期的區域資本平臺。
在本次大會現場,其再次密集出手硬科技專案,與直投重點專案智譜華章、腦動極光、具身科技等11家科創企業集中籤約,簽約投資金額超5億元。憑藉廣泛的母基金生態圈,策源所主導的產投融合之路,正越走越寬、越走越順。
50億文創母基金+20億中試基金
劍指兩大戰略要地
此次大會推出的兩支“旗艦基金”,精準瞄準成都高新區的產業痛點與未來賽道,即數字文創和科研成果轉化。
文化屆的“成都IP”在這幾年大火出圈。當《哪吒之魔童降世》導演餃子的可可豆動畫、《王者榮耀》天美工作室等本土明星企業出現在協同名單時,外界也終於看清成都醞釀已久的“文創野心”。
這支基金將透過“資本+IP”雙輪驅動,圍繞本土孵化的哪吒、AG電競等超級IP,打造從內容創作、衍生品開發到線下體驗的產業鏈閉環,圍繞“創意領軍人才”聚集人才和產業叢集,持續推動數字文創產業高質效發展。
不難發現,早在基金成立之前,高新區已經拿出了對數字文創產業的精細規劃。高新區堅持“精準聚焦、細分發展”理念,形成以遊戲電競、動漫影視為主導,數字音樂、超高畫質影片等協同發展的產業賽道體系。新年以來爆火的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有機融入三星堆、“川普方言版”元素,塑造了結界獸、太乙真人等角色,《王者榮耀》聯合金沙博物館,創新呈現太陽神鳥天府文化,都是典型的文化數字化傳播案例。
毫無疑問,本次數字文創母基金的設立,將推動高新區從“內容生產地”升級為“IP運營高地”。
而在另一邊,成都高新區各大科研院所和企業的實驗室裡,每年誕生著數千項技術專利,但究竟如何快速打通“最後一公里”的中試階段,仍不明晰。
中試主要是指產品在大規模工業化量產前的小規模試驗,也是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實際應用的關鍵步驟,同時還具備吸引專案落地的招引能力。然而,中試平臺的建設有長期性、不確定性、高投入、高風險的特點,讓不少初創期的硬科技企業望而生畏。
20億元規模中試基金的設立,正是為破解這一痛點。該基金將依託中科院成都分院、電子科大等大院大所的68個國家級創新平臺資源,透過“中試+基金”模式,助力從樣品到產品的跨越,推動成都高新區“中試+”生態成為西部科創成果轉化的“加速引擎”。
“3+6+6”產業圖譜
成都如何重構西部產業座標系?
在大會現場,成都高新區發改局相關負責人詳細解讀的“3+6+6”現代化產業體系,成為資本佈局的“導航圖”。
三大特色優勢產業即電子資訊、醫藥健康、數字經濟;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人工智慧、低空經濟、商業航天、網路空間安全、先進裝備和先進能源;而六大未來產業則瞄準了最熱門的人形機器人、細胞與基因治療、合成生物、新型儲能(含新型材料方向)、量子科技、腦機介面。
這一體系的底層邏輯,是成都對自身產業家底的精準盤點。電子資訊產業擁有京東方、華虹等鏈主企業,四川的柔性顯示產能佔全球近20%;醫藥健康產業全國第三,聚集賽諾菲、藥明康德等3000餘家企業,創新藥臨床試驗數量西部第一;數字經濟依託騰訊、字節跳動等總部基地,成為全國五大網路遊戲研發中心之一。
3000億元基金的注入,正讓這些優勢產業向“微笑曲線”兩端攀升。在策源資本及高投集團的投資清單上,電子資訊領域支援的海光資訊科創板上市,投資收益數十億元,帶動積體電路設計產業規模逐年增長;醫藥健康領域,永新醫療總部及分子影像裝置製造基地落地,推動高階醫療裝備產業叢集成型;數字經濟領域,智譜華章的大模型研發獲重點投資,助力成都成為西部AIGC產業核心承載區。
當“成都模式”照進產業深水區
深究之下不難發現,成都的產業基金不是撒胡椒麵,而是像北斗導航一樣精準定位產業鏈的痛點與斷點。這種精準,體現在3000億元基金對“3+6+6”體系的深度滲透,更體現在“資本招引—產業培育—生態反哺”的閉環邏輯。
資料顯示,2022年以來,成都高新區透過基金招引落地111個重點專案,總投資超800億元,其中奕斯偉計算、凌空天行等企業的落戶,補全了積體電路和商業航天的產業鏈條。而隨著50億元數字文創母基金啟動,可可豆動畫、博納影業、天美工作室的文創IP開發有望更進一步,AIGC影視和遊戲產品的面世指日可待;20億元中試基金則瞄準川蜀大地的數十個高校科研團隊,推動各項“卡脖子”技術落地轉化。
當3000億元資本活水湧入“3+6+6”產業圖譜,成都高新區正在書寫中國西部產業升級的新篇章。因為,這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規模擴張,而是透過資本與產業的深度共振,構建起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當北上深的投資機構開始將成都列入“必投清單”,這場始於資本的變革,終將在產業深水區激起千層巨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