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伊形勢已變,美國終於動手:為何和平總是那麼難?

1、伊朗只有及早改革,尊重人性,懂得開放和包容的道理,積極融入世界,下大力氣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能改變國運。
2、伊拉克、阿富汗的慘痛教訓有力說明:內因才是關鍵,光靠外部因素,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3、世界秩序仍處於叢林法則的陰影中。正如國家產生前人和人之間的衝突難以制止一樣,在有效的世界秩序建立前,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紛爭將難以得到解決。
世界秩序仍困於霍布斯狀態
文/鄧峰
連日來,以色列和伊朗的衝突備受關注。美東時間6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美國已完成對伊朗福爾多、納坦茲和伊斯法罕三處核設施的襲擊。這意味著美國已經正式捲入以伊衝突,中東局勢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針對美國的襲擊,伊朗國家電視臺一名負責人在網路直播中表示,伊朗在一段時間之前已經轉移了三個核設施中的材料,美方襲擊應未造成重大損失。
目前資訊雜亂,對於以伊衝突的走向,各方說法不一。不過至少有兩點值得思考,一是伊朗的國家治理確實存在太多嚴重的問題,目前可以說是危機四伏,伊朗只有及早改革,尊重人性,懂得開放和包容的道理,積極融入世界,下大力氣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能改變國運。
二是對於伊朗這樣一個有著獨特歷史文化傳統、強烈自尊的中東大國來說,美國和以色列的空襲既未必能解決問題,又有可能激化矛盾,讓本就是火藥桶的中東問題愈發難以解決。伊拉克、阿富汗的慘痛教訓有力說明:內因才是關鍵,光靠外部因素,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蘇格拉底說:“有多少種不同型別的政制就有多少種不同型別的人們性格。你不要以為政治制度是從木頭裡或石頭裡產生出來的。不是的,政治制度是從城邦公民的習慣裡產生出來的;習慣的傾向決定其他一切的方向。”一個社會所有人的觀念合在一起便構成整體民情,這是變革不能忽略的基礎。洛克爾在《六人》中寫道:“然而今天我完全明白了。沒有一個救世主能夠救贖地之子的。自由的心靈製造它自己的法律。只有在每顆心裡燃燒著渴望,那個追求新國土的大渴望的時候,所有那些現在分隔我們的柵欄才會全部倒下來。”
無論以伊衝突,還是至今仍未結束的以哈衝突、俄烏衝突,都在說明今天的世界依舊難以阻止和調停殘酷、血腥的戰爭,和平的夢想仍未全面實現。為什麼會這樣?這背後固然有戰爭參與方的利益考量與地緣博弈的困境,但從更大層面來說,是今天世界秩序未能有效建立,是世界秩序仍處於叢林法則的陰影中。
英國思想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對自然狀態的論述戳中了今天世界秩序的痛處。在霍布斯筆下,國家產生之前是人人自危、普遍爭鬥的自然狀態,但國家的產生讓一個社會得以形成穩定、有效的秩序。他認為在生存邏輯的支配下,人人追求自我保全,人人都有慾望,但資源有限,一旦缺乏安全的環境與穩定的秩序,人和人之間容易相互猜疑,“於是自保之道最合理的就是先發制人,也就是用武力或機詐來控制一切他所能控制的人,直到他看到沒有其他力量足以危害他為止”。
霍布斯的觀點與科幻作家劉慈欣在小說《三體》中提出的黑暗森林法則有相似之處,都指向的是在缺乏更高層面的有效秩序的情況下,面對生存的需要與資源有限的現實,不同人或文明之間容易陷入猜疑鏈,進而陷入相互攻擊的殘酷狀態。
在霍布斯描述的人人自危、普遍爭鬥的自然狀態下,人類文明幾乎可以說是一片黯淡。霍布斯寫道:“在沒有一個共同權力使大家懾服的時候,人們便處在所謂的戰爭狀態之下。這種戰爭是每一個人對每個人的戰爭。因為戰爭不僅存在於戰役或戰鬥行動之中,而且也存在於以戰鬥進行爭奪的意圖普遍被人相信的一段時期之中……產業是無法存在的,因為其成果不穩定。這樣一來,舉凡土地的栽培、航海、外洋進口商品的運用、舒適的建築、移動與卸除需費巨大力量的物體的工具、地貌的知識、時間的記載、文藝、文學、社會等等都將不存在。最糟糕的是人們不斷處於暴力死亡的恐懼和危險中,人的生活孤獨、貧困、卑汙、殘忍而短壽。”
在霍布斯看來,國家的產生,正是人類為了改變叢林法則支配下的自然狀態。他說:“如果要建立這樣一種能抵禦外來侵略和制止相互侵害的共同權力,以便保障大家能透過自己的辛勞和土地的豐產為生並生活得很滿意,那就只有一條道路——把大家所有的權力和力量託付給某一個人或一個能透過多數的意見把大家的意志化為一個意志的多人組成的集體……像這樣統一在一個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就稱為國家,在拉丁文中稱為城邦。這就是偉大的利維坦(Leviathan)的誕生。”
儘管霍布斯描述的自然狀態難以考證,存在爭議,但國家的產生確實能如霍布斯所言,扮演建立秩序、維護和平的關鍵角色。霍布斯雖然過度放大國家的作用,忽略個人自由與社會自治,但如果一個社會未能建立國家,不同人之間的紛爭和衝突將難以避免。在當今時代,多數社會都已經建立國家,在內部形成相對穩定和有效的政治秩序,但在廣闊的世界,穩定、有效的秩序從未建立。今天的世界依舊是以主權國家為基本競爭單位,國家之間的競爭在某種意義上與霍布斯描述的人和人之間的猜疑、紛爭有相似之處。正如國家產生前人和人之間的衝突難以制止一樣,在有效的世界秩序建立前,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紛爭將難以得到解決。

這是一本為美好社會理想構建政治地基的探索之作)
END
推薦閱讀
錯的真的是哈佛中國女生嗎?
這或許是應對特朗普關稅戰的最好辦法
十點公社
一個時代的記錄
自由評論
只為蒼生說人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