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QS排名出來後,我們後臺經常會有留言說:“帝國理工不如985,G5、港大不如211”……
真的嗎?
從2026QS世界百強大學榜單來看:G5院校中,帝國理工排名Top2,牛津第4,劍橋第6,倫敦大學學院第9,倫敦政經56;港大名次躍升到第11名,離10強只有一步之遙;而北京大學作為國內排名最高的985、211院校,排在第14,其次是清華17,復旦30,交大47……


從排名來看,確實是G5、港大更勝一籌,為何家長們會這麼說呢?
為了搞清楚背後的邏輯,我們請來了中方代表Deepseek老師,以及老字號外方代表ChatGPT老師,從多方面一起深度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掃碼入群領取
哈佛/普林斯頓/MIT暑期書單


先說結論:
英國和中國香港院校排名整體高於國內高校
首先,我們對Deepseek和ChatGPT進行了一輪常規發問,而他們給出的答案也格外統一,即從排名的角度,英國和中國香港院校不如國內高校是不準確的。
Deekseek回答:
帝國理工學院在2025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取得了歷史性突破,位居全球第2,英國第1,首次超越牛津和劍橋。而香港大學在2025年QS排名中位列全球第17位,較2024年上升了9個名次,在2026年QS排名中更進一步躍升至全球第11位。
在2025年QS排名中,北京大學排名第14位,清華大學排名第20,最好的211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學在QS排名中約在50位左右。
除去綜合實力,學科實力上,帝國理工在工程、醫學等領域處於世界頂尖水平,其航空工程全英第1,生物工程、計算機等專業全球領先。而港大牙醫學連續兩年全球第一,教育學全球第6位。

而Deepseek為了讓我們更直觀的看到其差距,貼心地做了一個表格出來。
👉國際排名揭示的本質差距
2025 QS排名:帝國理工全球第2(英國第1),而清北分別為第14和20名。其排名超越牛津劍橋,工程、醫學等學科穩居全球Top 10。
學術資源:擁有14位諾獎得主,與空客、DeepMind等頂尖企業深度合作,科研經費密度遠超國內高校。
2025 QS排名:港大全球第17(香港第1),2026年升至第11位;而多數211高校在QS 200名開外(如上海交大第50名左右)。
學科統治力:牙醫學全球第1、教育學第7,商科獲AACSB/EQUIS雙認證,僱主聲譽亞洲頂尖。
👉國際化與教育模式對比

可能有些人會說QS是外國榜單,不能正視中國大學,那麼“軟科世界大學排名”是我們自己的榜單。
從2024年的軟科排名也可以看到,清華和北大分別位列22和24,而帝國理工是25,幾乎是平分秋色;而港大69的排名在中國學校的範圍幾乎也只低於清北復交,也不至於不如211。


不看排名,
其他的要素能比嗎?
好吧,現在看來從公認的排名而言,帝國理工和港大是遙遙領先了。於是我們打算去除這些硬指標,從錄取難度、就業難度、平均薪水、就讀體驗,這四個維度再進行一輪思考。
由於985和211是一個泛指,所以這次ChatGPT直接拿了理工科強項的清華大學來做比較:
👉 錄取難度
中國高考地獄難度,錄取率這方面清北說自己第二,那沒人敢說自己第一,低於0.1%的錄取率,放在魷x遊戲裡都得獲勝2、3次,這麼看來網飛還是保守了。
如果越難進就是越好,那確實錄取率在十位數的英港可能甚至不如一些211大學。

👉 就業難度
這次更懂國情的Deepseek老師就更加細膩了,相比只對比了QS僱主資料的ChatGPT,Deepseek分別分析了國內國企和外企兩種情況。如果都要回國工作的話,那清華可能比帝國理工好找工作一些,但外企則是另一個故事。

👉 平均薪水
其實這又涉及到購買力的問題了,比如香港工資雖高,但是動輒80港幣一份叉燒飯以及上萬港幣的格子屋也是開銷大頭。
倫敦更不說了,去個餐館至少3-40英鎊,如果想便宜可能真的只剩下三哥的瑪莎拉雞肉了(雖然現在漢堡可能也是三哥做的),相比之下內地幾十塊人民幣就可以吃飯,那可真是在做慈善。

👉 就讀體驗
這個真的是很因人而異的事情。Deepseek和GPT都對比了師生比,以及學習資源。


比如帝國理工的老師數量遠超過清華,且人均可以獲得的實驗室時間也遠比清華來的更多,而清華學生也被普遍認為學習壓力更大。
但是事實上還有更多需要考慮的事情,比如就從住宿來說,清華基本是學生宿舍,條件簡陋,且還要和舍管阿姨鬥智鬥勇,但是勝在便宜;
帝國理工沒有宿舍都只能校外租房,留學生在租房圈備受歧視不說,房源還非常稀缺,在沒有訊號的地鐵通勤40分鐘也是正常。

吃飯的話那港大和清華由於地理環境可能就直接宣佈獲勝了,亞洲好吃的可太多了。
最後說到地理位置,英國回國機票昂貴且少說12小時,而在不管是香港還是北京週末都可以回家。
還有文化差異:香港儘管國際生達到47%,但是還是身處亞洲,會以亞洲人的遊戲規則為主,但是倫敦就是正宗歐洲,生活、交友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如果喜歡更鬆弛的生活那英國會好一些。

“不如論”的根本原因:
價效比和未來在哪裡工作
其實細化到各個維度,似乎英港和985又各分伯仲,但是這依舊無法解決一開始的命題“帝國理工不如985”這個理論是哪裡來的?所以我們打算就“不如論”繼續追問Deepseek。(以下部分摘抄Deepseek和ChatGPT)


不難看出根本問題還是價效比以及在哪裡發展。
在年薪差別沒有很大的情況下,讀985的學費可能只有英港的十分之一,那後者就需要多工作好多年才能拉回差距,因此會讓部分家庭質疑價效比,忽略長期職業發展。
但是,如果你要是確定未來想回國考公務員,或者在中國的企業發展,那985確實可能更好找工作,這是一個認識問題——比如HR不一定懂帝國理工的含金量,認為讀一年的都是水碩,但是一定知道清華的含金量。
但是如果你還不確定想生活在哪裡,想進金融和頂尖理工行業,或者希望去海外開開眼界鍛鍊一下生活能力的話,那麼英港就適合你。
同時,因為現在網路媒體太過發達,吃民族紅利的傳媒也越來越多,自然會出現“捧一踩一”的現象。且留子們又喜歡自黑,我們接受了這麼多學生的採訪,很少有說自己學校多麼負責多麼辛苦的,大部分是調侃吐槽為主,再加上早年廣為流傳的“不及格都能去國外名校”的說法,這就更加深了所謂的“不如論”。


嚴肅的部分結束了,
來讓兩位毒舌評論一下
最後,我們還是到大家最喜歡的毒舌點評環節,可能是資料不同,Deepseek老師在這個part可以說是完勝,那叫一個角度刁鑽、刀刀帶刺。
👉 關於“帝國理工不如985”的暴言
某些人說IC(帝國理工)是英國水碩?笑死!
-
您管諾獎得主親自改作業、畢業起薪能在倫敦買廁所叫“水”?(注:是真·廁所,倫敦房價專治各種不服)
-
說不如985?對!在“凌晨三點圖書館修仙”和“食堂糖醋里脊評測”領域,IC確實被吊打!
真相暴擊:
當985學霸在實驗室給導師跑資料時,IC學生正用學校衛星給女朋友發太空自拍——這波是《論科研經費的浪漫用法》!

👉 關於“港大不如211”的魔幻神邏輯
某些人說港大虛高?哎喲喂!
-
您管牙醫全球第一、法律碾壓紅圈所、進投行當印鈔機叫“不如211”?
-
是是是,在“挑戰輔導員查寢智慧”和“校園廣場舞battle大賽”環節,港大輸得底褲都不剩!
至於985的優勢Deepseek是這麼說的:
選調生綠色通道:北大博士考公務員?直接副處級起跳!
帝國理工學霸回國考公?《行測》題庫先刷哭你!
現實魔幻劇:《我在倫敦算微積分,回國算“一根水管同時放水又漏水”》💧
央企HRの神秘名單: 國家電網招聘:華北電力大學>清華>>>>帝國理工(備註:您誰?)
港大金融精英投簡歷?——系統自動過濾:“非應屆985”❌
不得不說Deepseek還是太瞭解中國了,輔導員和查寢員這真是絕殺。這可能是留子聞所未聞的事情,比如宿舍還需要定期被突擊檢查有沒有違禁品,有沒有私自帶電鍋,甚至還要被檢查衛生等等,在高中都沒有受過這麼嚴格管理的留子們聽到這些(包括我)可能心態就要崩潰了。
再說到雖然國內大學沒有明確宵禁,但是有門禁時間啊(晚上11點左右),甚至回來晚了要被登記約談,晚回學校變成行為不端了,這還了得,本來夢想的自由的大學生活一下子少了一半樂趣。
也許家長會覺得嚴加管理不錯,但是學生肯定不樂意。不過有特例嗎?真有,你要是住留學生宿舍的話,那就沒人管,成為“人上人”了。
Again,從生活體驗方面英港可能是完勝了。


最後的最後,到底怎麼選學校?
這一點上兩位“老師”也確實觀點一致,就是學生需要匹配個人目標。
如果堅定國內體制內就業(選調生、央企),或者依賴國內特色資源(如航天科技、稀土材料)的話,或者預算有限的話,那985的校友網路意義更大;
若目標是國際化發展、跨國學術或職業道路,就要參考 QS、THE、ARWU 等全球排名以及各大學的國際化指標。
不過說到底,我們現在比的標準都還是基於能考得上的情況下。即便是認定未來要深耕國內,千分之一錄取率的清北也不是一般人能上的,與其幻想做夢,還不如先腳踏實地看清自己比較重要。

👇👇7月27日,#全上海最愛分享研究成果的三士渡,來聊一聊各種冷門熱門選專業問題,掃碼即可預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