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本留學費用已經進入10萬美元時代!
據《福布斯》最新報道,今年秋季就讀韋爾斯利學院的費用將達到100,541美元。
其中包括92,440美元的直接費用(涵蓋本科生學費、住宿費、雜費和餐費),以及書籍費、個人開支、旅行費、交通費和可選的健康保險費等間接費用。
目前,韋爾斯利學院成為全美第一所費用達到10萬美元/年的學校。
根據U.S.News統計資料顯示:近20年來,美國私立大學的平均學雜費上漲了126%;公立大學的州內學雜費上漲了133%。如果比較2023/24學年和2024/25學年的話,私立大學學費又上漲了4.2%,公立州內上漲了4.4%。
“爸爸真棒”過去也一直強調一點,海外大學的聲譽/排名/師資/資源等自然要放到第一位,但學費也不能忽略。選擇家庭經濟能夠承受的學校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如果開啟中國家長學生最信任的QSTop100榜單仔細研究,你就會發現,世界各地那些排名高、資源好,學費又便宜的“高性價比”大學還真不少。
像是德國高等教育的質量全球公認,大部分德國的州公立大學不收學費(今年慕尼黑工業大學開始收學費,本科生2000-4000歐);另外日本東京大學的學費目前是535,800日元,摺合人民幣不到3萬。
今天,我們就根據QS百強榜單,為大家整理了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各洲大學學費概況及各地最便宜的大學學費,供大家參考。
私立大學學費普遍在6萬美元左右(加上食宿等費用則基本會在8-9萬);公立大學學費相對便宜,普遍在3-5萬美元之間。
下圖是康奈爾大學官網列出的費用,除紐約州居民之外,學費68,380美元,加上食宿、書本、各人花銷等就到了92,150美元(約人民幣65萬每年),此外建築、設計等專業的費用會更高。
但事實上,美國留學也有許多隱藏的高性價比大學。在這裡,我就結合USNEWS和QS的排名,來為大家整理了4所美國隱藏的“便宜”名校。
作為USNEWS全美最佳大學榜單中排名第30位的頂尖公立大學,佛羅里達大學以舒適的氣候環境,優秀的教育質量,以及相對便宜的學費吸引了很多國際學生,本科每年學費在28658美美元(多年未漲價),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0w左右一年,是很多美國私立大學學費的一半,就算加上食宿課本等費用,全年費用也只要準備45808美元,摺合人民幣不到33萬。
另一所Top30大學,今年USNEWS排名第27位的北卡羅納大學,官網詳細列出了21-25年的各項費用,學費也從34804美元漲到了39,228美元,4年漲了12%。如果加上其他住宿、餐食、書籍、旅行等費用的話,官網的預估花費是60,040美元,約每年42萬人民幣。
作為一所公立名校,今年USNEWS排名第46位、QS排名第89位,普渡大學每年針對國際學生學費,根據專業不同大約為31104-33,154美元,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2-24w一年。
普渡位處印第安納州,生活開銷整體也沒有那麼高,加上食宿交通費用總計不到5萬美金,還是非常有價效比的。
佐治亞大學今年USNEWS排名第46位,也是全美Top50頂尖的公立大學。2024/25學年針對本科生的學費約為30,272美金,折算成人民幣大約為21萬。
此外,美國前100大學中還有羅格斯大學、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佛吉尼亞理工、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部分專業)、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南佛羅里達大學、羅格斯大學、奧本大學等,學費均低於4萬美金。
此外,對於美國留學來說,除了學費,平時的生活開銷也是大頭。
像是我們往屆實習生,就讀於UCLA的同學Claire就表示,雖然學雜費4萬多在美國真的算是便宜,但是LA的物價和租房成本真的還是得掂量掂量。
看到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費6-7萬加幣(30-40萬人民幣)的時候,我還蠻震驚的:竟然加拿大也這麼貴了嗎?
和英國一樣,加拿大的學費會根據學科有所區分,一般來說人文學科會相對便宜,商科和理工科、醫學會更貴一些。
相對來說,麥吉爾大學(部分專業例如教育學、音樂、社會工作等不到3萬加幣)和蒙特利爾大學的學費會相對便宜一些👇
蒙特利爾大學的排名不是特別高,2024年的QS排名是第159名,加拿大排名第七,學校主要教學語言為法語,部分英語和西班牙語。
不過學費確實是加拿大頂尖大學裡相對較低的,每年針對國際生學費分為15學分及30學分兩種方式,完成90學分即可拿到本科學位。
其中30學分大約為28,727加拿大幣,折算成人民幣一年大約為15w,完成本科90個學分僅需不到50萬。
麥吉爾大學今年QS排名第29名,加拿大本土排名第二,同時本科每年依據不同學位收取不同的費用,大約為2.7w加幣至6.7w加幣之間,最低的教育學/社會工作等專業為27,447加幣,每年14萬。
但工程、計算機、法律等熱門專業就比較貴了,比如計算機軟體工程專業為62,637加幣,摺合人民幣32萬元。
近月英鎊一直處於9.2-9.4的高位,不少英國大學的學費直衝40萬。再加上英國各大學公佈了新一輪的漲價,牛津、lSE部分專業上調20%,讓人叫苦不迭。
牛劍仍然是英國學費最貴的兩所大學。像是在牛津計算機與數學專業就讀的G同學所說,他一年學費大概是4萬英鎊(約37萬人民幣),生活費約10萬多人民幣,每年留學開支50萬左右。
此外,帝國理工、倫敦大學學院和聖安德魯斯大學的最低學費也都超過了3萬英鎊。QS前100的英國大學中,最便宜的是伯明翰大學,學費1.6萬英鎊,人民幣不足15萬。
幸好英國本科只需要3年,研究生1年,除個別專業,200萬能讀完本碩!
我也為大家盤點了英國那些隱藏的“高性價比”學校。
伯明翰大學QS排名第80名,英國排名第12名,每年全日制本科學費根據課程不同劃分為四檔:本科生第1組,本科生第3組,本科加速課程,以及本科線上課程。
其中最便宜的本科生線上課程僅需要6000英鎊,而基礎的本科生第1組課程24/25年為1.4萬英鎊,摺合人民幣僅需13萬不到,明年漲價到1.6萬英鎊。
本科生第3組包括華威大學認可的課程,同樣為1.4萬英鎊,即使算明年漲到1.975萬英鎊的費用,每年折算成人民幣也僅在18萬左右,價效比超高。
同樣排名QS第80名,南安普頓大學針對國際生本科每年學費根據學科的不同稍有區別,大約在23400-30500英鎊之間,折算成人民幣大約為21w到28w一年。
其中教育學、經濟學、哲學經濟等專業在2.3萬英鎊,計算機工程、人工智慧專業也在2.7萬英鎊左右,整體來說熱門專業價效比還是很高的。
作為全球最好的商科學校,LSE的學費絕對是G5大學裡的價效比“天花板”,最新學費區間在27,500-34,000之間,約人民幣25萬-31萬。
每年針對國際生學費依據學科不同,大約分為3檔,人文社科類的專業(比如歷史、國際關係、政治哲學等)每年學費大約為27500英鎊,換算成人民幣約為25萬,泛社科類或經濟人文交叉專業(比如政治經濟、地理經濟等)為29200英鎊,約人民幣不到27萬,最貴的自然還是王牌專業金融、金融數學與統計、商業管理等金融王牌專業,學費34000英鎊,人民幣31萬左右。
QS排名第89,TIMES英國前5名,杜倫大學一直被冠以“牛劍落榜生聚集地”的稱號,實際上也是牛劍申請者的第二選擇,這兩年也吸引了越來越多中國學霸申請。
對國際生本科學費每年收取費用依據不同的課程會稍有區別,大約為20500-27200英鎊之間,換算成人民幣為19w至25w一年,詳情可參考下圖。
△上下滑動檢視
墨爾本大學排名全球第13,力壓普林斯頓、耶魯、清北;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上了全球Top20!
排名蹭蹭上漲的同時,墨爾本大學的國際生學費也是水漲船高,其中最貴的臨床醫學專業,25年學費已經達到了112,832澳元,摺合人民幣接近54萬。
和英國類似,澳洲大學的學費與學分、專業掛鉤,整體而言藝術、人文類專業相對便宜,醫學、工程類專業相對較貴,除去臨床醫學專業,墨爾本大學本科學費區間在37,312-75,696澳元之間(約18萬-36萬人民幣)。
如果取中間值5萬澳元(計算機、工程等均為5萬出頭),那麼本科4年100萬也可以拿下。
在進入QS百強的澳洲大學中,悉尼科技大學整體收費相對便宜,收費最高的專業也不過是26,250澳元,摺合人民幣不到13萬。
但以最受中國學生喜愛的以下4所大學: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而言,基本專業學費均在4-5萬澳元每年。
墨爾本大學作為QS排名第13名,澳洲本土排名第一的大學,每年根據學位/專業的不同學費也不同,詳細學費可以參考下圖,墨爾本大學本科每年國際生學費大約為3.7萬至7.5萬澳元不等,假設取中位數5w澳元一年,折算成人民幣大約為24w人民幣一年。
悉尼大學在2024的QS排名第18名,澳洲第二,深受各國留學生的喜愛,每年學費按照學科以及學位不同稍有區別,大約為52000澳元一年,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為25w一年。
以下列舉人文/商科/工程計算機三個相對典型的專業:
人文藝術社科類專業,學費區間在4.55萬澳元到5.2萬澳元之間👇
商科類專業,本科學費5.2萬澳元每年👇
工程和計算機類專業,本科學費5.6萬澳元每年👇
新南威爾士今年QS排名第19位,每年針對國際學生本科依據不同課程收取不同的費用,總學費按照學分計算,每學分的具體單價為920(藝術,犯罪學等)-1985(醫學相關)澳元,以大部分專業所在的區間1200來算,每學年需完成48學分,大約為57600澳元,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為27w一年。
下圖為工程大類專業學分👇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QS排名第30名,澳洲本土第四名。本科學費按照不同學科收取不同的費用,大約為4.4w-4.9w澳元,取平均一年4.6w澳元的學費,摺合成人民幣大約為22w一年。
單純看價效比的話,英國之外的歐洲留學可能要排第一。
大學水平高,費用低,甚至有的學校幾乎免費……但另一方面,這些高質量的大學大都是“寬進嚴出”,官方語言也不是英語,無疑增加了留學難度。
其中,瑞士擁有眾多一流研究型大學,同時氣候宜人,費用也較低,無疑是歐洲留學隱形的“留學勝地”(但物價較高,生活費需要算一算哦)。
德國留學費用也較低,同時德國推出的歐盟藍卡計劃使得留學生在畢業後可以留在德國找工作,使得近年來前往德國的留學生也大幅增加。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作為QS世界排名第7名、歐洲第4名的世界頂尖研究型大學,享有“歐陸第一名校”的美譽,教育質量與國際認可度突出,還保持著低學費,妥妥的“歐洲留學價效比之王”的有力競爭者。
蘇黎世聯邦理工大學每學期學費約為730瑞郎,每年即為1460瑞郎,摺合成人民幣約為每年1.2萬每年。
不過蘇黎世大學官網顯示從2025年開始國際生學費將提高至三倍,也就是可能收費提升至每年3.6萬。
從2024/25冬季學期起,慕尼黑大學面向德國和歐洲經濟區之外的“第三國”學生收取學費,根據學科不同收費不同,基本上在每學期2000-3000歐元,每年花費人民幣3萬到5萬左右。
部分專業仍然不收學費,比如生物資訊學、化學工程、管理與資料科學等。
近年來亞洲留學在國內越來越火,其中香港地區、新加坡、日韓更是成了留學生家庭的首選。
除了地理上更近,文化飲食也更容易適應之外,其實亞洲留學也是更實惠的選擇。
比如日本東京大學(再加上整體日元匯率仍在低位),英文授課課程每年學費只需要摺合2.5萬人民幣,最近東京大學宣佈2025年度入學開始將學費提高到64.296萬日元,摺合人民幣3萬左右,仍是非常價效比的。
韓國一般公立大學的國際生學費在2萬人民幣左右,私立大學在3.8-4.5萬人民幣左右。
還有家長們非常關注的香港地區大學,這幾年學費上調了幾輪,港大最貴突破20萬,今年的學費區間在16-21.8萬港幣之間。
下面我們整理了亞洲一些比較代表性且價效比的學校👇
韓國首爾大學(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作為韓國知名大學,QS排名第29名,全亞洲第7名,每年吸引不少留學生前去讀書,同時韓國留學的費用相較於歐美國家來說相對便宜,妥妥的高性價比的留學之選。
從官網列出的學費資料來看,作為公立大學,首爾大學本科學費大約在2500000韓元至5000000韓元不等,換算成人民幣大約為13000元。
韓國公立大學會比私立大學便宜。比如延世大學作為韓國首爾的頂級私立大學,QS全世界排名56名,深受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們的喜愛,
本科國際學生學費每年學費在400-800萬韓幣之間,約2萬到4萬人民幣。
不過,首爾地區的物價相較其他地區來說可能會更高一些,加上生活費,住宿費等各種費用一年留學可能會花上近十萬甚至十五萬,因此想要前往韓國留學家長可以在綜合考慮以及生活開銷之後再做決定。
在提及亞洲留學時,大家首先想到的大部分都是去日本,韓國,或新加坡留學,然而在最新的QS榜單中,馬來西亞大學有5所大學進入全球前200,同時又因為其學費以及生活費比其他亞洲地區留學更低,同時使用英語教學,在既保證了教育質量的前提下又節省了大把的學費,不失為一種超高性價比的留學選擇。
馬來亞大學作為其本土排名最高的大學,在最新的QS最佳大學的榜單中排名第60位,同時也保持了超高性價比的學費。
從下圖可以看出,馬來亞大學本科學費依據不同科目分別收取3.5萬到6萬馬幣不等,換算成人民幣在5.8萬到10萬每年。
馬來西亞的研究生/博士費用依據專案以及學位的不同,大約收取4.5-7.5萬馬幣不等的學費,換算成人民幣需要7.5萬到13萬之間。
相比較一年要花至少幾十萬的英美留學,馬來西亞留學既滿足了英聯邦留學,全英文授課的需求,同時學費總體便宜,物價也不高,也算的上是亞洲留學隱藏的價效比之王了。
除了以上提到的大學以外,亞洲很多其他地區也是許多留學生的熱門選擇,我也為大家整理了各亞洲地區的熱門大學的學費來為大家提供選校參考。
日本作為中國留學生首選的地區之一,赴日留學的人數也持續上漲,東京大學作為日本頂尖大學之一,在最新的QS排名中位列世界第32名,同時在本科階段提供全英語授課類課程專案。
今年本科階段東京大學的學費大約為535800日元每年,折算成人民幣每年大約為2.5萬元,明年將上漲至642960日元。與東京大學類似的其他日本知名公立大學,例如京都大學,學費與東京大學基本一致。
然而相比較公立大學,日本私立大學例如早稻田大學學費較貴,從官網上可以看到,早稻田大學英語授課課程學費基本在1281000至1784000日元不等,換算成人民幣即為6w到8.5w人民幣不等,相當於公立大學學費的3倍,但相比於其他國家還是便宜很多。
新加坡國立大學作為新加坡本地最便宜的大學之一,同時在最新的QS榜單中排名世界第11位,全亞洲第一,證明了其強大的學術實力以及優秀的教育質量。相比於英美留學,前往新加坡留學學費相對更低,但對比日本與韓國留學,學費也相應的更高一些。
根據官網最新的學費資料,國際學生本科學費大概在39650新幣至175500新幣一年,轉換成人民幣大約16.6萬起。
隨著最近幾年內地學生前往香港讀大學的比例逐年增高,中國香港地區的大學儼然已成為了不少家長心目中亞洲留學的一塊“香餑餑”,香港大學作為QS排名第17名,高居香港地區的榜首的學校,每年也吸引了無數內地學生前去讀書。
香港大學本科針對非香港本地學生的學費,STEM學院為港幣218,000元,非STEM為198,000港幣,人民幣18-20萬一年。
此外,香港大學官網也展示了其他生活費用,校內住宿每年1.7-3.8萬,校外每年3-5萬,生活費每年5萬港幣左右。整體而言如果家長選擇本科留學香港,要做好每年30萬花費的打算。
香港大學研究生針對非香港學生分為授課型碩士和研究性碩士兩個專案,有全職與兼職兩種模式,授課型碩士日常以上課以及作業為主,並不需要獨立研究以及發表論文等,一年即可畢業,而研究性碩士則會提供給學生更多做研究的機會,一般需要兩年。
授課型碩士每年學費大約為182000港幣,大約為17w人民幣一年。研究性碩士每年42100港幣,大約4w人民幣一年即可。
作為與香港大學齊名的“香港八大”,香港中文大學QS世界排名第36名,本科針對非本地學生每年學費約為178000港幣,換算成人民幣約16w一年,相比港大的學費會相對便宜一些。
阿根廷作為南美洲第二大國家,教學質量也在南美洲名列前茅,同時物價相對歐美國家來說會低一些,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作為QS排名南美洲第一,全世界大學排名第71名的大學,國際學生也不用交學費(需要一定的註冊費)。
作為南美洲中在QS排名第92名的巴西公立大學,聖保羅大學同樣不額外要求任何課程費用,學生還可以申請助學貸款,同時巴西留學生活費較低,在免去學費後即可為留學省下一大筆錢,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可以並列為“QS100學費撿漏校”。
看完以上的大學學費盤點,相信大家除去常見的熱門國家,也發現了不少小眾但高性價比的留學之選吧!同時,依然想去英美留學的各位家長,也可以參考以上列出的相對便宜且排名較高的學校“撿漏”。
希望大家都能在留學的道路上,遠離無效內卷,得到想要的收穫。
新增小助手,領取日本/法國/德國/西班牙/奧地利等國多元留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