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證被遣返,無證何以堪:ICE執法的失控邊界

靠譜的新媒體不多,請關注美國華人雜談
作者 | 詹涓
全文共 4414 字,閱讀大約需要9分鐘
本文系作者原創,授權“美國華人雜談”獨家釋出。轉載需徵求許可,規範署名(公號名/ID/作者),違者必究
請使用網站Justicepatch.org檢視完整文章及更多內容,為防失聯,請透過郵件訂閱網站,或關注我們的電報頻道:https://t.me/piyaoba
2025年3月,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ICE)的驅逐行動席捲全國,但並未如川普總統承諾的那樣實現“數百萬非法移民遣返”的宏偉目標。ICE內部資料顯示,其上個月僅逮捕約1.8萬人,遠低於川普在就職演說中宣稱的“百萬起步”規模。資源不足(全國執法人員不足6000人)和邊境越境人數驟減(降至1960年代以來最低),讓ICE難以兌現承諾。

3月17日,抗議者表達對被驅逐出境的布朗大學拉夏·阿拉維耶醫生的支援。來源:美聯社
於是,一場“一刀切”式執法悄然展開,不僅無證移民成為目標,連持有綠卡、H-1B簽證或學生簽證的合法移民也頻頻被拘留或遣返。更令人不安的是,這些行動往往伴隨著程序正義的缺失,ICE的所作所為似乎背離了法制社會的基本原則,透過無限擴大遣返範圍恐嚇移民群體。
有證移民仍被遣返拘留:程序正義的崩塌
這場驅逐風暴中,最令人震驚的是合法移民的噩夢。
過去,持有合法證件的移民在美國被視為相對安全的群體。然而,近期事件表明,即使擁有綠卡、工作簽證或學生簽證,遣返風險依然如影隨形。更嚴重的是,這些案例暴露出ICE在執法過程中對程序正義的漠視,以下是兩個突出案例:
持H-1B簽證,腎病醫生的程序正義被剝奪

拉夏·阿拉維耶(Rasha Alawieh)博士是一名在布朗大學醫學院擔任移植腎病學專家的醫生,將在布朗大學任醫學助理教授,為黎巴嫩公民。上週四,她在波士頓洛根國際機場被CBP(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拘留,隨後被驅逐出境。阿拉維耶持有有效H-1B簽證,在美國學習和工作了六年,負責評估潛在的腎移植接受者,並在手術後跟蹤這些患者的康復情況。然而,3月她從黎巴嫩探親返回時,邊境官員將其拘留了36個小時並迅速遣返,國土安全部表示,這是因為她上個月參加了真主黨領導人哈桑·納斯魯拉的葬禮。法庭檔案指出:“據阿拉維耶博士說,她追隨他是因為他的宗教和精神教義,而不是他的政治觀點。阿拉維耶博士稱其與任何政治或軍事事件都無關。”
令人震驚的是,這一過程公然違反了法院命令。據《衛報》報道,阿拉維耶上週五仍被拘留在洛根監獄時,她的表妹切哈布(Yara Chehab)在馬薩諸塞州美國地方法院提起訴訟,馬薩諸塞州聯邦法官索羅金(Leo T. Sorokin)於當天下令,除非提前48小時通知法院,否則不得將阿拉維耶驅逐出境。然而,ICE無視這一命令,在週日將她送上飛往巴黎的航班,最終遣返黎巴嫩。索羅金法官隨後要求政府解釋為何違抗法庭指令,稱此舉“令人費解且嚴重”。阿拉維耶的律師指出,這種未經正當程式的遣返是對美國司法體系的公然挑釁,也讓患者失去了關鍵醫療支援。
據布朗大學學生報紙報道,布朗大學週日向教職員工傳送電子郵件,警告他們不要進行國際旅行,包括簽證持有者和永久居民,外國公民可能也有必要評估“聯邦政策格局的不斷發展”對美國境內旅行的影響。
週一(3月17日),阿拉維耶的同事在波士頓聯邦法院外支援她。他們指出,該醫院300-400名患者正等待腎移植,而她是該專業僅有的三名移植醫生之一。
富布賴特獎學金獲得者的學生簽證被無端撤銷

印度公民蘭賈尼·斯里尼瓦桑(Ranjani Srinivasan)是富布賴特獎學金獲得者,在哥倫比亞大學攻讀城市規劃博士學位,她的F-1學生簽證突然被美國移民局吊銷,由於在美國的合法身份已被終止,她的入學資格也被哥倫比亞大學取消——斯里尼瓦桑對《紐約時報》說,這一切只是緣於誤會,她在去年該校發生抗議活動期間步行穿過抗議人群,結果被警察逮捕,案件被迅速駁回,但她仍然被國土安全部定性為恐怖分子同情者。
《紐約時報》和CNN進一步披露,ICE官員在無司法搜查令的情況下,兩次敲響她位於校外的公寓門。第一次發生在3月7日,三名聯邦探員未出示任何合法檔案要求入內;她不在家,未開門。次日晚上,探員再次到來,此時她已得知另一名哥大學生馬哈茂德·哈利勒(Mahmoud Khalil)被拘留(具體參見最新:哥大學生抗議領袖被ICE抓捕,綠卡持有者還安全嗎?),出於恐懼,她收拾行李逃往加拿大。第三次,探員終於持司法搜查令進入公寓,但她已不在。
哥大碩士生哈利勒是著名的活動家,參與了校園反對哈以戰爭的抗議活動,當局威脅說要取消他的綠卡,他目前仍被關押在路易斯安娜的ICE拘留所。而斯里尼瓦桑並沒有參加活動,也不是任何組織校園示威活動的團體的成員。她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表示,她在社交媒體上的活動大多僅限於點贊或分享強調加沙戰爭中“侵犯人權”的帖子。她簽署了幾封與戰爭有關的公開信,其中包括一封由建築學者撰寫的呼籲“巴勒斯坦解放”的公開信。去年她在哥倫比亞大學校園入口處被捕,當時親巴勒斯坦抗議者佔領了大學建築漢密爾頓大廳。她沒有參與抗議活動,但那天晚上和朋友野餐後正返回公寓,在穿過一群抗議者和路障時,警察推搡了她並逮捕了她。她被短暫拘留,並收到兩張傳票,根據法庭檔案,她的案件很快被駁回,沒有留下犯罪記錄。
斯里尼瓦桑說,3月5日,她收到美國駐印度欽奈領事館發來的電子郵件,告知她簽證已被撤銷。理由是她在續簽簽證時,未披露去年那兩張已經被駁回的法庭傳票。她於2020年入讀哥倫比亞大學,原定於5月畢業。

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甚至在社交媒體上釋出斯里尼瓦桑在機場時的監控影片,稱她的逃離是“自我遣返”,並指責她“支援暴力與恐怖主義”,但沒有提供任何證據。她的律師團隊強烈否認這些指控,並指責川普政府直接撤銷簽證並上門恐嚇,完全是對程序正義的踐踏。

川普政府針對一所正處於文化風暴中的大學中的持簽證學生,為總統試圖加大驅逐力度和壓制親巴勒斯坦觀點開闢了一條新戰線。川普指責該大學未能保護猶太學生,取消了對該大學的 4 億美元資助。
拜登政府時期的美國移民及海關執法局高階官員傑森·豪瑟表示,“透過激進的移民執法將言論自由定為犯罪是對我們民主的直接攻擊。”
程序正義缺失的根源與ICE的恐嚇策略
這兩個案例揭示了一個共同問題:ICE在遣返過程中罔顧程序正義,試圖透過恐嚇擴大執法範圍。
根據美國憲法學者分析,ICE的行動可能違反第四修正案(禁止無理搜查與扣押)和第五修正案(保障正當法律程式)。“美國公民自由聯盟”(ACLU)曾指出,ICE越來越傾向於“先行動、後補手續”,以達到川普“百萬遣返”的目標。這種策略不僅針對無證移民,也波及合法移民,透過製造恐慌迫使其“自我遣返”或屈服。斯里尼瓦桑的律師Naz Ahmad痛斥:“這種做法不僅違背事實,更是反美精神的體現。”ICE的無限擴張,正在將移民政策變成一場恐嚇遊戲。
對於有證移民,這意味著“合法即安全”的幻覺徹底破滅。阿拉維耶的遣返讓醫療系統損失人才,斯里尼瓦桑的困境威脅留學生涯,而程序正義的缺失讓更多人質疑美國法治的可信度。移民社群的恐慌已蔓延,社交媒體上,留學生和專業人士討論如何“自保”,甚至有人建議避免出境以躲避邊境檢查。ICE的恐嚇式執法,正在動搖社會信任的根基。
無證移民的命運:驅逐風暴下的更大犧牲品
相比有證移民的遭遇,無證移民的處境更加嚴峻。《今日美國》報道,甚至有很多與美國公民結婚或訂婚、處在合法移民程式中的女性被ICE逮捕。而據CNN報道,一個家庭正在拼命尋找辦法返回美國,這個家庭中,10歲的女兒是美國公民,患有腦癌,需要回休斯頓繼續接受治療,父母則是無證公民,因此被遣送到墨西哥。
《今日美國》透過律師、家屬和檔案證實,ICE 已拘留了以下人員數週。所有這些人員都沒有犯罪記錄,正在申請合法移民,在以為安全的情況下登上了國內航班,結果在波多黎各和維爾京群島的機場被ICE拘留。包括:
  • 一名 30 多歲的女性,因為新冠疫情逾期滯留,後與美國公民結婚。
  • 一名 50 多歲的女性,已在美國生活了 30 多年,並與一名美國公民結婚。
  • 一名 30 多歲的女性,擁有有效的合法永久居留權證明,其父親和兄弟姐妹都是美國公民。
  • 一名 30 多歲的歐洲女性,自 21 歲時起在美國逾期居留,已與一名美國公民訂婚。
  • 一名與一名美國合法永久居民訂婚的女子,他們已共同生活了九年。
更令人揪心的是胡安和瑪麗亞夫婦的遭遇(此為化名)。CNN報道,這對無證移民在美國生活多年,從事農業生產,他們的10歲女兒索菲婭是美國公民,去年被診斷出腦瘤並接受手術。3月,夫婦帶女兒前往休斯頓的某個癌症中心時,在移民檢查站被ICE拘留。儘管他們出示了律師和醫生的信件證明女兒的醫療需求,ICE仍以“證件不足”為由迅速將全家遣返墨西哥。索菲婭的治療因此中斷,現在這對夫婦正在向美國政府申請,以期讓至少一位家長能陪同孩子回美國,接受她急需的醫療護理。

10歲的索菲婭。出於安全原因對孩子的臉部進行了模糊處理。
驅逐無證移民是川普計劃核心,但資源不足限制了執行。ICE從未一年驅逐超50萬人,而川普目標是“數百萬”。邊境越境人數已降至60年來最低,ICE轉而在內部尋找目標。然而,拘留能力和遣返航班有限,即使國會追加5億美元預算,也難以支撐如此規模的行動。無證移民的離開可能導致經濟鏈條斷裂,而遣返美國公民的父母更引發人道爭議。
底線在哪裡?
對比兩類移民的遭遇,一個殘酷現實浮現:無論有證還是無證,美國移民政策正在全面收緊,且ICE的執法已背離法制社會原則。背後一致的政策原因是“零容忍”和“邊境安全至上”。川普希望透過驅逐重塑美國人口結構,但ICE的粗暴執法不僅未解決問題,反而製造混亂。ICE透過擴大執法範圍、繞過正當程式,甚至違抗司法命令,試圖恐嚇所有移民群體,迫使他們主動離開或不敢反抗。
2月,參議員林賽·格雷厄姆提出了一項高達1750億美元的法案,旨在加強邊境安全,加大遣返力度。如果這項法案獲得透過,ICE將獲得空前資源,拘留能力可能從4.5萬人增至10萬人。到那時,驅逐規模或逼近“百萬目標”。但這種以恐嚇為手段的執法,真能解決問題,還是隻會加劇社會撕裂?
有證尚如此,無證何以堪?這場移民風暴中,沒有贏家。ICE的行動踐踏程序正義,讓合法移民失去信任,無證者陷入絕境。真正的安全,不在驅逐數字的增長,而在政策如何平衡安全與人性,重拾法制社會的底線。
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的立場和觀點。
關注我們,不再失聯
電報頻道t.me/piyaoba
檢視更多精彩文章,請前往正義補丁網站justicepatch.org
參考資料:
https://www.nbcnews.com/news/us-news/brown-professor-deported-lebanon-allegedly-attending-hezbollah-funeral-rcna196706
https://www.providencejournal.com/story/news/politics/2025/03/16/rasha-alawieh-brown-medicine-doctor-deported-lebanon-logan-airport/82478450007/
https://www.cnn.com/2025/03/15/us/parents-deported-mexico-daughter-cancer-treatment/index.html
https://www.nytimes.com/2025/03/15/nyregion/columbia-student-kristi-noem-video.html
https://www.cnn.com/2025/03/16/us/ranjani-srinivasan-columbia-university/index.html
https://www.usatoday.com/story/news/nation/2025/03/16/mass-deportation-ice-detains-non-criminals/82304354007/
相關閱讀:
亞裔社群新聞:關稅可能重創美國唐人街社群;眾議院提議禁止中國公民獲得學生簽證
最新:哥大學生抗議領袖被ICE抓捕,綠卡持有者還安全嗎?
本週亞裔社群新聞:印度超中國成美國最大留學生來源國;亞裔社群為遣返做準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