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英國電視臺種草的“中國遛娃聖地”,我連夜給娃搶了暑假回國機票….

01
前段時間,咱們國家有座西北小城在外網上特別火。
YouTube上很多人在討論。
起因是:英國大名鼎鼎的天空電視臺,專門派了主持人不遠萬里飛去甘肅探訪了一片戈壁。
而這個地方就是中國在金昌建造的——火星1號基地,被稱作是“地球上最接近火星環境的地方之一”
這個基地是完全模擬人類在火星上建造基地的構想而建的,裡面有很多參考真實航天科研裝置建造的體驗&參觀設施
比如模擬火星戶外行走的火星車:
模擬火星生存的體驗基地:
還能在這裡模擬火星種植、養殖:
節目剛一播出老外立馬炸開了鍋!都被這個火星基地震撼到了,影片底下全都是留言討論的。
甚至有人說:“中國擁有最好的技術和最聰明的人。如果有人先去火星,那將是他們。”
而且我還發現,原來早在去年,咱們央媽就已經報道過了這個寶藏基地。
認可它“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這個名號。
今年這個火星基地在外網大火之後,央媽又進行了二次報道:
就連女兒班上都有家長跑來問我中國的這個火星基地值不值得去打卡。
02
上面我說的這個基地就是甘肅金昌的火星1號基地
基地地處戈壁地段,佔地有67平方公里。
這裡的地貌經過長期的風化腐蝕,形成了獨特的戈壁地貌和紅砂岩,一整個撞臉火星地貌。
再加上1:1模擬建造的火星基地,隔著螢幕都有一種身臨火星的感覺。
更牛的是,這個基地是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中國航天國際交流中心指導建設的。
其中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專門選拔和訓練航天員的機構,那些偉大的航天員都是在這裡經過層層選拔、訓練,最後飛向太空。
而另一個指導單位——中國航天國際交流中心,它是中國航天對外的宣傳視窗。
正因為有這兩個專業的官方機構監督建設,整個基地無論是場景搭建還是體驗裝置都非常非常的專業
我就在想,這個地方如果能帶孩子去體驗一番,肯定特別有意思!
因此,前段時間,我一直在跟合作方談這件事。
因為這個基地是國家級稀缺資源,全國僅此一處可以體驗真實航天邏輯的“火星移民計劃”。
它裡面的九大模擬艙體、航天員同款訓練裝置及火星地貌資源都具有不可複製的獨特性!
我們費了好大的周折,熬了幾個通宵,終於敲定了研學營的所有細節,趕緊整理出來跟你們彙報!
我會和成長傳送門合作,組織這次暑假研學營,帶孩子到這個全世界最接近火星的神秘地方,去體驗學習!
其實我跟成長傳送門已經連續幾年合作組織研學營了,每一次讀者的反饋都很好。
成長傳送門是航天官方合作方,也是在航天大會上官宣過的青少年機構,早在2021年就和航天共同發起了青少年航天人才儲備計劃,這個計劃是航天官方為選拔和培養未來的航天人才專門發起的。
不過基地能承接的人數很有限,所以我們這次招募的名額不會太多。
週四上午11點,我將會開一場直播,我會請成長傳送門的負責人穆揚老師去到火星1號基地,和我現場連線,帶大家“雲逛”一下這個地方。
週五上午11點,會在直播間首發,名額不多,感興趣的話一定要準時來哈!
感興趣的可以掃碼新增我們的小夥伴:
03
以前娃問我:人類在火星的房子長什麼樣呢?
那時候我都是根據網上的描述帶娃“腦補”,然後用AI做一堆概念圖,比如這樣的:
萬萬沒想到,在“火星1號基地”直接把它們變為了現實!
你看這個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完全1:1模擬建造了九大艙。
這裡面有氣閘艙、總控艙、生物艙等等,太酷了。
當我親眼見到的這個基地的時候,真的有種“星際穿越”的不真實感!
不過最讓我震驚的在於,它的三個體驗中心,可以真實1:1模擬航天員的訓練和地外生存的情況,能做到這點的在全世界都非常之少!
裡面的設施也是儘可能做了還原
這個是氣閘艙,是隔絕火星基地內外環境的一道緩衝屏障:
這個是生物艙,裡面用了很多高科技種植技術,也是孩子們的研學專案之一:
這個就很酷了,它是總控艙,裡面佈滿了各種高科技裝置,模擬航天員與地球、外星的聯絡:
04
早在4年前,我就做過一期科普影片,專門講航天員是如何訓練的。
你知道嗎?航天員坐進離心機訓練時,最高要承受相當於8個人疊在身上的重量…
影片裡那個高速旋轉的離心機艙,航天員每次訓練都要在劇烈耳鳴中保持清醒操作。
那些把人轉得暈頭轉向的三維滾環,他們日復一日練到能閉著眼感知空間方位。
原來中國航天的星辰大海背後,除了電視上看到的火箭騰空、機械臂對接這些"大場面",還有那麼多航天員的無聲付出。
更沒想到的是,這些曾經只能在紀錄片裡看到的"魔鬼訓練",現在居然有地方能讓孩子親身體驗了。
火星基地裡最讓我心癢癢的是這個星際探索體驗中心,裡面配備了十多種按照航天員訓練裝置來改造的訓練儀,真真圓了我童年時想當航天員的夢想!
這個環環相套的裝置叫做三維滾環,它是航天員用來抗失重能力的,以便於適應在航天器裡面的各種情況:
這個是離心機,它就是鍛鍊航天員在超重力環境下的負荷能力:
這個是訓練航天員習慣火箭推力過載的模擬裝置,以讓娃享受一把火箭升空的推背感:
還可以參觀中國航空航天曆史上有名的航天器模型,學習航天曆史和背後的故事。
這個是1:1的天宮二號半剖模擬模型:
還有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長征系列火箭模型:
還能穿上航天服,和火星車一起“拍大片”:
看了火星一號基地的環境和專業的教育設施,我更加堅定了要把這次研學營推薦給你們的決心!
05
那麼,孩子們在研學營的五天裡會學到什麼呢?
我們這次研學營最大的目的,就是依託於各種專業的場景和裝置,讓孩子們在這裡進行真正的“AI+航天”的探究。
每個孩子在入營的時候都會拿到一個手環,長這個樣子:
這是基地專門為研學營的孩子設計的AI裝置,它們會連線到人工智慧母機上,娃遇到問題的時候可以隨時用它向豆包和deepseek尋求答案
接下來,孩子們就要開始執行為期五天“火星移民計劃”任務了!
1
“火星移民”初計劃 
孩子們的第一課,就是“學會讓AI幫助自己思考”。
孩子們會去自由探索基地,蒐集現有的資料,形成對基地的初印象。
然後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並且藉助AI工具搜尋更多火星的資訊,做出一個詳細的火星移民規劃
最後把想法說給AI,在AI的輔助下形成一套專屬的“火星基地設計藍圖”。
這種用AI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未來每個孩子都必備的!
2
探測火星地貌  
老師會問孩子一個問題:想要在火星生存,第一步應該做什麼?
當然是收集火星資料了!
孩子們會拿到一個工具箱:
裡面有一整套勘測裝置,像風速風向儀、雷射測距儀、魚雷式水平尺等等:
然後穿上營地專門為孩子準備的防曬、防風沙裝備,就可以跟著老師去徒步勘測“火星地貌”啦。
孩子們會以小組為單位,蒐集火星的地表溼度、溫度、土壤元素等各種資訊,然後完成一份《勘測調查表》。
沿途蒐集到的所有資料,以及這份被記錄下來的表格,都會成為最後孩子們進行火星家園設計的參考。
而在這個過程中,娃需要主動思考火星和地球的區別,預設哪些資料是有價值的,從而有針對性地去探索。
像這樣從實踐中培養思辨能力的方式,是坐在教室裡上一百堂課也換不來的!
3
認識火星九大艙  
娃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參觀火星模擬生存體驗中心的9大模擬艙:
通過了解它們的功能,很多晦澀的物理、化學、生物概念其實都能得到很好的解答
比如氣閘艙,娃會了解它是如何隔絕艙內加壓環境和艙外真空環境的,從而理解大氣和氣壓的關係
再比如生物艙,從前我們說的“垂直種植”“智慧化養殖”這些科技名詞,娃都能夠親眼看見:
而到了生保艙,娃會在這裡瞭解到廢水轉化為飲用水的過程,現場感受現代科技的精妙之處: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感,只靠窩在家裡看紀錄片、上網課可遠遠不夠。
4
像宇航員一樣生活  
我們會給娃一個任務:做為第一批到達火星的航天員,請嚴格完成你的每日生存訓練。
研學營中,有一個“低負荷”版的離心機,它的強度只有宇航員訓練的3/8,
娃會自己坐上去,體會三個自身重力的壓力之下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航天員在上太空之前,還有一個必須有的過程,就是提前適應在失重的環境下行走,以便於完成一系列太空任務。
而在這裡,孩子們會穿戴上VR裝置,去體驗宇航員的“太空失重訓練”。
這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體驗一次才會明白。
而這些專門為孩子改造的訓練裝置,不僅僅是讓孩子“玩得爽”,更是要讓孩子真正認識“航天員”這個職業,對“航天”多一份敬畏之心
5
 在火星活下去! 
在火星生存,還要面臨一項巨大的挑戰——食物問題。
老師會給孩子們一個數據:從地球去到火星需要大約一年的時間。
然後讓孩子思考:航天員在火星吃的食物從哪來呢?
這中間會面臨到很多實際的問題,比如:
●太空運輸的負載是有上限的,不可能一次性攜帶大量的食物;
●往返火星的時間成本、經濟成本很高,頻繁運輸食物不現實;
●就算能,新鮮的蔬菜、瓜果也沒辦法儲存這麼久;
……
最後孩子們會發現:最好的辦法就是在火星上自己種。
孩子們會親手調製瓊脂和營養液,製作植物的培養基。
你看,這個是會用到的部分材料,有瓊脂粉、培養基等等:
孩子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調配營養液:
反覆煮沸溶解瓊脂粉,同時進行滅菌:
培育出來的植物,最後還會做為營期的成果之一,陪著孩子踏上回家的航班:
而火星上的氣候、土壤並不適宜地球植物生長。
孩子們要藉助自己的AI手環去搜集、研究各種植物適合的生態環境,比如養分濃度、溫度、溼度等等。
然後整理成資料,為火星智慧種植系統提供資料來源。
我們設計這種開放式任務,就是要讓孩子拋棄慣性思維 ,嘗試發散思維、多元化思考。
而這種“無標準答案”的挑戰正是創新思維的催化劑!
5
 在火星活下去! 
探測火星當然少不了火星車。
孩子們會透過兩個火星車模型,去了解火星探測器是怎麼為我們所用的。
老師會先帶著每一個孩子做一輛屬於自己的mini版火星車:
同時瞭解:火星車的續航靠什麼?它是怎麼越過火星地面的障礙的?
再團隊合作一起組裝一臺可以遙控的Plus版火星車。
然後,老師會帶領孩子討論一個問題:從地球傳遞訊號到火星至少需要20分鐘,一來一回就是40分鐘。
然後思考:
如何設計一款能夠在火星複雜環境下自動探索的火星車?
孩子會在老師的指導下對火星車進行程式設計調整,瞭解怎麼透過程式控制機器,讓它具備“緊急避險”的能力。
然後透過軟體去監測它的運動軌跡:
我記得過程中有個孩子大喊了一句:“這個有點像我家裡的智慧掃地機器人!”
你看,這就是火星研學營課程設定的高明之處:
它們會把很多航天領域裡看起來高不可攀的專案,拆解成一個個細碎的原理,簡化出來讓孩子理解。
而孩子在操作的過程中就會發現——原來科技就在我們身邊啊!
6
 設計自己的火星家園   
孩子們在研學營的最後一項任務就是——設計一個火星家園。
這時候孩子們要對第一天設計的火星家園藍圖進行修改,讓它形成最終版計劃。
首先,們要去分享、整合資訊,把這幾天蒐集到的有關“火星生存”的條件一一列舉出來。
再去把問題拆解出來,利用AI分析什麼樣的基地才能同時滿足“人類在火星生存與探索”這兩個需求。
孩子們會用自己在研學營期間獲得的積分兌換設計圖裡需要的各種3D列印房屋。
然後配合黏土等手工材料,建造出小組的“火星生存家園”沙盤。
每個孩子都會參與到設計當中,也會在最後的彙報活動中分享自己的設計理念。
從調查,到採集,再到設計、落地,孩子們會在一整套的考察流程之中體驗火星探索的真正含義,瞭解到航空航天探索的精神所在。
同時,孩子在過程中會發現——小組裡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思路和想法。
你需要去說服別人,贊同你的思路,或者傾聽別人,最佳化最終的設計。
這種既要堅持自我觀點、又要聽取他人意見的平衡術,只有在小組專案中才能夠得到鍛鍊!
06
除了白天的研學活動之外,研學營的老師也給孩子們設計了很多令我眼前一亮的課外活動。
孩子們最喜歡的是“火星觀星”。
看著孩子們圍著觀星裝置嘰嘰喳喳,討論北斗七星的方位,尋找牛郎、織女星,我彷彿回到了小時候躺在外婆家樓頂數星星的日子。
除此之外,孩子們還會穿上超酷的宇航員服飾,跑到戶外去打卡,想象自己漫步火星的樣子。
還可以和酷炫的火星車來個近距離接觸:
如果我小時候能有這樣近距離體驗的機會,說不定現在就是一個從事航空航天的“碼農”了,哈哈!
而除了這些實地的精彩體驗、能力鍛鍊,結營後還會有很多實物紀念品贈送給娃。
第一個是航天訓練營和成長傳送門頒發給孩子的結營證書:
第二個是研學營學員專屬的火星先遣隊隊服、隊帽等等:
最後就是娃在研學階段獲得的各項紀念,比如親手培育的火星植物、搭建的火星車模型、收集的岩石等等……
秀小米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給娃打包行李的時候,記得預留存放紀念品的空間哦~
07
像這樣的研學營,實在是太酷了!
既能帶給孩子“高模擬”火星視覺體驗,也能全方位體會宇航員在太空的生活、訓練、工作,還能體驗一回當火星家園設計師的感覺,國內首家
如果孩子目前處於小學-初中階段,我非常建議讓娃去體驗一下!
不過因為基地接待能力有限,又要保證教學質量,所以名額不多。
有些熱門營期肯定需要拼手速了。
週五上午11點,會在直播間首發,名額不多,感興趣的話一定要準時來哈!
每天的安排基本都是實踐+體驗+參觀結合的形式,勞逸結合,這個是行程表:
秀小米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這次的火星研學營是獨立營,孩子們會統一住宿。
住的是金昌市唯一的四鑽酒店——金昌錦都國際酒店,距離基地的車程只有十幾分鍾。
兩個娃睡一個房間,不會有太多的噪音,睡眠質量有保證:
這個是衛生間,乾淨整潔:
早餐是酒店的營養餐,午餐、晚餐吃的是火星基地的專屬食堂,就是這個“能量補給中心”:
飲食安排葷素搭配,既不失美味又能保證營養均衡:
另外,孩子在營期間,會有具有專業資質的助教老師來照顧孩子們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
08
考慮到有些爸爸媽媽會選擇把孩子送到當地集合,所以我特意整理了一些蘭州附近好玩的去處:
甘肅最值得一遊的就是河西走廊:
●推薦從蘭州出發,先去張掖的七彩丹霞拍拍照,然後去看看“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順道逛一逛長城博物館。
●另外就是敦煌莫高窟和鳴沙山月牙泉,這兩個地方親眼看絕對震驚!
●回程的時候還可以去絕美的青海湖和茶卡鹽湖打個卡,體驗感拉滿。
秀小米
△上下滑動,檢視更多
暑期有旅遊安排的,不妨根據這個路線提前做做攻略哦~
另外,為了讓孩子們的研學營之旅更有意思,我還整理了一份火星紀錄片看單,可以助娃提前熟悉“火星生存法則”:
需要的可以掃描文末的二維碼進群領取。
直播預告
週四上午11點,在我影片號有一場直播:
我會請成長傳送門的負責人穆揚老師去到火星1號基地,在現場和我連線,帶大家“雲逛”這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
週五上午11點,會在直播間首發,名額不多,感興趣的話一定要準時來哈
感興趣的還可以掃碼新增我們的小夥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