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國巴黎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行動峰會上出現了相當戲劇性的一幕:美國和英國拒絕簽署一份由六十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人工智慧國際宣言。
這份協議究竟說了什麼?細究其內容,宣言設定了多個雄心勃勃的目標:透過推廣人工智慧的可及性來縮小數字鴻溝,確保技術發展“透明”“安全”且“可靠可信”。其中特別強調了“為人類和地球打造可持續的人工智慧”這一重要優先事項。
圖丨六十多個國家簽署了該宣言(來源:AFP)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峰會首次將人工智慧能源消耗問題納入討論範疇。專家警告,未來幾年人工智慧的能源消耗可能會達到小型國家的用量。這一前所未有的討論反映出國際社會對人工智慧發展可能帶來的環境影響的日益關注。
而美國和英國卻選擇拒籤這份協議。美國副總統萬斯在峰會上表態稱,過度監管可能會“扼殺一個正在起步的變革性產業”。他強調特朗普政府將確保最強大的人工智慧系統在美國建立,並使用美國設計和製造的晶片。“美國希望與所有國家合作,但要建立這種信任,我們需要的是能夠促進人工智慧技術發展,而不是扼殺它的國際監管制度。”萬斯說。
這種態度與拜登政府時期的立場形成鮮明對比。牛津網際網路研究所講師基根·麥克布萊德(Keegan McBride)指出,萬斯的講話“完全顛覆了拜登政府的路線”。AI Now 研究所的 Frederike Kaltheuner 更是直言,在中國 DeepSeek 最近推出新型人工智慧模型後,歐洲曾短暫地認為自己有機會在這個領域競爭,但萬斯的講話“直接澆滅了這個希望”。
影片丨萬斯在峰會上的發言(來源:The Times)
英國政府對這份宣言的態度頗為微妙。作為 2024 年 11 月全球首屆人工智慧安全峰會的東道主,英國此前一直是人工智慧安全理念的倡導者。然而這次拒絕簽署宣言的決定,似乎與其此前的政策相悖。政府發言人表示,他們“同意領導人宣言的大部分內容”,但認為在某些方面仍有不足。“我們認為該宣言在全球治理方面缺乏足夠的實踐性清晰度,也沒有充分解決國家安全及人工智慧對其構成的挑戰等更棘手的問題。”發言人解釋道。
Ada Lovelace 研究所副主任 Michael Birtwistle 對此表示不解:“縱觀峰會宣言,很難準確指出政府到底對宣告中的哪些內容存在異議。”這種矛盾的態度引發了外界的諸多猜測。
不過,英國政府仍在巴黎人工智慧行動峰會上簽署了其他協議,包括關於可持續發展和網路安全的協議。唐寧街也強調,這一決定並非受到特朗普政府的影響。“這不是關於美國,而是關於我們自己的國家利益,確保機遇與安全之間的平衡。”政府發言人強調說。
事實核查組織 Full Fact 的人工智慧負責人 Andrew Dudfield 對英國的選擇表示擔憂:“拒絕簽署今天的國際人工智慧行動宣告,可能會損害英國作為安全、道德和可信賴人工智慧創新全球領導者的信譽。”
與此同時,歐盟正在加大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力度。在為期兩天的巴黎峰會期間,歐洲政府和私營企業已承諾投資約 2000 億歐元用於資料中心和計算叢集等人工智慧相關專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宣佈了一項 500 億歐元的 InvestAI 計劃,用於補充來自人工智慧冠軍計劃的投資。她表示:“全球領導地位仍然可以爭奪。”
法國總統馬克龍似乎試圖在發展和監管中謀求一種平衡。在主持峰會時,他以一段自己出現在經典影視作品中的 AI 換臉影片開場,以表現他對新技術的開放態度,但同時也強調了監管的必要性。“我們需要這些規則才能推動人工智慧向前發展。”馬克龍說,這句話某種程度上代表了歐洲在人工智慧發展上的理念。

圖丨法國總統馬克龍在峰會上發表講話(來源:EPA-EFE)
峰會的召開恰逢美歐貿易關係趨緊之際。特朗普政府決定對進口鋼鐵和鋁徵收關稅,這一舉措將影響英國和歐盟。在這種背景下,英國的處境尤為微妙。據悉,英國暫時不會對美國的關稅舉措採取報復行動,而是試圖在與特朗普政府保持良好關係的同時,也不放棄與歐盟建立更緊密聯絡的機會。
隨著中國 DeepSeek 等企業在人工智慧領域的突破性進展,以及各國在晶片製造、大語言模型等領域的激烈競爭,人工智慧正在成為新的地緣政治角力場。這次巴黎峰會上的分裂,恐怕只是各國競爭的縮影之一。
參考資料:
1.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8edn0n58gwo
運營/排版:何晨龍


